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

時間: 2015-03-01

小兒3 週歲後至6~7 歲入小學前稱爲學齡前期。與嬰幼兒期相比,此期生長髮育速度減慢,腦及神經系統發育持續並逐漸成熟。而與成人相比,此期兒童仍然處於迅速生長髮育之中,加上活潑好動,需要更多的營養。由於學齡前期兒童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歡模仿等特點而使其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時期。影響此期兒童良好營養的因素較多,如挑食,貪玩,不吃好正餐而亂吃零食,咀嚼不充分,食慾不振,喜歡飲料而不喜歡食物等。因此,供給其生長髮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將爲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體格發育特點

(一)生長髮育的一般規律

生長髮育是連續的過程,但各階段速度不同,一般而言,年齡越小發育越快。與嬰兒期相比,學齡前兒童體格發育速度相對減慢,但仍保持穩步地增長,此期體重增長約5.5kg(年增長約2kg),身高增長約21cm(年增長約5cm)。體重、身高增長的粗略估計公式爲,2歲~青春前期,體重(kg)=年齡×2+7(或8);身高(cm)=年齡×7+70。

(二)生長髮育的個體差異

生長髮育在一定的範圍內受遺傳、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相當大的個體差異,兒童生長髮育的水平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兒童身高、體重的平。在評價個體兒童生長時需考慮影響其生長的多種因素,如遺傳、性別等內在因素,以及包括營養、教育、訓練在內的環境因素等。此外,兒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或腹瀉等,常引起營養素消耗增加,也影兒童的食慾和營養素攝入,患病兒童的體重、身高可明顯低於同齡兒童,出現明顯或不明顯的生長髮育遲緩。當疾病等障礙其生長髮育的不良因素克服後,會出現加速生長,即“趕上生長”(catch growth),也稱“生長追趕”。要實現“趕上生長”需要在疾病恢復期的較長一段時間內爲兒童做好營養準備,即供給富含蛋白質、鈣、鐵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三)生長髮育評價

1.Z 評分法

Z 分= (體格指標實際測量值—體格指標參考值中爲數)/體格指標參考值標準差

z評分法(Z scores)評價年齡別體重,年齡別體重z分(weight for age Z scores.WAZ),以<-22界定低體重,示近期營養不良;Z評分法評價年齡別身高,年齡別身高z 分(height for age Z scores,HAZ),以<-2界定生長遲緩,反映較長期的營養狀況;也可將體重和身高結合起來評價,身高別體重z 分(weight for height Z scores.WHZ),反映體格均稱狀況,以<一2 界定爲消瘦,>2界定爲超重和肥胖。在用z 分評價體格發育狀況時,多采用WHO 推薦的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CNS/WHO)的參考值。

2.年齡別BMI法 WHO 專家委員會認爲,年齡別體質指數(BMI)是評價兒童生長髮育最好的指標,既能反應年齡特徵,又能反應體質構成,還能與成人體格評價相連貫,但目前尚未建立其正常參考值。

3.其他方法包括百分位法、中位數法,指數法、生長曲線圖評價法。體格發育狀況評價可參考我國1995 年9 市城區體格發育測量值(中華醫學雜誌,1998,78(3):187—191)。

二、腦及神經系統發育特點

神經系統的發育在胎兒期先於其他各系統。新生兒腦重370g 已達成人腦重的25%,1 歲時達900g,爲成人腦重的60%,4~6 歲時,腦組織進一步發育,達成人腦重的86%~90%。3 歲時神經細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但腦細胞體積的增大及神經纖維的髓鞘化仍繼續進行。隨神經纖維髓鞘化的完成,運動轉爲由大腦皮質中樞調節,神經衝動傳導的速度加快,從而改變了嬰兒期各種刺激引起的神經衝動傳導緩慢,易於泛化、疲勞而進入睡眠的狀況。

三、消化功能發育特點

3 歲兒童20 顆乳牙已出齊。6 歲時第一顆恆牙可能萌出。但咀嚼能力僅達到成人的40%,消化能力也仍有限,尤其是對固體食物需要較長時間適應,不能過早進食家庭成人膳食,以免導致消化吸收紊亂,造成營養不良。尤其是3 歲小兒。

四、心理髮育特徵

5~6 歲兒童具有短暫地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時間約15 分鐘。但注意力分散仍然是學齡前兒童的行爲表現特徵之一,這一特徵在飲食行爲上的反應是不專心進餐,吃飯時邊吃邊玩,使進餐時間延長,食物攝人不足而致營養素缺乏。

學齡前兒童個性有明顯的發展,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動性強,好奇心強。在行爲方面表現爲獨立性和主動性。變得不那麼“聽話”了,什麼事都要“自己來”,在飲食行爲上的反應是自我做主,對父母要求其進食的食物產生反感甚至厭惡,久之導致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行爲和營養不良。3~6 歲小兒模仿能力極強,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行爲常是其模仿的主要對象。家庭成員應有良好的膳食習慣,爲小兒樹立良好榜樣。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