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 0-1歲嬰兒階段

時間: 2012-02-01

0-1歲 嬰兒階段
我們都聽說過“萬丈高樓平地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等等許多箴言。這就告訴了我們,無論是什麼事,一開始的基礎都是最重要的。就像孩子從一個受精卵開始分裂成爲一個生命的時候,也是從神經系統開始,然後發展血管、骨骼、器官、肌肉,最後是皮膚和毛髮。而一個人的人格建立和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基礎打好了,以後的發展就可以更加順利即便遇到了一些問題,也不容易全盤崩潰,如果基礎打得不好,甚至完全打壞了,那就好像沙灘上的大樓,一旦遇到狂風,必定站立不住。
嬰兒在0-1歲,或者說0-1歲半的時候是人格剛剛開始建立的時候,也就是打基礎的時候,這時候植入的人格品質,往往是底層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難改變的。這就好比我們裝電腦系統,系統裝完了以後,一定是先安裝主板驅動,然後是硬盤驅動、顯卡驅動、聲卡驅動,然後是殺毒軟件,然後纔是其他應用軟件,如果不按照這個順序,或者裝的時候出了狀況,就算電腦能跑,以後也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父母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引用樑教授的話來說:“母親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是負無限責任的,父親是負有限責任的,老師只是負短暫責任的。” 聖經上記着說:“你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爸爸媽媽們怎麼做,也就決定了將來他們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以下從幾個方面來討論0-1歲嬰兒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
 先談生孩子的問題,老話題了,順產還是剖腹產,只談心理方面的,只談關於孩子的。研究表明,胎兒在生產過程中已經有了潛意識行爲,順產的孩子在經過產道時會有一種求生本能,這時不但媽媽們在拼命要把孩子生下來,他自己也在拼命想要來到這個世界。經歷了這個過程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具有一種面對挫折時的拼搏精神,比較不容易在經歷重大挫折後徹底崩潰。而剖腹產的孩子因爲沒有這種體驗,因此在遇到困難時相對比較容易退縮。但是,如果胎兒難產,在產道中的時間過長的話,他也會面臨一種死亡恐懼,長大了反而容易產生潛意識的恐懼感。因此對於在這方面有困惑的準媽媽們,如果爲了孩子好,應該儘量順產,如果生產過程中有問題,及時剖腹產。當然,由於年齡、身體狀況、胎兒情況不適合順產的應該選擇剖腹產,以免造成危險。我講這點的唯一目的是告訴那些僅僅因爲害怕而選擇剖腹產的準媽媽們,你們這樣做,對自己對孩子都會產生傷害。
接下去談生出來以後的問題。
 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論,嬰兒出生後直到18個月被稱爲口脣期,這是嬰兒脫離母體之後最初的一個階段。嬰兒出生時,被從子宮這一安全的、給予保護的、在長時間生長過程中已經習慣了的世界裏趕出來,面對完全不熟悉的、陌生的環境,有的發展心理學家稱之爲“出生之死”。這時嬰兒的人格就好像一張白紙,可以說,爸爸媽媽如何爲他畫上第一筆就決定了他一生的人格形成和發展。
口脣期是指在這一階段嬰兒慾望的滿足主要是通過口脣的吮吸、咀嚼和吞嚥等活動,他的快感主要來自口脣的活動和接觸。在經歷了降生到一個未知世界的恐懼之後,他們急切地想通過吸吮乳頭來和母親重新建立一條新的“臍帶”。所以,即使並不是很餓嬰兒也喜歡含着奶不放。同時,他們也渴望通過吸吮手指、腳趾、或者所有他們可以咬到、啃到的東西來探索這個世界。
 口脣期是塑造嬰兒人格三大關鍵期的第一個時期,也是最基本的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對嬰兒的心理造成了創傷經歷,就會導致心理能量(力比多)的固着及口脣期人格的形成。如果人格發展停滯在這一階段,就形成口脣性格。
 造成口脣性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嬰兒一哭就立刻給她吃奶,甚至在嬰兒還沒有表達出願望是就給予餵養;
在嬰兒度過了口脣期後仍進行哺乳或用奶嘴餵養;
在嬰兒表達需要後很久纔給他餵奶;
禁止嬰兒吸吮手指、腳趾或者其他無害的東西;
過早斷奶改用小勺等物件進行餵養(無論餵養的食品爲何);
第1條和第2條會養成嬰兒口脣依賴過度,而3、4、5三條會造成嬰兒口脣依賴挫折,這兩種情形都會導致嬰兒的心理能量(力比多)的固着並且形成口脣性格。
 口脣性格主要在成人後表現爲貪吃、過於依賴,自我中心,強求別人,缺乏耐心,貪婪,多疑,悲觀以及抽菸、酗酒等。大體來說,口脣依賴的過度滿足會導致依賴和糾纏的人格特徵,而口脣依賴挫折會導致緊張和不信任的人格特徵。而如果嬰兒順利地度過口脣期的話,則在成年後會表現出樂觀、慷慨、開放、活躍等人格特質。
 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人格理論對嬰兒在0-1歲的人格建立主要關注“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的問題。這一時期培養出的成功品質的標誌就是“安全感”和“希望”,而不成功品質則是“恐懼”。埃裏克森認爲:這時的嬰兒十分弱小,如果養育着能夠恰到好處地滿足嬰兒的需要,那就可以陪養出他對養育者的信賴,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在這個階段嬰兒體驗到的信任感能夠超過不信任感時,這一時期的危機就得到了解決,在他的人格中就會形成一種希望品性,會更注重自己未來的發展,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而如果缺乏信任感,則會產生擔憂,恐懼的情緒,併成爲人格發展中的障礙。當然,危機的解決並非一種狀態完全壓倒另一種狀態,而是比率的勝出。因此“恰到好處”就成爲最需要去把握的一個度。倘若對嬰兒過度照料,則可能產生他的依賴性人格,抑制了他獨立自主的能力。
 培養“基本信任感”最主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擁抱和撫摸。嬰兒剛離開母體時會產生巨大的不安和恐懼,因此母親一定要多給予嬰兒擁抱和撫摸,讓他感受到母親的存在而消除不安全感。現在很多育兒經都提到了撫觸的各種方法,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希望母親通過這種方法來培養嬰兒的安全感。
 與此同時,母親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到了孩子能做能爬時,母親就不需要一直讓孩子睡覺或者把他抱着了,這時他會有自己的事情做,通過各種方法來探索這個世界。這時,母親絕不能因爲“他自己在玩”而跑開,而應當陪伴在他身邊,這並非一定要母親陪他一起玩,事實上有時候母親最好不要去打擾他的“探索與發現”,但一定要在他的感知範圍內,也就是說在他視力和聽力所及的範圍內,不要讓孩子在一個房間玩,自己跑去另一個房間看電視或者打遊戲。應該說,在這個階段是最需要母親24小時不間斷地陪伴的。
 隨着改革開放的興起,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由母親親自帶的孩子開始越來越少了,尤其到了現在,由於經濟壓力和社會競爭的傢俱,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把孩子給上一輩來帶,甚至很小就送去了託兒所。大多數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半年就恢復上班了。從人格心理學上來說,這對孩子的人格建立是極具打擊的。我們可以問問身邊的朋友,同學,尤其是那些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們,他們小時候是一個如何的情形?我做過一個小範圍的調查,對象基本在80-84年,得出的結論還是很具傾向性的,其他方面不論,0-3歲由母親帶大的孩子至少在安全感上感覺更好,在人際交流中的恐懼更少,品性也更爲淳樸,更願意相信別人;而由上一輩來帶的則在安全感方面差一些,人際交流中的多疑和保留則表現得更爲明顯;由許多不同的人帶來帶去的孩子則表現得更缺乏安全感,有社交恐怖傾向,也更不容易相信別人。當然,由誰帶是一個方面,怎麼帶又是另一個方面,許多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從人格心理學角度來講,0-1歲由母親帶絕對要比不是母親自己帶要來得好得多,這是毫無疑問的。

