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及治療機理

時間: 2012-07-11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牀常見病、多發病,隨着CT、MRI的出現,證實大量的腰腿痛患者爲腰椎間盤突出症所引起。本病治療方法較多,如推拿療法、鍼灸、中藥內外兼用、牽引療法、骶管療法、溶解酶注射療法、硬膜外封閉療法、外科手術治療等,但推拿療法常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首選療法。現就其發病及推拿治療的機理作簡要探討。
1 發病機理
腰椎間盤突出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產生的,患者因各種誘因,如急性扭傷、慢性勞損、受涼等作用下,導致纖維環破裂,液體狀的髓核從破裂處溢出,沿椎間盤與神經根之間的通道擴散,髓核的糖蛋白與β蛋白對神經根有強烈的化學刺激性,同時大量的組織胺釋放出來,產生化學性神經根炎。炎症時,多種化學媒質能使血管對蛋白質的通透性升高,在神經內、外膜及神經根、椎竇神經中滲出大量炎性白蛋白,引起局部缺血與電解質紊亂,刺激神經根及椎竇神經,引起神經支配區的疼痛[1]。疼痛使局部肌肉收縮,呈保護性的體位,出現腰椎側彎,使正常人體的生理性生物力學狀態改變,進一步出現疼痛、肌肉痙攣的惡性循環過程,因肌肉攣縮可進一步出現腰椎小關節功能紊亂、椎管狹窄、骶髂關節功能紊亂等伴隨症狀。
2 治療機理
2.1 改善局部血運狀態 推拿手法特別是放鬆類手法(如點穴、按壓、滾、拿、擦、揉、推等)對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是顯而易見的,通過手法的操作,放鬆緊張痙攣的肌肉,加快局部血運,促進新陳代謝的加速,帶來氧與營養物質,帶走致痛、致酸及致麻木的代謝廢物,改變局部代謝廢物致肌肉攣縮的惡性循環[2]。局部肌肉的血運的改善,進一步改善椎管內血運狀態。Crieve認爲手法加強了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曲張的動、靜脈叢的改善,使炎性反應物吸收加快,水腫消退[3]。
2.2 改變神經根與突出髓核的位置關係、鬆解粘連、增加椎管容積 張顯崧等[4]通過MRI觀察手法治療前後的情況,板法類手法可使突出的髓核在椎管內一定的移位,改變了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關係。另外牽引等手法可以拉寬椎間隙,擴大椎管的容積,增加大壓,減輕髓覈對神經根的壓迫或刺激。
2.3 還納髓核組織問題 Qischults等[5]用手法成功地治療了21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CT複查發現病人突出髓核形態並未有變化,還納髓核組織是醫者與患者的共同所望,但隨着影像學的普及與發展,髓覈覆位還納的情況是十分罕見的。當纖維環因外力作用而破裂時,破縫一般不大,膠狀的髓核流出時,同時也有部分粘附於裂縫中,甚至塞滿破縫、封閉破縫,隨着時間推移,髓核中的膠原蛋白與纖維環的纖維蛋白相互滲入,封閉破裂的縫道,所以突出髓核常不能還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