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分類以及成因

時間: 2011-04-30
乳腺結構  

乳房外部結構:

乳房的中心部位是乳頭。正常乳頭呈筒狀或圓錐狀,兩側對稱,表面呈粉紅色或棕色。乳頭直徑約爲0.8~1.5cm,其上有許多小窩,爲輸乳管開口。乳頭周圍皮膚色素沉着較深的環形區是乳暈。乳暈的直徑約3~4cm,色澤各異,青春期呈玫瑰紅色,妊娠期、哺乳期色素沉着加深,呈深褐色。乳房部的皮膚在腺體周圍較厚,在乳頭、乳暈處較薄。有時可透過皮膚看到皮下淺靜脈。
    乳房位於兩側胸部胸大肌的前方,其位置亦與年齡、體型及乳房發育程度有關。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位於胸前的第2~6肋骨之間,內緣近胸骨旁,外緣達腋前線,乳房肥大時可達腋中線。乳房外上極狹長的部分形成乳房腋尾部伸向腋窩。青年女性乳頭一般位於第4肋間或第5肋間水平、鎖骨中線外1cm;中年女性乳頭位於第6肋間水平、鎖骨中線外1~2cm 。

乳房內部結構:

乳房主要由腺體、導管、脂肪組織和纖維組織等構成。其內部結構有如一棵倒着生長的小樹。
    乳房腺體由15~20個腺葉組成,每一腺葉分成若干個腺小葉,每一腺小葉又由10~100個腺泡組成。這些腺泡緊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圍,腺泡的開口與小乳管相連。多個小乳管彙集成小葉間乳管,多個小葉間乳管再進一步彙集成一根整個腺葉的乳腺導管,又名輸乳管。輸乳管共15~20根,以乳頭爲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彙集於乳暈,開口於乳頭,稱爲輸乳孔。輸乳管在乳頭處較爲狹窄,繼之膨大爲壺腹,稱爲輸乳管竇,有儲存乳汁的作用。乳腺導管開口處爲復層鱗狀上皮細胞,狹窄處爲移形上皮,壺腹以下各級導管爲雙層柱狀上皮或單層柱狀上皮,終末導管近腺泡處爲立方上皮,腺泡內襯立方上皮。認識乳房的內部結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它比作一棵倒置的灌木,樹的“葉子”即乳腺小葉,沿着小導管系統的“樹枝”引流合成的乳汁,依次引流到12-15個大導管中然後排空到乳頭表面,乳頭相當於“樹幹”,乳腺中,“樹葉”和“樹枝”之間的間隙,均充滿結締組織這些組織起着支持作用,圍繞在這些結締組織周圍的是充滿乳腺泌乳部和皮膚之間的一層脂肪組織,乳腺深部有胸部肌肉,起着支持乳腺的作用。

乳房內的脂肪組織呈囊狀包於乳腺周圍,形成一個半球形的整體,這層囊狀的脂肪組織稱爲脂肪囊。脂肪囊的厚薄可因年齡、生育等原因個體差異很大。脂肪組織的多少是決定乳房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一種結構不良的早期病變。與卵巢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的非炎症、非腫瘤性的以乳腺主質和間質不同程度增生爲主要表現的病變。以小葉增生最爲常見。

A、病因

目前尚無定論。一般認爲是內分泌的功能失調因起的。卵巢的功能發生紊亂,孕激素分泌減少而雌激素相對增多,使乳腺導管及乳腺小葉,發生隨月經來潮而出現的增生和復舊不全。

B、臨牀症狀

週期性:最突出特點,月經前3、4天發生或加重疼痛,月經結束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乳房疼痛還與情緒和勞累程度有關。

疼痛:一側或雙側乳腺出現間歇性脹痛,或有觸痛;腑窩、肩背部偶有酸脹感,但腋窩淋巴結無腫大腫塊:腫塊常爲多發性,呈結節狀、條索狀、或扁平顆粒狀,大小不一,質韌而有囊性感,與皮膚和深層組織之間無粘連並可推動。

溢液:偶伴有乳頭溢液,溢液可爲黃色,黃綠色或爲無色漿液性。

C、高發人羣

多見於生育期功能旺盛的中年婦女,各年齡段均有發病,以30-45歲最常見。

D、中醫解釋

中醫稱“乳癖”。多由衝、任不調,情志不暢、肝鬱氣滯、痰瘀凝結而形成不同類型的乳房腫塊和疼痛。

中醫施治,則是以舒肝解鬱、化痰軟堅、補益氣血爲主。

2、乳腺腫瘤

乳腺腫瘤是乳房的常見良性腫瘤,好發於性功能旺盛時期

A、病因

一般認爲與雌激素作用活躍有密切關係

B、臨牀特徵

部位:好發部位在乳房的外上象限,約75%爲單發,少數爲多發。

最大特點:無自覺症狀,常在無意或洗澡時發現,有如花生或棗核大小的、可活動的與皮膚無粘連、周邊光滑、界限清楚、較堅硬的腫物,一般無腋窩淋巴結腫大,不伴有乳頭溢液,腫塊的大小與月經週期無影響。

C、高發人羣

常發生於18至25歲的女性。

D、治療

乳房纖維腺瘤雖屬良性,但有惡變可能,故一旦發現,應予手術切除。手術可在局麻下施行。顯露腫瘤後,連同其包膜整塊切除。切下的腫塊必須常規地進行病理檢查,排除惡性病變的可能。