 因此,爲了讓嬰兒在0-1歲嬰兒時期的人格建立能夠更完善,爸爸媽媽們,尤其是媽媽們最好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1.1歲以前,24小時陪同孩子。就算他不要你和他玩,那隻表示他不要你“和他玩”,不代表你可以離開他的視線,總是和孩子呆在同一個房間。
2.絕對不要讓他單獨睡,最好和媽媽一起睡,牢牢記住月嫂和媽媽是不一樣的。
3.房間要“極其安靜”。嬰兒的神經非常敏感,一抱一動就會醒,吵鬧的環境會造成他神經的不斷興奮,在今後可能造成入睡困難,多動等神經症問題。
4.儘量母乳餵養,實在沒有條件的,用奶瓶和人工乳頭餵養。
5.哺乳期不能少於6個月,絕不能超過18個月,10個月爲佳,這裏指用乳房或人工乳頭餵養,其實12個月以後嬰兒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吃;
6.絕不要禁止他們吸吮和啃咬的行爲,有危害的物品例外。沒聽說過寶寶啃手啃腳中毒的,就算牙爬了長大了都可以矯治,但人格是無法矯治的。 當發現寶寶啃咬危險物品或者無意識地咬人應該立即制止,同時要給他一個安慰乳頭或者清潔無害的啃咬玩具。
7.一定要多撫摸,擁抱孩子,這樣可以給他極大的滿足感。成人都會產生“皮膚飢餓”,何況孩子呢?
8.無論是哺乳還是擁抱,“遲滯滿足”非常重要。過快或過於主動滿足會造成依賴性人格,孩子沒奶吃哭幾聲不會死,所以不需要飛奔過去或者把奶瓶當飛鏢;過晚或不予滿足會造成緊張和不信任,如果他哭了半天還吃不到奶,長大了你們關係不會太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