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瀉的處置法

時間: 2012-03-02

嬰兒腹瀉是指2歲以下的小兒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瀉和嘔吐,嚴重者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本病爲嬰兒時期的常見病,特別是l歲以下的小兒發病率佔半數以上,對小兒的健康影響甚大,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發病數量高。

嬰幼兒消化系統的發育還不成熟,而生長髮育又甚爲迅速,需要的營養物質相對較多,故嬰幼兒的胃腸道負擔較大,加上嬰幼兒免疫功能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分泌型1gA均較低,因而對感染的防禦能力也差。

原因

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嬰兒腹瀉常常是因吃了由細菌、病毒或真菌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人工餵養的患兒發病率較高,常見的細菌爲致病性大腸桿菌,也可由空腸彎曲菌或小腸結炎耶爾森菌等致病;有的.患兒因大量濫用廣譜抗生素引起腸道菌羣失調,甚至可誘發金黃色葡萄球菌、難辯梭狀牙抱桿菌、變形桿菌或綠膿桿菌性腸炎;或爲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腸炎。腸道病毒和呼吸道病都可引起腹瀉,發病率甚高。

2.腸道外感染嬰幼兒患傷風感冒、肺炎、中耳炎、腎盂腎炎時,也可伴有腹瀉。由於腸道外感染的病原體同時感染腸道,而且發熱及病原體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強,也可引起腹瀉。

飲食因素:多見於人工餵養的患者,如餵養過多、過少,或過多過早地添加輔助食品,或因突然斷乳,改變飲食成分等,皆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個別嬰兒對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過敏或不耐受,也會引起腹瀉。

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過熱或受涼都可以引起腹瀉。

飲食不當時,嬰兒的消化功能不適應,食物也就不能被消化吸收,再加上細菌及其毒素的刺激,使食物分解發酵,進一步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增強而引起大量的水樣便,又因細菌毒素的作用,或細菌、病毒侵襲腸粘膜引起廣泛的炎症反應。

重型腹瀉多由腸道內感染所致。由於大量水分自胃腸道排出,造成機體脫水,而致少尿。體內代謝的酸性產物不能自尿中排出而產生酸中毒。又因大便中排出大量的鉀鹽,因此體內也同時缺鉀;故重型腹瀉的後果是失水、酸中毒和低血鉀型。

輕型腹瀉:常由於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所致,少數也可由腸道內感染引起,主要是胃腸道症狀,如大便次數增多,一天在10次以下,呈黃色或黃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有的患兒排便前啼哭似腹痛,偶有嘔吐。體溫大多正常或有低熱。全身一般情況尚好,無明顯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症狀。

重型腹瀉:多爲腸道內感染所致,起病較急,腹瀉次數可多達十餘次甚至數十次,呈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混有粘液。食慾減退,常有頻繁嘔吐。患兒很快出現失水症狀,精神萎軟,皮膚乾燥,眼眶及前囪凹陷,哭時無淚,口脣極乾燥,尿量明顯減少,四肢發冷等。因腹瀉時丟失大量鹼性物質,酸性代謝產物堆積體內,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精神萎靡,噁心嘔吐、呼吸深長、口脣櫻紅、呼氣時有爛蘋果樣味。低血鉀症時出現腹脹,四肢肌肉無力,膝反射消失,心音低鈍,嚴重者可有心律失常,甚至呼吸肌麻痹。腹瀉較久或有活動性傷樓病的患兒因大便中排出大量的鈣,在失水,酸中毒糾正時還易出現手足搐搐或驚厥症狀。

治療原則

護理:護理工作極爲重要。要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要用清水沖洗臀部,以預防紅臀和上行性尿路感染。嘔吐頻繁的小兒要注意頸部的清潔。要勤翻身,預防繼發肺炎。對感染引起的腹瀉要注意消毒隔離。多喂開水或含氯化鈉、氯化鉀等電解質的溶液。

飲食:吐瀉嚴重的患兒應禁食6-12小時,吐瀉好轉後逐漸恢復飲食。母乳餵養者要縮短每次哺乳時間,限制哺乳次數。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的患兒可先給米湯、稀釋牛奶、脫脂牛奶等。由少到多,由稀到濃,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暫停增加輔食品。

控制感染:對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嬰兒腹瀉,可選用新黴素,呋喃唑酮、磺胺甲基異惡唑、多粘菌素E、氨節青黴素、慶大黴素、磷黴素或丁胺卡那黴素等。一種抗生素不宜久用,以免耐藥菌株繁殖影響療效。對金葡菌腸炎停用原來的抗生素,可用萬古黴素或半合成耐青黴素酶的新青黴素。對真菌可用制黴菌或克黴唑。

液體療法:液體療法在嬰兒腹瀉中佔重要地位,輕型腹瀉可口服“葡萄糖-電解質口服液”。這是近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於治療腹瀉合併脫水的一種口服補液鹽。臨用前將置於塑料袋內的補液鹽用溫開水將之溶解。重型腹瀉須靜脈補液,可按失水、酸中毒程度及吐瀉情況而決定靜脈補液方案。

對症治療:對重型腹瀉經治療後一般狀態好轉,中毒症狀消失而腹瀉仍不止者,或慢性腹瀉者可試用止瀉劑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等。但腹瀉早期不可應用止瀉劑,因止瀉時將增加毒素的吸收,反而加重中毒症狀。爲幫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或胰酶片等。腹脹常爲缺鉀引起,應及時補鉀。細菌分解糖產生氣體也可引起腹脹,可用針刺療法或肛管排氣。嘔吐頻繁者可針刺內關或肌注氯嗪。

扒拿和捏脊療法:可用於輕型腹瀉、遷延性腹瀉或營養不良患兒。中醫辯證論治療效較好,此外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治療遷延性腹瀉也有一定療效。

預防

合理餵養:要注意餵養方法,鼓勵母乳餵養,尤以出生後最初幾個月及生後第一個夏天更爲重要。避免在夏季斷奶,添加輔食不宜過早,要採取逐漸過渡的方式。

注意氣候變化時的護理,勿使小兒衣着過多,避免過熱和受涼;夏天應多喂水。

感染性腹瀉如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易引起流行,在新生兒室、幼托機構及醫院中應注意消毒隔離。

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羣失調,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或真菌性腸炎。

輕型腹瀉、營養不良或傷樓病等小兒腹瀉時要及早治療,以免拖延成爲重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