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將成爲世界疾病負擔源

時間: 2012-09-12

      是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具有高發病、高復發、高自殺率、高致殘率和社會負擔沉重等特點。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高達15-20%;並有明顯的復發傾向或趨於慢性化。首發患者50%以上會在未來5年內出現復發;2/3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想法與行爲,15%-25%抑鬱症患者最終自殺成功。不能忽視的是,抑鬱症對家庭和社會能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WHO的全球疾病負擔(GBD)合作研究指出:抑鬱症列全球疾病負擔第5位(1990),並預測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爲繼冠心病後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負擔源。據美國的統計,每年因抑鬱症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437億美元,其中很少部分是醫療、護理費用,而絕大多數爲患者自殺、誤工、失業及工作能力減退所造成的損失。
  

  與抑鬱症嚴重的患病現實並造成巨大的社會負擔相背的是,整個社會對該病的認識、理解以及接受程度很差,普通人羣對抑鬱症的知曉率、接受率、識別率、識別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抑鬱症的就診與治療情況不容樂觀,大多數抑鬱症狀並未引起患者、家屬、醫生的重視。全世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從未診治,我國的情況更甚。現時,許多抑鬱症患者往往首先就診於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或綜合醫院,但被非精神科醫生漏診者高達60%,而其中接受了合理治療者僅10%。與此同時,大多數軀體疾病伴發的抑鬱障礙被忽視,但這些羣體卻是抑鬱障礙的高發人羣。據資料統計:癌症伴發抑鬱障礙者達20-45%,心血管疾病伴發抑鬱障礙者達26-34%,心肌梗死伴發抑鬱障礙者有15-33%,慢性疼痛伴發抑鬱障礙者可達33-35%,帕金森氏病伴發抑鬱障礙者則高達40%。 
  造成抑鬱症未得到足夠重視的原因通常有患者本身、醫生以及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種種情況。可能包括:通常爲輕的、不嚴重的抑鬱症,通常有軀體共患疾病或軀體化症狀,可能不瞭解抑鬱症,有病恥感,不願接受抑鬱症的診斷,不接受治療,對所接受治療的方法有強烈的反感(如擔心成癮),或者還有重大的社會、經濟方面和個人的難處;醫生缺乏抑鬱障礙診斷技術與治療方法等的訓練,缺乏抑鬱症知識,不敢作出診斷,未能查出患者的抑鬱症狀,自覺在處理精神障礙時可能感到不舒服,對抑鬱症的治療缺乏系統性,低估了抑鬱障礙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性,通常優先考慮患者的軀體症狀和與此相關疾病等。
  

  抑鬱症最主要的核心症狀包括:抑鬱心境、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自殺觀念等,但還往往同時存在以下種種生物性或軀體形式症狀。如睡眠障礙、食慾改變、心血管系統或消化系統症狀、注意力障礙、易激惹、精力減退。而更爲複雜的是,抑鬱症狀合併焦慮、甚至精神病性症狀者不在少數,這些症狀以過度擔憂,有神經系統症狀(如眩暈、震顫)、大汗、口乾、坐立不安、呼吸急促等爲主要表現,也可能是明顯的妄想或偏執觀念等。各種這樣的症狀夾雜在一起,不但使得患者的病情越發複雜與嚴重,而且會模糊其中的典型症狀,加重疾病的進程,進一步損害患者的社會功能,影響對病情的判斷與辨別,也導致治療的困難和相對不良的預後。
  

