孫思邈的飲食養生觀

時間: 2012-01-22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的中醫藥學家,壽超百歲,是古代有名的老壽星。在他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有很多飲食保健方面的論述,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鑑

重視飲食保健

孫思邈在古代那種戰亂頻繁物質貧乏的艱苦條件下,能壽超百歲,關鍵之一就是他非常重視飲食和保健。他在《千金要方》中明確指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養生也。”在疾病防治過程中,孫思邈還非常重視食療,他指出:“夫爲醫者,當須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 ”。

主張飢飽適度

人在大飢大渴時,最容易一次吃得過飽或飲水過多,從而使胃腸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所以孫思邈認爲飢飽一定要適度,他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就是防止飢不擇食、渴不限飲的科學方法。如果一旦遇到飢渴難耐的情況,則應當緩緩進食,慢慢飲水,才能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反對暴飲暴食

孫思邈認爲.每次進食均不宜過量,若暴飲暴食,則會增加腸胃負擔,容易誘發疾病。他說:“凡常飲食,每令節儉,若貪味多餐,臨盤大飽,食訖,覺腹中脹氣,或致暴疾……”這種認識與《內經》:“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的觀點相同。

孫思邈還特別主張晚餐不可過飽,他說:“夜勿過醉飽食”、“須知一日之忌,暮無飽食”。

吃飯定時定量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飲食以時,飢飽得中,”講的就是吃飯要定時定量,這對維持胃腸正常功能、保持生活的規律性是十分重要的。他認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耳。”這種飲食適量而止,常處於不飢不飽的節食理論,與現代科學所主張的“少量多餐”和適當節食有利健康長壽的觀點是相同的。

反對勉強進食

孫思邈主張:“莫強食,莫強酒”。不論那種情況,只要沒有食慾就不應勉強進食,否則不但營養不能被充分吸收,還會增加腸胃負擔。所以他認爲應該“先飢而食,先渴而飲”。

三餐飲食宜溫

孫思邈認爲人的三餐飲食宜溫不宜太熱太涼。因爲胃喜暖而惡寒,生冷、涼食宜少吃,特別是體虛胃寒者和老年人、兒童等若不加節制,則會損害脾胃之陽,引起腹痛、腹瀉等症。飲食太燙則會灼傷咽候、食道與胃的黏膜,據有關報道,食道癌高發地區與長期飲太燙的開水和喝熱粥有關。所以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主張飲食宜“熱無灼脣,冷無冰齒”。

飢飽不可即睡

孫思邈認爲飽食之後不宜馬上睡臥,否則容易停食有害健康。正如他在《千金要方》中說:“飽食即臥,乃生百病,不消成積聚。”孫思邈也反對飢餓時入睡,認爲“不食即臥,令人心虛、多汗、多夢。”這與《內經》中“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認識是一致的。

此外,孫思邈“食畢當嗽口數過”“飢忌浴”與重視“飲食禁忌”等主張對健康都是十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