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窒息復甦後的護理

時間: 2012-02-15

臨牀經驗證明,良好有效的護理對促進新生兒病情恢復具有積極意義。

    一、注意保暖:要配置新生兒保溫箱,並調節好溫度與溼度。如無保溫箱者,可使用熱水袋,但要避免燙傷嬰兒皮膚或將病室溫度提高在27―31℃之間,工作人員的手或器械操作時要先預熱。高級衛生機構則可加用遠紅外線、輻射、保溫牀、溫度或閉室溫箱等以保證保暖效果。

    二、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患兒側臥位以防嘔吐物吸入或將其上半身擡高,使腹部內臟下降以利肺的擴張,並經常調換體位以助肺循環和防止肺炎發生,如有分泌物要及時吸淨,哺乳後輕拍背部,以防嘔吐物流入外耳道引起感染,密切觀察患兒呼吸、心音反應、體溫、液體出入量,糾正酸中毒可給細胞色素(輔酶或三磷腺苷以改善組織缺氧狀況)。

    三、給氧:一般給氧至青紫消失或呼吸平穩爲止。復甦後的動脈血氣PO2≥6.7KPa(50mmHg) PO2≤6.7KPa≥7.3時可以停止吸氧,有條件的醫院最好監視PaCO2,因爲給氧濃度過高可致氧中毒,引起眼及肺部損害,給氧濃度不夠,可致腦損傷造成低氧血病,對於氣管插管患兒要有自主呼吸、出現心率100次/分以上,面色轉紅潤後方可酌情拔管,如考慮用氧過多,可加用維生素B治療,因維生素B可以脫氧,另外患兒出字時可以經眼科醫生檢查。

    四、延期哺乳:窒息患兒吸吮能力通常較差,易發生嘔吐,又可致胃腸道缺血缺氧桶易造成壞死型小腸炎的發生,哺乳可適當延遲時間,此時可考慮靜脈補液。

    五、預防感染:工作人員須工作細心,嚴格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重點做好新生兒的皮膚及五管護理,凡有氣管插管,疑有感染可能的均用抗菌素預防感染,青黴素每公斤體重五萬單位肌注分兩次/日,阿奇黴素每日每公斤體重20―30mg,靜滴分3-4次。

    六、預防顱內感染:維生素C100mg肌注每日一次,維生素K110mg,肌注每日一次,共三次。

    七、併發症處理:疑有腦水腫,可用脫水利尿劑,有抽搐者可用適量鎮靜藥解痙,對於反覆呼吸暫停者可用氨茶鹼5―7mg/kg,肌注或緩慢靜脈注射(15分鐘以上)。

    八、Apgar評分對指導窒息診斷復甦及其預後有重要意義。如患兒經復甦後仍有抑制情況應作五分鐘、10分鐘甚至20分鐘的阿氏評分,對於過渡不良的新生兒呼吸評分,有助於及時發現患兒病情變化和估計預後,對復甦後監護觀察很有幫助,評分方法可按Saiverman修改法進行,評分時間爲出生12小時內每四小時一次,以後24小時內每8小時一次,生後48小時再評一次,以更好地做好窒息新生兒的護理。

    九、出院指導:

    (1)做好日常生活護理:注意保暖保持嬰兒衛生整潔,預防感冒,同時注意調整好室內溫度與溼度和通風。

    (2)注意觀察患兒一般情況:包括精神、反應、面部、哭聲、皮膚色澤、食慾及大小便情況等,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

    (3)做好餵養:患兒病情恢復後,可按正常嬰兒餵養,最好以純母乳餵養按需哺乳。

    (4)隨防:做好出院宣傳,院內應設有母乳餵養諮詢處,如發現小兒體格發育或智力發育情況有異常時應及時診治。同時應注意落實回訪工作,指導患兒家長做好嬰兒的康復工作和保健工作。(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