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 乳腺炎新寵?

時間: 2011-02-12

  近年來,非哺乳期乳腺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半數爲未婚未育女性。

  未婚未育女性成非哺乳期乳腺炎“新寵”,非哺乳期乳腺炎在臨牀上非常容易被誤診爲乳腺癌。

  50%患者爲未婚未育女孩

  臨牀發現,以前患乳腺炎的基本都是哺乳期婦女,現在情況大爲改觀,非哺乳期乳腺炎這種較“冷僻”的病發病人羣已經逐漸超過了哺乳期乳腺炎。近年來,隨着孕期和產褥期衛生知識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病率已呈下降趨勢,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則呈上升趨勢。

  本病發病高峯年齡在20歲~40歲,但50%以上的患者爲未婚未育的年輕女性,。因爲人的各個生理時期均可發生乳腺炎症,所以非哺乳期乳腺炎囊括了嬰兒期、青春期、絕經期和老年期,而嬰兒期及青春期的乳腺炎常是體內激素失衡引起的。“我們一般所指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是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出現乳房腫脹、隱痛或出現結節,是一種非細菌性、有自愈過程的炎症表現。

  根據臨牀表現,此病可分爲三種臨牀類型:

  急性乳房膿腫型:患者突然出現乳房痛及膿腫形成,部分病例膿腫可自行穿破、流膿。局部表現劇烈、急驟,但全身炎症反應較輕,中度發熱或不發熱。少數病例白細胞增多不明顯。

  乳房腫塊型:逐漸出現乳房腫塊,微痛或無痛,皮膚無紅腫,腫塊邊界尚清楚,無發熱史。此型常被誤診爲乳腺癌。

  慢性瘻管型:常有乳房反覆炎症及疼痛史,部分病例可有手術引流史。瘻管可與乳頭附近的輸入管相通,經久不愈,嚴重者多發瘻管及乳房變形,且常有反覆流膿及乳房內或在瘻管周圍出現炎性腫塊。

  非哺乳期乳腺炎易被誤診爲乳腺癌

  此病易反覆發作,一時潰爛一時又可能痊癒,進而可形成經久不愈的瘻管。由於其發病隱匿且反覆發作,診斷困難大,尤其難以與乳腺惡性腫塊區別。如治療不當,此病甚至可能長期不愈。

  臨牀上,不少患者患有非哺乳期乳腺炎後竟被醫生診斷爲乳腺癌,有的甚至遭遇“腫瘤切除手術”的待遇。二者外部觸摸都可能摸到腫塊,它不同於一般炎症的“紅熱腫痛”四大特徵,雖然伴有疼痛,但卻不會出現皮膚變紅,這也是它迷惑人們認爲不是炎症是腫瘤的一大因素。

  凡青、中年女性在非哺乳期出現乳房急性膿腫、炎性腫塊及慢性反覆發作的瘻管,經久不愈,很可能爲非哺乳期乳腺炎作祟,如果使用消炎藥一週後,腫物會縮小1/3以上,基本可以排除乳腺癌可能,因爲腫瘤不可能通過消炎藥治療就如此變化。據介紹,乳腺癌患者多爲中、老年人,病程呈進展性、腫塊堅實、邊界不清,常有皮膚粘連及乳頭內陷,易有腋淋巴結轉移,腫塊局部皮膚無紅腫及疼痛,不發生膿腫。以上特徵常可用於二者鑑別。但個別病例,仍需依賴病理切片作最後確診。目前,對於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用診斷手段包括B超檢查、細針穿刺活檢和病理檢查。

  不同類型治療迥然不同

  這種病的病原診斷一直不明確,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乳腺導管擴張 在正常狀態下,僅僅是人體乳腺導管開口處覆蓋鱗狀上皮,如果導管擴張,鱗狀上皮甚至可能覆蓋導管內壁,其角化碎屑和脂質分泌物阻塞管腔從而刺激管壁產生炎症反應。

  乳頭內陷或畸形 因導管開口的異常、狹長或擴張,繼發炎症感染。

  另外,外傷性脂肪壞死也是原因之一。而目前研究認爲,厭氧菌的特殊感染可能也是重要病因之一。研究表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乳管內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而且厭氧菌是需氧菌的兩倍,以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爲主,由多種菌共同致病。

  不同原因引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在治療上也迥然不同:

  急性膿腫型:應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進行膿腫引流術。術中如見擴張的導管內有膿液流出,應作適度搔刮,刮除病變的導管。單純切開引流易復發。

  炎性腫塊型:只要炎症局部良好,即使有中央膿腫形成,還是應力爭早日切除腫塊及周圍的擴張導管。

  慢性瘻管型:可作瘻管切開,擴大引流,或徹底切除瘻管及周圍炎症組織和擴張的導管。儘量保留乳房。當久治不愈的瘻管伴乳房嚴重變形者,可以考慮作皮下乳房切除術或全乳切除術。部分年輕患者可同期或擇期作乳房再造術。

黑名單 女人肚子痛疑兇 使陰道更“緊縮”的N個祕訣 無痛人流手術全程實錄 性交後肚子痛 誰在搗鬼? 拒絕乾澀 陰道保溼祕籍 避孕終極神話 自然避孕法 上環避孕竟危機四伏 看白帶 辨識婦科病 秋天 正是精子最猛時 怎樣“做”才能繞過不孕雷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