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診斷和分類、分級、分期

時間: 2012-07-19

(一)根據超聲波和多普勒檢查下肢股動靜脈、N動靜脈及足背動脈血管及血流爲定量分析指標,以周圍血管病變爲基礎的糖尿病足病診斷標準如下:
  1、早期病變:血管腔狹窄低於正常人25%以下,血流量少於正常人35%,加速度/減速度比值大於1.2-1.4,爲早期病變。
  2、輕度病變:血管腔狹窄低於正常人5%-50%,血流量少於正常人35%-50%,加速度/減速度比值大於1.4-1.6,爲輕度病變。
  3、中度病變:血管腔狹窄低於正常人50%-75%,血流量少於正常人50%-70%,加速度/減速度比值大於1.6-1.8,爲中度病變。
  4、重度病變:血管腔狹窄低於正常人75%以上,血流量少於正常人70%以上,加速度/減速度比值大於1.8或等於“0”,爲重度病變。
  (二)Armstrong分度分期法:1998年Armstrong等提出一個根據足傷(潰瘍、壞疽)深度、感染的Armstrong分度分期法和缺血爲基礎的分類方法,並對分類與截肢的關係作了分析。對足傷深度用消毒的頓頭鼻探針測量;感染診斷根據臨牀觀察(有無化膿、菌譜,用接觸溫度計測有無局部皮膚溫度上升,有無紅斑、淋巴管炎、淋巴結腫大、水腫、疼痛和功能喪失);如傷口深達骨或關節並伴局部或全身感染,則作骨活檢的細菌譜和組織學檢查,以診斷有無骨髓炎。感覺神經檢查用一個10gSemmes-Weistein單絲測量儀和生物力學儀,血管檢查用手捫血管、超聲波和多普勒儀檢查和踝-壁血壓比值(AB1)。
  1、足傷位置的分佈:Armstrong等根據360例糖尿病伴足潰瘍發生部位的頻率(從多到少)爲:A、拇趾掌面,佔30%;B、第一跖骨頭掌面,佔22%;C、各趾背面,佔13%;D、2-5趾掌面,佔10%;E、第5跖指關節掌面,佔9%;F、第二跖趾掌面,佔6%;G、足底中部外側緣,佔4%;H和I爲第三及第四跖趾關節掌面,分別佔2%;J、跟底,佔1%。
  2、潰瘍分度分期幕疾÷剩海岸任家延蚪忌形椿祭Q瘢虎穸任忱Q瘢羆捌し簦創┩鋼良‰臁⒐亟諛一蜆牽虎蚨壤Q褚焉畲錛‰旎蜆亟諛遙虎蠖壤Q褚汛┩復錒腔蚪牘亟凇C懇歡扔址治痢隆謾乃鈉凇?BR>  A爲清潔潰瘍;B爲無缺血的感染潰瘍;C爲缺血但無感染的潰瘍;D爲缺血加感染的潰瘍。Ⅰ度清潔的淺潰瘍多見,Ⅲ度深潰瘍多有感染。Ⅲ度潰瘍伴缺血加感染者比0、Ⅰ、Ⅱ度潰瘍者多(0.6% vs3.1%)。
  3、足潰瘍分度分期與截肢的關係:隨着足潰瘍分度分期的增加,截肢者愈來愈多。第Ⅲ度深潰瘍的中、高位截肢爲其他0-Ⅱ度的11倍;D期(感染+缺血)潰瘍的中、高位截肢爲其他各期的90倍。
  按截肢部位,截肢分爲低位(從跖趾關節橫斷面處截除足趾),足中部(踝關節至跖趾關節之橫斷面)及高位(小腿或大腿部位橫斷截肢)。按截肢次數又分爲首次截肢和重複截肢。
  
(三)Wagner分級法:
  將糖尿病足根據神經、血管病變、潰瘍深度及有無感染等將糖尿病足分爲六級。
  0級:有發生足潰瘍危險因素的足,但肢端無潰瘍。即皮膚無開放性病竈,常表現肢端供血不足,皮膚冷,顏色紫褐,麻木,感覺遲鈍或感覺喪失,足趾或足畸形等。
  Ⅰ級:表面潰瘍,臨牀上無感染。有水皰、血皰,凍傷或燙傷及其他皮膚損傷所引起的皮膚淺表潰瘍,病變未波及深部組織。
  Ⅱ級:較深的潰瘍,常合併蜂窩組織炎,無膿腫或骨的感染。病竈已侵犯深部組織呈蜂窩組織炎,感染可沿肌間隙擴大造成足底足背貫通性潰瘍,有竇道形成,膿性分泌物增多,但肌腱韌帶無破壞。
  Ⅲ級:深度感染伴有骨組織病變或膿腫。肌健韌帶組織破壞,蜂窩組織炎融合成大膿腔,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但骨質破壞尚不明顯。
  Ⅳ級:侷限性壞疽(趾、足跟或前足背)。感染嚴重已造成骨質缺損,骨髓及骨關節破壞或已形成假關節。部分趾或部分足發生溼性或乾性嚴重壞疽。
  Ⅴ級:全足壞疽。足的大部分或足全部感染導致嚴重溼性或乾性壞死。肢端已變黑、屍幹,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一般有全身毒血癥或菌血症症狀,多采取外科高位截肢。

上一篇:肝硬化注意事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