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一次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醫療事故鑑定會

時間: 2013-07-04

近日參加了一次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醫療事故鑑定會,感觸複雜,令人欣蔚的是這種疾病已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令人不安是不知又要多出許多的糾紛。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一種能導致嬰兒失明的嚴重疾病,它與嬰兒的孕周、出生時體重密切相關,一般少於33周、體重低於1500克出生的嬰兒極易患此病,體重在750克以下發生率高達90%以上;1000克至1200克,發生率爲45%左右。隨着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早產兒成活率愈來愈高,但對早產引起的視網膜病變這一世界難題,我國及世界發達國家均無良策。
這次鑑定的病兒已6歲,因爲ROP造成單眼失明。6年前出生時孕周爲31周,體重是1400克,當時已下病危通知單,呼吸困難合併有大腦缺血缺氧損傷,醫院給予吸氧和其它綜合治療。病兒家長告醫院,認爲病兒當時不該用氧,是氧氣引起了病兒的一眼失明。而醫院認爲雖然吸氧能夠損傷早產兒的視網膜,但是對於胎齡太小的早產兒,假如不給予充足的氧氣治療,他們存活的可能性就很低。所以,即使在規範、合理用氧的前提下,這樣的新生兒也有可能發生視網膜病變。這種情況下,保全生命當然是第一位的。然而醫院的醫生當時也有疏忽,他們對ROP的認識不足,沒有讓家長帶病兒做眼睛的檢查,使病兒沒有得到早期治療。
爲什麼氧氣治療早產兒,容易對其視網膜有損傷?其實氧氣並沒有毒性,主要是早產的新生兒的視網膜沒有發育成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而這時氧氣又可能使視網膜血管發生閉塞,並可發生新生血管,晶體後纖維增殖,最後發生視網膜脫離而引起失明。

現在許多的醫院已建立了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經搶救存活明顯提高,但是,一些由於早產兒器官發育不全和醫療救治措施干預不當引發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且發病在我國有上升的趨勢。我國每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者約5~10萬人,應高度重視並採取積極措施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其重要途徑是早發現、早治療。
  第一,可參照2004年衛生部的早產兒用氧規範,控制用氧時間和濃度,儘量短期使用。
  第二,要告知病兒的家長用氧的必要性和用氧可能會引起新生兒的視網膜病變和其它的併發症。對於用氧的早產兒或低體重兒應定期檢查眼底,並隨診到3-6月 ,最好要告知病兒的家長去省級醫院進行眼底檢查,因爲新生的眼底檢查需要特殊的設備。
  第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如果在孩子出生4周至6周時發現,就能夠獲得治療的最佳時機,這時候如果經過激光治療或者冷凝治療,就可能阻止病變的進展,使患兒的視力正常發育。
  第四,晚期病例可選擇玻璃體或視網膜手術,但效果差。
總之,該病需要兒科、眼科醫生及家長共同努力,提高認識,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面避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致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