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關於小兒腦癱常用的康復訓練方法

時間: 2016-08-28
小兒腦癱是由於出生前、出生後或嬰兒期,控制運動的部分腦組織受到損害,導致肌肉控制失調引起的身體運動困難和體位困難。小兒腦癱一經醫療機構診斷確定以後,就應及早開展康復訓練。
小兒腦癱是由於出生前、出生後或嬰兒期,控制運動的部分腦組織受到損害,導致肌肉控制失調引起的身體運動困難和體位困難。小兒腦癱一經醫療機構診斷確定以後,就應及早開展康復訓練。
首先是正確的抱姿,即將小兒雙腿騎跨在康復人員的腰間。爲了加強小兒頭的控制,可使其俯臥位雙手支撐擡頭、擡胸或仰臥時雙上肢伸展,將其緩慢自仰臥拉至坐位。當小兒坐在牀面上時,應誘發其向前方、側方伸手取物,逐漸出現各方向的保護性反應,以增強坐位的穩定性。
對不會翻身的小兒,在其仰臥時,將翻動側的下肢屈曲,並輔助屈曲腿帶動身體旋轉或握住翻動側上肢使其伸展,內收,帶動軀幹翻身。學會爬行是行走的先決條件之一。小兒需雙上肢伸展支撐,下肢以膝關節支撐使軀幹與大腿成90°。姿勢保持穩定後,可在小兒面前放置帶有聲響、顏色鮮豔的玩具,誘發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時可向前推動小兒足底,輔助其前行。
對站立時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兒,訓練者可在其仰臥時,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壓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與小腿之間角度儘量小於90°。還可以穿戴足踝矯形器,以利於矯正尖足、穩定踝關節,更好地進行站立、行走訓練。有的小兒雙手握拳,不會抓物,訓練者要堅持做被動手指伸展活動,將其大拇指外展伸開,其它手指就容易伸開了。
在運動訓練的同時,也要加強語言訓練。以顏色鮮豔的玩具吸引小兒的注意力,力爭其模仿訓練者的發聲、發音。創造良好的言語環境,及時糾正異常的發音。對於四肢肌肉張力明顯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運動妨礙了患兒的活動時,可考慮使用解痙或控制徐動的藥物,如:安定、力奧來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醫按摩可減低痙攣肌肉的張力,擴大四肢關節活動範圍;鍼灸可採取頭針在運動、語言區,以改善該區功能
推拿與按摩療法是治療小兒腦癱的重要療法之一,是經絡調節的主要內容,也是祖國醫學對小兒腦癱的主要康復治療手段之一。推拿與按摩手法熟練與否將直接影響着治療效果的好壞,也是治病成敗的關鍵。
  小兒與成人不同,皮膚嬌嫩,肢端位小,又不配合,所以只有熟練掌握操作手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熟練手法除着重練用力均勻,穩妥着實,持久有力,使之達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兼的程度以外,還必須注意手勢得當,否則也會影響施術。
  小兒腦癱的按摩手法
  小兒具有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生長髮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和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病,傳變較快,易趨康復的病理特點,手法宜輕快柔和,平穩着實。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1、推法
  術者以指、掌、拳、肘、足等部位着力於患者體表一定部位或經絡上,做前後、上下、左右直線推動。小兒常用拇指平推法。
  2、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魚際定位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作柔和的旋轉動作。
  3、拿法
  用指或全手合力相扣,提拿肌肉或穴位。小兒常用指拿法。
  4、摩法
  手掌附在體表一定部位做環形或往返而有節奏的輕柔摩動,使局部產生溫熱舒適感,有止痛作用。
  5、擊法
  以拳、指、掌或背等做拍打或捶擊,須用輕柔的指勁或腕動。
  6、攘法
  用手背或腕部附着於一定部位,往返連續滾動,適用於肌肉豐厚處。
  7、撥法
  以指端側面置於肌肉或肌腱的一側,做橫向或垂直方向的刮動或撥動。
  腦癱患兒按摩時注意事項
  1、推拿治療小兒腦癱每日1次,1個月爲1個療程。
  2、小兒腦癱要堅持長期治療,輕者一年,重者二三年纔能有明顯效果,但不可能完全恢復正常。
  3、保證腦癱患兒營養充分、合理的教育和功能訓練是取得療效的重要條件,功能訓練包括動作訓練、言語訓練和預防肌肉攣縮等措施。
  4、有驚厥、癲癇發作者,應配合止痙劑或抗癲癇藥物治療,以防意外。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