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治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時間: 2012-06-02

一、什麼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假肥大型)是一種由位於X染色體上隱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種遺傳病,特點爲骨骼肌進行性萎縮,肌力逐漸減退,最後完全喪失運動能力。主要發生於男孩;女性則爲遺傳基因攜帶者,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史。患兒是患兒肌肉萎縮,無力而導致行走困難,患病後期雙側腓腸肌呈假性肥大(肌組織被結締組織代替)。患兒多於4——5歲發病,一般不晚於7歲。患兒的坐、立及行走較一般小兒晚,常在會走路以後才發現,多在3歲以後才引起注意。
    會走路行走緩慢,步態不穩,左右搖擺,宛如"鴨步"。易跌倒、登梯困難、下蹲後不能迅速站起;3-5歲後,胸部、肩部及臀部肌肉逐漸萎縮變鬆變細,而三角肌,腓腸肌等則日益增粗變硬、無彈性,一般患者多在二十歲以前死亡。

二、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臨牀特徵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又稱營養不良性肌強直(dystrophia myotonica)。臨牀分爲成人型、先天型和輕症型三種類型。發病年齡和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發病越早,臨牀症狀越重。頭面諸肌、頸肌和四肢遠端肌肉受累較重,表現爲雙瞼下垂,咬肌和頰肌萎縮形成特有的“斧型臉”;胸鎖乳突肌萎縮無力致使頸部彎曲、過度前傾,形成“天鵝頸”。早期即可有脛骨前肌無力、萎縮和足下垂。咽喉肌受累可導致鼻音、語音單調、聲音低鈍。食管上部骨骼肌受累可引起食管擴張。隨病情進展,近端肌羣和骨骼肌也受累,腱反射低下或消失。肌強直表現爲輕輕叩擊或電刺激後,肌肉出現自發性長時間收縮,大魚際肌、舌肌和眼輪匝肌容易誘發。強直症狀可先於肌肉無力多年出現,有些患者早期可能被誤診爲先天性肌強直。先天型和嬰兒期發病的強直型肌營養不良,早期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可無肌強直症狀,有些甚至在20~30 歲以後纔出現。本病多在15~20 歲喪失行走能力,多數患者不能存活到正常壽命。
  強直型肌營養不良爲多系統損害疾病,除肌萎縮、肌無力和肌強直外,還有內分泌系統損害如陽痿、脫髮、睾丸萎縮、乳房腫大和卵巢功能下降;心臟損害如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神經精神損害如精神發育遲滯、遺忘、多疑;眼部損害如晶體渾濁和白內障(見於90%的患者)。有些患者還可以伴有運動感覺性周圍神經病。

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鑑別診斷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根據臨牀症狀與體徵、肌電圖、生化檢查與肌活檢等, 如有遺傳家族史則診斷不難確立, 但需與下列疾病進行鑑別:
  1. 嬰兒型脊肌萎縮症
  主要與DMD(假肥大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相區別, 主要是起病年齡更早, 有時可見肌束震顫, 其肌肉萎縮在肢體遠端亦明顯, 肌電圖檢查及肌活檢可作鑑別。
  2. 良性先天性肌張力不全症
  應與先天性或嬰兒期肌營養不良症鑑別, 特點爲無肌萎縮, CPK含量正常, 肌活檢無特殊發現, 預後良好。
  3. 成年型脊肌萎縮症
  主要與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症區別, 根據血清酶測定, 肌電圖及肌活檢以及有無肌束震顫, 一般可以鑑別。如有困難時, 可採用Coers(1979)提出的在肌活檢時測定終末神經支配比率(terminal innervation ratio,TIR)的方法, 以估計肌肉中運動神經軸索側突的分支( 即一定數量亞終末軸索所支配的肌纖維數), 如TIR升高可診斷爲脊肌萎縮症, 正常則應考慮爲肌病。
  4. 多發性肌炎
  主要與肢帶型區別, 肌炎的發展較快, 常有肌痛,亦無家族遺傳史,肌活檢常可以明確鑑別。
  5.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應與遠端型肌營養不良症區別, 臨牀除肌萎縮外, 尚有肌張力高, 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反射, 且往往有肌束震顫。
  6. 重症肌無力
  須同眼肌型和眼嚥肌型區別, 肌無力有易疲勞性和波動的特點,用新斯的明或Tensilon試驗明顯好轉, 肌電圖也可作鑑別。
  7. 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症
  有肌強直, 常伴白內障、脫髮和性腺萎縮, 血清酶改變不大。