3、乳腺炎

乳腺炎是指由化膿性細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急慢性乳腺炎,乳腺膿腫,此病比較少見。該病的發生與哺乳有很大關係。多發生於產後,絕大多數爲初產婦。多在葡萄球菌感染。因乳管阻塞、乳汁淤積,細菌直接侵入所致,或細菌自乳頭或乳暈的皸裂處侵入乳管並沿淋巴引流導管乳腺小葉感染。起病時常有高熱、寒顫等全身中毒症狀,患側乳房體積增大,局部變硬,皮膚髮紅,有壓痛及搏動性疼痛,有紅腫、膿腫、破潰等症狀。乳腺炎是指由化膿性細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急慢性乳腺炎,乳腺膿腫,此病比較少見。

4、乳房腫脹

A.表現

乳腺增生中臨牀表現最輕的一種,一般認爲系乳腺的週期性腺管和小葉的增生,是一種生理性的變化,所以又屬“經前期綜合徵”。

B.病因

鬱怒傷肝,肝鬱氣滯爲本病的主要病機。 月經前性腺內分泌非常活躍,如黃體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紊亂,就可促使乳腺上皮的增生和脫落超過正常範圍而發生乳痛。其病理特點是腺管、腺泡及小葉間質輕度或中度增生,小葉的大小及形態不整,小導管輕度擴張。

C.週期

經前脹痛有明顯的週期性和規律性。輕者僅表現爲月經前3天左右雙乳輕微脹痛;月經來潮後,脹痛即緩解。檢查時,可觸及肥厚的腺葉,有的乳房表面可呈顆粒狀變化,有壓痛,或無腫塊。

D. 主要人羣

好發於25歲以下的年輕婦女,或以未婚、已婚未育或已育並未自己授乳的女性較多見;或性情急躁,易動肝火,發怒鬱悶,鬱而不言,悶悶不樂的女性;常有月經紊亂、痛經史的女性。

5、乳腺囊性增生

A、特徵

乳腺囊性增生是容易導致乳腺癌的乳腺病變,與正常人羣相比,患癌率大5-10倍,是乳腺小葉小管及末梢乳腺導管擴張而形成的囊腫性乳腺結構不良病變。它與乳腺增生的區別在於該病增生、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惡變危險。

B、成因

主要由於卵巢功能紊亂,體內黃體素分泌減少、雌激素分泌增多,導致乳腺上皮增生與脫落,因起乳腺小葉小管及末梢乳腺導管高度擴張與囊性變而形成。

C、表現

一側或兩側乳腺出現囊性結節或腫塊,伴有脹痛,伴有無色、黃色或血性乳頭溢液

D、週期性

症狀隨月經來潮呈週期性改變,月經前乳腺囊性結節或腫塊明顯增長,脹痛加重;月經後症狀減輕。

E. 主要人羣
多見30-40歲育齡期婦女

6、乳腺導管擴張症

A、特 徵

好發於經產婦的絕經期前後、已經退化的乳腺內,多爲單側乳腺受累。

B、病因

確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趨向認爲與內分泌紊亂,雌激素減少有關,是乳腺結構的一種退行性改變。

容易成爲惡性病變。

C、表現

常爲棕黃色、血性及膿性分泌物,有乳房腫物,多位於乳暈深部,質地堅硬,與周圍組織有明顯固着性,與乳腺局部皮膚粘連呈桔皮樣改變,病程長短不一,短者數日,長者10餘年,多數發病迅速,急性期局部有紅、腫、熱、痛,少數病人發燒。

D、主要人羣

常見於35-40歲經產婦,非哺乳婦女,其次爲絕經期後老年婦女。

那些人易患乳腺病

一、13歲以前即有月經初期或至50歲還未停經的婦女,得乳腺癌的機會較多;
  二、婦女婚後沒有生育的,乳腺癌的發病率比已生育的高;
  三、生育後一直未哺乳或哺乳期過長或過短的,得乳腺癌的機會比正常哺乳者要多;
  四、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會明顯高於沒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五、獨身未婚婦女較已婚婦女易患乳腺癌,且年歲越大這種傾向愈加明顯;
  六、一側已得過乳腺癌的,對側再患癌的機會比正常未得癌的可能性要大;
  七、乳腺因各種原因反覆多次接受放射線的,也可增加患癌的機會;
  八、常食脂肪而肥胖的婦女。

上一篇:吃什麼補氣補血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9-23
乳腺病種類包括: 1、乳房疼痛 疼痛發生在哺乳期,呈脹痛或搏動性痛,兼有紅、腫、熱現象,患處變硬,且先期出現乳頭皸裂,這多是乳腺炎。 2、乳內腫塊 雙乳內同時或相繼出現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型結節樣腫塊,無粘連,多爲乳腺囊性增生病;如腫塊呈結節狀,質較硬,與皮膚粘連,邊界不清,可能是乳房結核。 3、乳頭溢液 乳頭溢出無色透明液體,多見於更年期、絕經期婦女或乳腺增生患者;乳白色液體,多系非病理的乳汁瀦留。 上述乳腺病種類是經過專家檢測的,要求大家在瞭解了乳腺病種類之後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只有正確確診這種疾病才能夠實現積極的治療,保證大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