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隱匿性抑鬱症

時間: 2012-10-11
                     形形色色的隱匿性抑鬱症
    【病例一】
    最近一年多,婷婷一直被一種莫名其妙的關節痛折磨着。血沉、抗“O”、血尿酸、X線片,乃至全身的其他檢查,她不知做過多少次,除了血沉有時稍微增快外,其他項目均未發現異常。然而,她全身的關節經常呈遊走性疼痛,每逢陰雨天就加重。有時還與月經來潮有關,嚴重時常常因關節疼痛不能入睡,甚至睡熟了也會被劇烈的疼痛痛醒,醫生診斷爲風溼性關節炎。令人奇怪的是,布洛芬等多種治療關節痛的藥物她都服用過,卻沒能改善症狀。而且整天悶悶不樂,吃不下睡不着,隨之出現便祕、消瘦、渾身關節疼痛,症狀越來越嚴重。經反覆檢查,均未發現器質性疾病,改用抗抑鬱藥治療後恢復如常。
   【病例二】
  老張已經被頑固的消化不良折磨了一年多,長期以來沒有食慾,腹脹、腹痛、便祕和腹瀉交替出現,體重也由70公斤銳減至54公斤。做過各種檢查卻沒有大的器質性病變,醫生診斷是“慢性結腸炎”,經過長期的西醫、中醫治療仍然沒有好轉。由於長期以來消化道症狀過於明顯,就診時醫生都沒有注意到他情緒的改變。其實,只要仔細詢問一下,就可以發現,老張長期以來心情都很不好,失眠,並且感到持續疲乏,而且一想到久病不愈,就想“一死了之”。
   【病例三】
   一位中年女性病人,近4—5年來終日感到頭痛,頭昏,乏力,腹脹,全身不固定部位疼痛,一走路就心跳、氣急與胸悶,缺乏食慾,便祕,睡眠多夢,早晨4~5點鐘就醒來,於是白天工作感到昏昏沉沉的,做事提不起精神,但每日保持出勤,勉強去完成任務,她曾去大醫院內科、神經科診治,做過腦電圖、B超、CT等各項特殊檢查,報告都爲陰性,診斷都說是神經衰弱,服過補腦藥、維生素、中藥,也打過鍼灸,自己購買營養品、補品。先後化去了數千元。別人給她介紹男友,都被她—一拒絕,認爲自己也管不了,怎麼還再去害人,逐漸出現了悲觀消極情緒,覺得這樣受病魔折磨生活得太累,還不如早日離開人間好。
    【病例四】
    小王覺得自己真的病了,每天晚上睡不好覺,醒後難以再入夢鄉;白天頭昏、頭痛、疲勞、胸悶,還有腹脹、心動過速、記憶減退,有時還尿頻尿急。她跑了好多家醫院,除了兒科未看過外,其它各科都看了,做了全身檢查,X光、胃鏡、心電圖、腦電圖,甚至CT、核磁共振……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使她既喜又憂。喜的是內臟都正常,憂的是確實渾身不舒服。西醫說她得了“神經官能症”或“神經衰弱”;中醫說“腎虧”、“體虛”,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可用藥不見效。後到心理科就診,醫生診斷是隱匿性抑鬱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經常感到疲乏無力,甚至全身不適,說不出的難受,全身疼痛,肌肉緊張不適,這種渾身說不清楚的不舒服,可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生殖、肌肉骨骼及中樞神經等各大系統,而到醫院檢查,往往各種結果都正常,相應的內科對症處理沒有任何療效。詳細詢問病史,可發現這些病人在各種各樣的軀體症狀背後,總是悶悶不樂,對生活缺乏激情,厭惡集體活動,情緒低落等抑鬱症狀,其實,他們是患了隱匿性抑鬱症。
           臨牀表現以軀體不適突出
   隱匿性抑鬱症是指情緒低落和抑鬱症狀並不明顯,往往以軀體不適爲主訴的抑鬱症,是一種不典型的抑鬱症。患者有明顯的軀體症狀,而且由於軀體症狀十分明顯,使得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軀體症狀而忽略了情緒問題,以致在求治時只訴說軀體症狀而不提及情緒症狀,就好像軀體症狀掩蓋了抑鬱情緒或抑鬱情緒被隱匿了一樣,造成誤診。
    隱匿性抑鬱症主要表現爲反覆或持續出現各種軀體不適和植物神經症狀,可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生殖、肌肉骨骼及中樞神經等各大系統,常見的感受是渾身有說不清楚的不舒服,如體力下降,無原因的疲乏,沒有精神,懶得幹活,一活動就累,全身不舒服、腰痠、關節痠痛、頭痛、頭沉、迷迷糊糊、發緊、發脹感、胸悶、氣短、呼吸不通暢、心慌、心跳加快、食慾下降、不思飲食、飲食不香、噁心、腹脹、便祕、失眠、或總想睡、又睡不實、入睡困難、早醒等,慢性疼痛是最常見的軀體症狀,痛域廣泛且多變,有時酷似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疼痛,但全面體檢又未能發現相應的器質性病變。在軀體不適的同時,病人常有興趣減退、性慾下降、焦慮、睡眠障礙、生活乏味等輕微抑鬱症狀,大多數病人有焦慮情緒,女病人在月經期間焦慮加重,症狀還有“晝重暮輕”的晝夜節律和“春秋季重,夏季輕”的季節性節律。患者常常反覆到內、外、神經、中醫等科就診,由於查不出陽性體徵,往往會誤診爲其他疾病,常以“腎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以及神經衰弱等疾病治療,但各種治療均不見效,而給予抗抑鬱藥物治療後,病情可迅速好轉。
                         隱匿性抑鬱症有特徵
      一般來說,隱匿性抑鬱症病人大都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臨牀特徵:
  一是抑鬱症狀不明顯,隱匿性抑鬱症病人只是情緒低落,感到悶悶不樂,遇喜事而心不爽,易激惹、敏感多疑、固執,對自己、對生活沒有信心,總是感到不順心,厭惡參加集體活動,喜歡獨處。有的患者有輕度的無價值感,自認爲對社會沒做多少貢獻。有時還表現爲疲乏無力、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維困難、自發言語明顯減少。總之,他們老覺得“活得太累”!
