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中醫“治未病”理論預防冠心病猝死的臨牀研究

時間: 2011-10-16
   

安徽省臨泉中醫藥研究會   蔣麗平  蔣春亭 

    【摘要目的  觀察中醫“治未病”理論和方法對預防冠心病猝死的效果。 方法 從1998年10月健康體檢的離退休人員中篩選冠心病226例(男161例,女65例),隨機分爲觀察組(113例)與對照組(113例)。觀察組採取“治未病”措施 — 金五環保健養生法(健康教育、健康文化、健康評估、身心干預、科學養生)進行10年綜合性干預,觀察冠心病猝死、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情況和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肥胖、吸菸、交感神經功能偏亢)10年前後變化,並與對照組比較。  結果  觀察組經10年綜合干預,未發生冠心病猝死,而對照組發生11例;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發生人數比對照組少6倍(Р <0.01);觀察組高血壓、高血糖控制率,血脂異常率,肥胖、吸菸、交感神經功能偏亢人數,10年前後自身對照及兩組10年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Р <0.01)。  結論   金五環保健養生法確有預防冠心病猝死的效果,亦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

    【關鍵詞】  中醫“治未病”;金五環保健養生法;冠心病猝死;危險因素;預防

    猝死被稱爲“絕命殺手”,一旦發生,幾無倖存者,而且防不勝防,是世界性的一大難題。筆者根據中醫“治未病”理論,納入現代保健養生技術,總結出“金五環保健養生法”。用此法對冠心病人226例進行10年隨訪對照觀察,結果顯示“治未病”能有效預防冠心病猝死發生。     

1 對象與方法

⒈1  對象  1998年10月,從本所體檢中心體檢的離退休人員中篩選冠心病人226例作爲研究對象。

1.1.1  入選標準  參照1979年WHO“缺血性心臟病”診斷標準[1]:⑴穩定性心絞痛;⑵隱匿性冠心病;⑶心律失常性冠心病。

1.1.2  排除標準  ⑴急性心肌梗死;  ⑵不穩定型心絞痛。

1.1.3  臨牀資料  入選冠心病人226例, 隨機分爲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13例,其中穩定性心絞痛69例,隱匿性冠心病33例,心律失常性11例;合併高血壓85例,血脂異常78例,糖尿病28例,肥胖15例,超體重44例,吸菸89例,交感神經功能偏亢29例;男79例,女34例,年齡60~71歲,平均66.8±3.4歲。對照組113例,其中穩定性心絞痛71例,隱匿性冠心病36例,心律失常性6例;合併高血壓83例,血脂異常80例,糖尿病22例,肥胖18例,超體重47例,吸菸83例,交感神經功能偏亢31例;男82例,女31例,年齡60~72歲,平均67.3±3.1歲。

1.2  方法  兩組病人均不改變以往的治療常規。觀察組採取“治未病”的保健養生干預措施,對照組不加干預,兩組均連續隨訪觀察10年,記錄冠心病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及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變化情況。

1.2.1  保健養生措施  觀察組病人以老年大學爲基地,實施“金五環保健養生法”:⑴健康教育普及古今保健知識和技能;⑵健康文化開展迴歸自然、融入社會、歌舞書畫等健康文化活動,調心養神;⑶健康評估每年體檢1次,進行健康評價,並提供個體化保健處方;⑷身心干預推行“八大生活經”即“管好一張嘴,邁開兩條腿,平靜一顆心,規律伴終身”的生活保健法及“想得開,看得開,爲人處世放得開,笑口常開”的心理保健法,對病人實行全方位的身心干預,指導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干預病人亂用藥、亂治療的行爲,教會他們應急救治技術,強化自救;⑸科學養生推行融氣功、八段錦、現代保健術於一體的“骨神養生操”(筆者創編)和太極拳,每人至少學會3~5節,每週鍛鍊4~5天,堅持科學養生。

1.2.2  體格檢查  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血脂(TC、TG、HDL-C、LDL-C)、空腹血糖、心電圖、植物神經功能檢測(心率變異性);採集病史及吸菸情況。

1.2.3  診斷及危險因素評價標準   ⑴冠心病診斷:見入選標準;⑵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⑶血脂異常:TC≥5.72mmo1/L或TG≥1.70mmo1/L或LDL-C≥3.64mmo1/L或HDL-C≤0.90mmo1/L;⑷糖尿病:有糖尿病史,空腹血糖≥7.0mmo1/L;⑸體質指數(BMI)≥28.0KG/O爲肥胖,24.0~27.9KG/O爲超重;⑹交

感神經功能偏亢:心率變異性檢測結果;⑺吸菸:每日吸菸≥5支。

1.2.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採用χ2 檢驗,Р<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2.1  10年隨訪基本情況  觀察組113例,10年中死亡8例(肺癌3例、胃癌1例、肝癌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腦卒中1例、老年性癡呆1例),佔7.08%,終結隨訪105例(下同)。對照組113例,10年中死亡28例(冠心病猝死11例、肺心病1例、腦卒中8例、肝癌2例、食管癌2例、肺癌1例、腦瘤1例、腎功能衰竭1例、死因不明1例),佔24.77%,終結隨訪85例(下同)。對照組死亡人數是觀察組的3.5倍。

