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識字問題成育兒焦點

時間: 2011-03-18

       寫在前面的話:中國移動《育兒天地》 手機報每個週末都會推出一篇很有力度和極具幼兒教育熱點與焦點的文章。我認爲今天的專題特別值得學齡前兒童家長閱讀。文中有關幼兒早識字的利與弊涉及的絕不僅僅是“識字” 那麼簡單。這個育兒觀的選擇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我特地將全文轉載過來,供家長們閱讀與思考。(趙明)

育兒專家友童的一篇博文,竟然引發一場網絡媽媽的“華山論劍”。

“可以讓孩子過早認字嗎?”

“過早認字、閱讀,意義何在?”

在衆媽的育兒熱情下,友童的關於嬰幼兒早識字不利於兒童成長的觀念引起了激烈的網論。

>>《爲什麼不能讓孩子過早認字?》友童的博文一經拋出,衆媽媽反應激烈:

友童原文:“從長遠來講、從孩子的全面發展來講,提早的智力學習(比如認字),我認爲是對孩子不利的。”

★友童看法一:兒童思維發展過程證明,幼兒早認字不宜。

0-6歲的孩子,學習認字、數學等抽象知識前,需要有大量的直接經驗,讓孩子多感受生活,比過早認字更重要。嬰幼兒需要同時發展很多能力,比如運動、情緒、感知、觀察、審美,過早地強調某方面的培養,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就會受到一定損害。

當即有媽媽拋出了自己的看法,言辭激烈,引起網絡一片譁然:

★後悔的媽媽:我孩子的成長過程,證明了你的觀點是嚴重錯誤的。其實認字並不是同你所說的那樣,會對孩子的思維有影響,相反,由於識字量的日積月累,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會發展的很好,同時又可以爲日後寫作奠定基礎,千萬別再誤導家長了……

★友童看法二: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教孩子早認字。

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提早把那些抽象知識灌輸給孩子,而是順其自然地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世界,當孩子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之後,適時激發起孩子的求知慾,然後再鼓勵並告訴孩子他想知道的知識。

過早識字弊處談:過早認字,其實是一個不當喚醒,此時的孩子往往就會忽略對具體事物和圖畫的興趣,不由自主地去關注文字。比如出門在外首先看到文字,而忽略了對其他事物的觀察和認知。

女兒好好的成長經歷:好好在三歲多的時候,有一個階段特別喜歡看各種標誌圖,道路上的交通標誌、商場或電梯裏的警示標誌等等,後來很多標誌圖她不用我講就能看懂,理解得比我還快還準確。這是那個階段孩子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在經歷對圖畫的充分感知之後,再自然上升到對抽象符號(文字、數字等)的理解和認知。

★疑惑的媽媽:我的孩子讀小學之前識字量達到了2000個以上,她也很喜歡畫畫,畫畫很好,經常獲獎,我覺得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可以並進的。

★友童看法三:認字、閱讀的過程,是超越嬰幼兒思維能力的過程。

成人讀文字時,需要先把文字符號轉化爲具體含義,再去理解整句話的意思,它是一個思維轉換的過程,而對於幼小的、尚沒有建立豐富感觀和認知經驗基礎的孩子而言,這種思維過程的實現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矛盾的媽媽:雖然我自己也認爲不要讓孩子早認字,可是看身邊的人都在教,還是有點拿不準。

>>論戰白熱化,波瀾既已涌起,友童的另一篇文章:《早認字早閱讀的意義何在?》也便及時出爐,媽媽們的談論焦點擴展到了關於幼兒閱讀的話題。

★長期的科學研究表明:兒童閱讀敏感期要在5歲左右才能到來。

真正的閱讀,需要把大腦不同部位複雜的功能綜合起來。這包括視覺、聽覺、語言、概念生成等等。

“孩子今後在學校中的表現,並不取決於早期的閱讀能力,而取決於其詞彙量的多少和豐富性。(以上結論出自塔夫脫大學教授Maryanne Wolf的《閱讀大腦的故事和科學》)

育兒專家和網友的肯定意見:

