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的心理恢復

時間: 2011-08-17

產後沮喪與心理護理
        1  臨牀主要表現及危害
      
產婦產後沮喪主要表現爲情緒的改變,如情緒不穩定、易哭、情緒低落、感覺孤獨、焦慮、休息不好、疲勞、易忘、失眠等。這種狀態常持續數小時、數天至2~3周,可發生在產後任何時間,但通常在產後第3~4天出現,高峯期爲產後第5~14天。產後沮喪可影響家庭功能和產婦的親子行爲,嚴重者可危及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及健康。因此,積極預防和有效治療產後沮喪對於幫助產婦順利渡過產後調適期,促進母嬰健康非常重要,產婦家屬和醫院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共同努力做好護理康復工作。
       2  誘發因素
       引起產後沮喪的病因不明,常見的誘發因素可包括生理變化、壓力和社會環境因素。產後孕激素、雌激素水平的變化、應激事件、家庭關係不和、妊娠時對分娩的恐懼、社會適應能力低等。產後需要從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適、疼痛、焦慮中恢復,需要接納家庭新成員及新家庭,妊娠、分娩多會引起生理、心理應激和壓力,母親角色的轉換帶來心理和情感上的危機等都可成爲產後沮喪的誘發因素。
      3  心理護理要點
      3.1  開展心理評估,確定護理診斷  現代醫學已由生物模式轉變爲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疾病的發生和轉歸不僅與生物因素有關,而且與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有關。取得對沮喪產婦的有效護理首要的是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尤其應該注重心理評估。不是簡單地看作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而是針對他們的心理、生理、社會問題進行系統的評估分析,然後確定護理診斷,採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及時調整產婦的心理狀態。
      3.2  進行有效溝通,加強情感交流  加強交流是心理護理的重要方法,是建立良好護患雙方關係的重要途徑。從臨牀情況看,通過交流,我們會發現許多影響產婦心理狀態的多種因素包括社會環境因素等。例如:有的產婦來自農村,經濟收入偏低,有的家庭成員文化水平不高,有的受生男生女傳統觀念的影響較爲突出,有的家庭成員支持少等均易導致產婦產後表現出明顯的沮喪狀態。深入瞭解原因後,就可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和講解,幫助產婦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觀念,增強自我調適能力,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和人際環境。
      3.3  對護理人員的素質要求  (1)要耐心、細心,舉止大方,保持開朗豁達的胸懷,避免急躁、憂愁、思慮、惱怒等不良情緒刺激。對有沮喪症狀的產婦,特別是性格內向、沉悶、抑鬱寡歡者,首先應創造舒適寬鬆的環境,配合精心的健康教育、嫺熟的護理技術,是首要條件。與產婦及家屬進行細緻、親切的交談,提高家庭的支持度,幫助產婦分析認識產後沮喪症狀,鼓勵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表達自己的情感,引導產婦關注外界事物,減少焦慮心理沮喪症狀。(2)要善於觀察分析產婦的表情和行爲,判斷產婦的情緒,恰當處理產婦的要求。當發現異常時,護理人員要耐心啓發,消除心理壓力,深入瞭解產婦的家庭背景、工作環境、社會因素等第一手材料。由於理想中的母親角色與現實中的母親角色往往會發生衝突,可能因爲嬰兒的外貌及性別不能與理想中的孩子相吻合而感到失望,現實母親太多責任而感到恐懼,丈夫注意力轉移到新生兒而感到失落,家庭成員對其關心體貼缺乏、支持減少,產婦在忍受生理痛苦的基礎上,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表現出一系列的沮喪症狀。對這一時期的產婦如不積極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其擺脫這種狀態,而任其發展則可發生產後抑鬱症、產後精神病。
     3.4  常規治療與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產後沮喪產婦的恢復調適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心理上的,也包括生理上的。有的產後沮喪產婦還伴有其他心理或生理併發症。因此,應在有效心理護理的同時,加強常規治療的指導。要積極幫助其料理日常生活,指導合理飲食,協助指導母乳餵養和新生兒護理,保證產婦充足的睡眠,在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產婦早期下牀活動和做產後操,加強新生兒護理技巧的訓練,勞逸結合,避免機體生物鐘紊亂、神經內分泌失調,使軀體保持最佳狀態,從而減輕沮喪的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