  二是伴神經症症狀,隱匿性抑鬱症病人常伴有較多的神經症症狀,主要是疑病症和強迫症的種種表現。例如,有時患者會疑神疑鬼,尤其是懷疑自己得了大病,不斷查體也難釋其疑;有的會有莫明其妙的空虛感、恐懼感、孤寂感和強迫感;有的患者常感生活情趣索然,整日唉聲嘆氣,甚至以淚洗面,反覆出現輕生的想法和行爲。多數病人往往會被診斷爲神經衰弱或神經症。
    三是軀體症狀突出,隱匿性抑鬱症病人常伴有多種多樣的軀體症狀,如頑固性失眠及早醒等睡眠障礙,伴健忘、乏力;找不到器質性病變的頭痛、身痛、肢痛、腰痛等;無原因的腹脹、腹瀉、厭食、噁心及胃部不適;莫明其妙的心慌、心悸,以及涉及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的不適,但各種檢查均正常。
    四是往往容易漏診和誤診,隱匿性抑鬱症病人幾乎100%首先到綜合醫院,求治於非精神科醫生,其中以中醫科、內科最多,通常,醫生根據軀體主訴進行許多檢查及化驗,但查不出異常結果,容易漏診和誤診,貽誤病情。
                  容易漏診有原因
    隱匿性抑鬱症往往以軀體不適爲主訴,往往求治於非精神科醫生,綜合科醫生對該病的識別率極低,容易漏診和誤診,難以得到及時診斷及正確治療,病人不僅花費了大量錢財,也增加了病人的精神負擔,造成病情遷延加重,最終有相當一部分病人以自殺爲結局。國外研究表明在自殺者中,50%爲抑鬱症,在通科醫生處能得到正確診斷與治療者僅爲10~20%。目前在我國綜合醫院,這類病人通常不被診斷爲抑鬱症。
    漏診原因主要是非精神科醫生對抑鬱症的認識不足,對病人的軀體不適多注重本專業疾病的檢查與診斷;其次與傳統文化的影響有關,一般人認爲情緒低沉是精神創傷的一種反應,不認爲是一種疾病的表現,而抑鬱症病人大多因生活中的應激事件而誘發,兩者的結合,更易被認爲是“鬧情緒”、“思想狹隘”,病人不會因情緒低沉而就醫,而醫生在診斷過程中也不會問及情緒方面的表現; 再次,醫生常將病人的情緒低沉、焦慮認爲是對軀體疾病的心理負擔,很少-細緻地詢問抑鬱情緒產生的時間、程度、及相伴隨的抑鬱綜合徵的其他表現。例如,一些內科疾病可伴有抑鬱症,應及時配合抗抑鬱藥物治療,如癌症、肝炎、糖尿病、風溼病、癲癇、帕金森氏病、中風等。此外,一些藥物也可誘發抑鬱情緒,如抗高血壓藥、抗消化性潰瘍藥、激素類藥物及抗癌藥物等。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中有80%處於抑鬱狀態,而“胃腸神經官能症”、“心臟神經官能症”患者中有60%以上符合抑鬱症的診斷。因此,通科醫生對那些反覆就診,經先進儀器檢查卻未發現器質性病變的人,要警惕隱匿性抑鬱症的可能,建議他們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以免誤診爲“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功能性胃腸道障礙”、“胃腸神經官能症”、“心臟神經宮能症”等。當然,軀體表現紛紜複雜的隱匿性抑鬱症患者的軀體症狀對抑鬱症診斷並沒有意義,還需要根據患者有心境低落和其他抑鬱症狀才能作出抑鬱症的診斷。
         治療宜綜合干預
   總之,當你的親朋好友出現各種身體不適感及持續存在的疑病觀念,反覆檢查沒有器質性基礎,排除相應軀體疾病的基礎上,要特別注意詢問患者的睡眠情況、體重的變化、注意力是否集中以及觀察動作是否遲緩等,觀察患者有無消極的或焦慮不安的情緒變化。畢竟隱匿性抑鬱症患者的軀體不適感,是情緒障礙的一種身體化表現,軀體症狀背後或多或少隱藏着抑鬱症狀,只要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不難明確診斷,其隱匿性也就不存在。隱匿性抑鬱症的治療與抑鬱症的治療一樣,需要採取綜合措施,患者一般經過抗抑鬱劑治療兩週之後情緒障礙就會慢慢好轉,各種軀體不適感也會逐漸減少或消失。
   由於隱匿性抑鬱症,從表面上看患者是正常的,既不會引起“胡言亂語”,也不會引起明顯的行爲紊亂,而各種各樣的軀體症狀又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各種各樣的對症治療效果不佳,常常被親友和同事們誤解爲“沒有病”、“沒病裝病”,以致使患者承受着心靈和軀體的雙重痛苦,對治療也失去信心,他們所感到的痛苦是真真實實的痛苦,往往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有時甚至萌生死意。因此,醫生應該積極進行心理干預,周圍的親人朋友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愛心、關心、耐心和幫助,使他們早日擺脫隱匿性抑鬱症的困擾。
發表於:醫藥經濟報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