**育兒專家、資深主編趙明的“一語見的”:

教育部規定的孩子入小學的年齡是幾歲?是6週歲。這個年齡並不是某一個人拍拍腦袋就想出來的。這是根據兒童生長規律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從6歲開始,孩子才進入讀書識字的行列。

教書育人二十載,這位受人尊敬的育兒專家兼老教師,給出了最能說服衆人的經驗教訓:

我在當老師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在上小學前已認識很多漢字的小朋友。這些小朋友出現最多的問題就是:筆畫筆順不規範,錯別字現象嚴重,寫字姿勢不正確,握筆姿勢不規範,干擾別的同學學習。而那些從來沒有認字的孩子卻成了突飛猛進的好學生。這就應了一句話“一張白紙能畫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在我們班裏,那些提前學字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遠遠落後於同班同學,而近視眼的名單裏出現的大部分就是這些早學的孩子。

“贏在起跑線”成了“輸在起跑線”。

**著名女作家、教育專家、系列教育暢銷書作者魯稚:一個“寫字爲生”者的人生感言。

以我本人的經歷看,我的文字能力應該算是不差的,但我六歲前幾乎沒有認過字,我父親是一所著名學校的歷史教師,教我認字是沒有問題的,但他只是給我講故事,而且帶我去了很多地方,我本生在城市,但跟隨他去過不少農村,還結識了許多農村的小朋友。總之,我幼年時的生活很豐富,這是我終身的營養。至於認字,只要在上學,自然而然就會了。現在,我是個寫字爲生的人,但是我要感謝父母的,真的不是他們教我認字,而是他們給了我豐富的經歷。

人生真正的感悟都是來自於經歷,過於重視技藝的培養,很可能阻礙智慧的發展。”

**網友“分享藝術”:用事實說話。

做媽媽馬上就要滿五年了,一直是兢兢業業,但有一件事讓我很遺憾:過早的教上上識字。

事例一:我帶上上去參觀美術館。上上注意的是藝術品下方標籤上的文字。旁邊的參觀者讚揚我的孩子這麼小就認字的時候,我這個當媽的心情是後悔又遺憾吶!

事例二:每當我和上上分享美妙的繪本時,上上總是急切的想知道黑色的文字的字面意思,而沒有耐心細細欣賞美麗的畫面。

**網友“明淨”:尖銳且讓人反思。

有個小小的發現——很多母親其實內心裏很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其它同齡孩子更“聰明”或者“早慧”的,然後再根據這個“認爲”,認定自己的孩子“必將”或者“定能”通過所謂早教把其它孩子更遠地甩開,從而成就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者”——人上人。

**網友快樂的梧桐樹:現身說法

我本人7歲前什麼都不懂,生成在中國最貧窮的大別山區,但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們整天與大山爲伴,與土地爲舞,給自己的未來留下了許多財富。

現代教育風氣和教育體系快把年輕的父母逼瘋了,不管進什麼學校都要面試、考試,託人。

哎!孩子太累了。

>>友童結合自己親身的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理論知識,表達了自己的期待: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多和孩子做互動,多交流、多讀書給孩子,更要讓孩子多接觸真實的環境,通過大量的實際經驗來豐富他的感知、從而提高思維和理解的能力。

其實孩子從一出生就在學習,孩子的早期發展過程中,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遠遠不是我們想象的識字看書那麼簡單。

呼喚親子閱讀:幼兒不宜早識字,不代表家長可以“無所爲”。

給孩子朗讀吧!成人讀書給孩子聽,和孩子自己閱讀,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上學之後的孩子,雖然認識了很多字,還是更願意讓父母讀書給他聽。

<<這場媽媽們爲了寶寶而起的“持久戰”,勢必波及更多的中國母親。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反對的媽媽?問題出在哪裏?感概媽媽們的熱情的同時,友童將在新博文中審思:表面上看,目前媽媽們所持的育兒觀念,也都是“有根有據”的,然而,所謂的“因材施教”或是“有興趣就讓孩子學”,是否犯了“偷樑換柱地運用目前育兒方面的流行理念”的錯誤?

新一輪的論戰,友童能否帶領衆媽媽走出“柳暗花明”呢?

(本期內容策劃及編輯:白鴿)

相關專題內容點擊進入育兒專家友童的博客:

下一篇:識字不算什麼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