  要正確治療抑鬱症,首先必須準確識別抑鬱症。尤其在綜合醫院,內科醫生接診那些以難以明狀或是無法解釋的軀體症狀,如疲勞、慢性疼痛(特別是頭痛、腹痛、骨盆疼痛等)、性功能障礙、耳鳴、睡眠障礙,或是腸易激綜合徵等爲主要臨牀表現的患者時,應高度警惕該患者可能患的是抑鬱症。另外,請關注下述高危因素,如果一個患者同時具有其中的多項特點時,則更應引起重視: 
  1、過去有抑鬱發作史;2、家族成員中有抑鬱症患者;3、存在應激性生活事件;4、缺乏社會支持;5、過去有焦慮發作史;6、目前正處產後時期;7、存在物質濫用(如煙、酒、藥物);8、存在軀體疾病;9、單身者;10、老年人;11、社會經濟狀況差;12、女性。而就個體自身而言,通過對照以下相關問題,如果各方面都顯示出突出的傾向,則建議及早向專科醫生請教,並讓他給予您專業性的指導。 
  1、我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 
  2、我一陣陣哭出來或覺得想哭; 
  3、我晚上睡眠不好;4、我無緣無故地感到疲乏;5、我發覺我的體重在下降;6、我有便祕的苦惱;7、我心跳比平時快;8、我覺得自己對經常做的事情也存在困難; 
  9、我覺得不安而平靜不下來;10、我對將來不抱希望;11、我比平常容易生氣激動;12、我覺得自己很難作出任何決定; 
  13、我覺得自己是個沒有用的人,也不會有人需要我; 
  14、我的生活過得很無趣;15、我認爲如果我死了別人會生活得好些; 
  16、平常感興趣的事我現在卻是興趣索然。 
   
  目前,在醫學界對抑鬱症的治療程序已基本形成共識,即對抑鬱症的治療可分三步: 
  首先是急性期治療,這一階段是針對患者明顯的抑鬱症狀進行治療,需時6-8周;接着是鞏固治療期,在患者抑鬱症狀緩解之後進行鞏固治療,以預防病情反覆、症狀復燃,一般爲4-6月;第三種情形稱爲維持治療期,或預防性治療,是在患者經維持治療之後,抑鬱症狀完全消失,爲防止今後抑鬱症復發而採取的治療步驟,需時更長,常達6-9月。 
  在這樣的治療程序中,急性期治療與維持期治療較易執行。容易得到患者、患者家屬及各科醫生的一致理解和接受。但預防性的治療則往往無法圓滿,其中,不僅醫生們要傾注熱情,患者及其家屬更會因各種各樣的理由而放棄。然而,必須引起醫生及抑鬱症患者重視的是,就目前而言,要防止抑鬱症的反覆發作,預防性治療是上佳的選擇。
  難治性抑鬱症的處理
  一般而言,抑鬱症是一種可治療性疾病,但臨牀上也常常見到某些患者的抑鬱症狀經過應用充分劑量的、足夠療程的兩個以上抗抑鬱藥物治療而無明顯療效的現狀,即所謂的“難治性抑鬱症”,通常這種情形佔所有患者的70%左右,是精神科的頗爲棘手的治療問題。經過多年的臨牀實踐,醫學家們積累了許多針對難治性抑鬱症的治療措施,目前,可供選擇的治療策略包括: 
  1、電療(ECT)。對於嚴重抑鬱症以及難治性抑鬱症,它仍是最佳選擇之一,起效較快,尤其適用於存在嚴重自殺危險的病人; 
  2、更換其他類別的抗抑鬱藥物。當然應首先考慮與原用藥物具有不同作用機制的品種;3、合併激素、甲狀腺素片或者谷維素;4、合併增效劑。可供選擇的藥物搭配可有加用鋰鹽、三環類與甲狀腺素聯用,抗抑鬱劑與心境穩定劑、苯二氮卓類、丁螺環酮聯用;5、加用抗精神病藥物或者合併另一個抗抑鬱藥物;6、轉移患者的工作或生活環境。
      3.中醫藥治療。效果不錯!
  誠然,難治性抑鬱症的治療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至今尚無完全一致的最優治療方案,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進行之中,特別是由我院領銜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小組目前正對這一難題進行全面的探索。或許,曙光就在眼前,讓所有抑鬱症患者“重鑄輝煌”的時刻並不遙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