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分型

按照典型的遺傳形式和主要臨牀表現,可將肌營養不良症分爲下列類型:
  (一)假肥大型:屬X-連鎖隱性遺傳,是最常見的類型,根據臨牀表現,又可分爲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營養不良症(DMD):也稱嚴重性假肥大型營養不良症,幾乎僅見於男孩,母親若爲基因攜帶者,50%男性子代發病,常起病於2-8歲,初期感走路苯拙,易於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樓,站立時脊髓前凸,腹部挺出,兩足撇開,步行緩慢搖擺,呈特殊的“鴨步”步態,當由仰臥走立時非常困難,必先翻身俯臥,再雙手攀緣兩膝,逐漸向上支撐起立(Gower徵)。亦可見於肢近端肌肉、股四頭肌及臂肌。
  2、Becker型(BMD):也稱良性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常在10歲以後起病,首發症狀爲骨盆帶及股部肌肉力弱,進展緩慢,病程長,出現症狀後25年或25年以上纔不能行走,多數在30-40歲時仍不發生癱瘓,預後較好。
  (二)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症:男女均有,青年期起病,首先面肌無力,常不對稱,不能露齒,突脣.閉眼及皺眉,口輪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脣肥厚而致突脣,有的肩、肱部肌羣首先受累,以致兩臂不能上舉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縮,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病程進展極慢,常有頓挫或緩解。
  (三)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症:兩性均見,起病於兒童或青年,首先影響骨盆帶肌羣及腰大肌,行走困難,不能登樓,步態搖擺,常跌倒,有的則只累及股四頭肌。病程進展極慢。
(四)其它類型:股四頭肌型、遠端型、進行性眼外肌麻痹型、眼肌-嚥肌型等,極少見。

五、幹細胞移植治療肌營養不良

(一)概況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muscular dystrophy,MD)是一組原發於肌肉的遺傳性疾病,主要臨牀特徵爲受累骨骼肌肉的進行性無力和萎縮。分爲: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Emery-Dreifuss肌營養不良、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肢帶型肌營養不良、遠端型肌營養不良、眼嚥肌型肌營養不良、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強直型肌營養不良等。該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嚴重影響的人類健康,成爲國內外醫學界疑難、重大疾病之一。
    幹細胞移植技術是再生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門課題。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高度增值的細胞,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細胞因子的作用後可定向分化爲某種特定組織類型的細胞,促進各種受損組織的修復與再生,針對於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患者而言,幹細胞移植已爲目前效果最好,治療見效最快的方法了。幹細胞可在萎縮的肌肉內分化爲成肌細胞,併產生正常抗肌萎縮蛋白作用。

(二)適應症:

1、經相關輔助檢查後明確診斷爲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患者。

2、生命體徵平穩,無呼吸、循環功能不全者。

(三) 移植方法:

1、病例選擇:確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無手術禁忌。

2、幹細胞移植:根據患者病情輸入幹細胞
    臍帶幹細胞移植:直接將培養好的臍帶幹細胞靜脈滴注。在幹細胞移植後3-6個月多數患者臨牀症狀得到改善,肌力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增加,血肌酸肌酶下降,在幹細胞移植後12-24個月可以觀察到肌電圖明顯改善,MRI檢查肌肉萎縮好轉。病理檢查可見骨骼肌纖維變性程度減輕,肌間脂肪、纖維組織增生減弱,dystrophin染色陽性纖維與總肌纖維百分率比增加。                          
    幹細胞移植方法簡便,安全有效,無排斥反應,無副作用,患者依從性好,在治療中未發生任何不良反應,無倫理學爭議。此項研究成果可使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避免或降低致殘的嚴重後果,是治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如患者李XX,男性,28歲,因四肢肌無力10餘年,走路呈“鴨步”,下蹲、站起困難,翻身困難。雙跟、膝腱反射減弱。查肌酶顯示乳酸脫氫酶400U/L,羥丁酸脫氫酶258U/L,肌酸激酶102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07U/L。肝、腎功能等均正常。肌電圖顯示爲肌源性損害,肌肉活檢顯示爲肌纖維萎縮、變性,大量脂肪組織和結締組織增生。查:大腿肌,上臂肌,腰大肌,臀中肌,肩胛肌嚴重萎縮,結合其家族史,進一步明確診斷爲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治療:幹細胞治療之後患者的運動功能明顯改善,精神增進,納食增加,雙下肢較前有力,不摔跤,雙腳跳可達10釐米,單腳亦可離地,並可獨自上樓,經本院回訪,患者現在下蹲起立及翻身均輕鬆自如,下肢無力感已消失,病情已恢復。

詳情諮詢13251416484朱經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