2.2  兩組10年發生冠心病事件比較  表1顯示,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發生人數比對照組少6倍,未發生冠心病猝死,而對照組冠心病猝死者有11例(Р <0.01)。

        表1  兩組10年發生冠心病事件比較n(%):略                     

2.3  兩組危險因子10年前後變化情況

2.3.1  兩組血壓10年前後變化情況  觀察組高血壓病人知曉率、正規治療率、血壓控制率10年前後均有顯著差異(Р<0.01),見表2。對照組高血壓病人的知曉率、治療率10年前後亦有顯著差異(Р<0.01),但控制率無統計學意義(Р> 0.05),見表3。兩組高血壓病人10年後的治療率、控制率均有顯著差異(Р<0.01),見表4。      

        表2  觀察組10年前後血壓變化比(%): 略

        表3  對照組10年前後血壓變化比較(%):略

         表4  兩組高血壓病人10年後血壓變化(%):略

2.3.2  兩組病人血脂、體重、血糖10年前後變化情況  觀察組血脂異常、肥胖者10年前後對照及與對照組10年後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 (Р<0.01),見表5、6、7。觀察組血糖控制率10年前後對比及與對照組10年後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Р<0.01),見表8。 

      表5  觀察組10年前後血脂、體重變化比較n(%):略

      表6  對照組10年前後血脂、體重變化比較n(%):略

      表7  兩組10年後血脂、體重變化比較n(%):略

      表8  兩組糖尿病人10年前後血糖控制情況比較n(%):略 2.3.3  兩組吸菸、交感神經功能偏亢者10年前後情況比較  觀察組吸菸、交感神經功能偏亢者10年前後對比及兩組10年後相比,均有統計學意義(Р<0.01),見表9、10。    

      表9  兩組10年前後吸菸情況比較n(%):略

      表10  兩組10年前後交感神經功能偏亢情況比較n(%):略

討論

   美國 Framingham心臟研究結果:10年猝死發生率男性爲25.7%,女性爲6.7%[2]目前我國人羣冠心病事件發生率約50/10萬人[3],而且隨着國人生活方式的變化和人口快速老齡化,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仍在繼續上升,預期將成爲我國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羣致死和致殘的首要原因[4]。據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統計,冠心病猝死佔心臟病猝死的61.7%[2],是冠心病最爲嚴重的惡性事件,對此醫學界尚無良策。筆者於20世紀末,曾試探以中醫“治未病”的預防理論,運用“金五環保健養生法”從源頭上對心血管病進行干預,經10年觀察顯示,該方法確有預防冠心病猝死的效果,亦能顯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Р<0.01)。

    冠心病的發生是由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肥胖、吸菸、少運動、A型性格、心理壓力、遺傳,這其中的某些因素可存在於健康人、亞健康人、疾病的各個時期。當這些因素在人體內聚集,相互協同,互爲因果,即可促進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並直接影響着疾病的預後。如能及時預防、控制或消除這些危險因素,則可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中醫“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癒防復發三個層次,強調從精神、身體、生活、社會、環境、醫療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伴隨整個生命過程的整體性保健養生,其核心是扶正氣(增強體質)、祛邪氣(消除危險因素)、協調陰陽(身心平衡)、保護健康。“金五環保健養生法”即體現了“治未病”的基本精神並容納了一些古今優秀的保健養生法術,比如,通過健康教育貫徹“治未病”的預防思想並傳授具體方法;健康文化和“八大生活經”是從心理、飲食、運動、起居等方面進行保健養生;健康評估則是針對性的指導個體化養生;身心干預即全面消除致病促衰的危險因素;科學養生要人們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科學的養生方法。10年研究觀察證明,“金五環保健養生法”對防治冠心病危險因素效果顯著,觀察組高血壓、高血糖控制率,血脂異常率,肥胖、吸菸、交感神經功能偏亢人數,10年前後相比及兩照組10年後比,均有顯著性差異(Р<0.01)。

    本研究提示:⑴預防冠心病猝死,必須用“治未病”的預防思想作指導,把干預危險因素當作保健養生的重點;⑵健康教育是預防猝死的關鍵,國內外學者將“共同學習”的方法引入社區慢性病防治中取得成功[5]、[6],我們借鑑這種做法,利用老年大學、社區科技學校等教育基地,對冠心病人進行常年健康教育,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讓他們把科學保健養生知識和技能自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⑶實施“金五環保健養生法”,只有五環緊扣,採取立體式的綜合預防保健策略,形成健康管理鏈,才能防止冠心病高危因素的產生和發展,杜絕猝死發生。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