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化療方法

時間: 2012-03-25

(一)手術或放療的輔助化療
  目前輔助化療受到重視,因爲近年對腫瘤開始轉移時間的看法與過去有明顯不同。過去認爲腫瘤開始時僅是局部疾病,以後才向周圍侵犯,先由淋巴道轉移,最後經血路全身轉移,因此治療腫瘤的關鍵是早期將腫瘤徹底切除,手術範圍力求廣泛。但近年已認識到腫瘤發生後,腫瘤細胞即不斷自瘤體脫落並進入血循環,其中的大部分雖能被身體的免疫防禦機制所消滅,但有少數未被消滅的腫瘤細胞確會成爲復發和轉移的根源,因此當臨牀發現腫瘤並進行手術時,事實上大部分患者已有遠處轉移。因此手術後應當早期配合全身化療,抓住大部分腫瘤已被切除的機會,及時消滅已轉移的微小病竈。    (二)新輔助化療     新輔助化療是在手術前給予輔助化療。手術前給予輔助化療的時間不可能太長,一般給予3個療程左右。它的作用機制可能不同於手術後6~12個療程的輔助化療,因此不稱爲術前輔助化療,而稱爲新輔助化療或誘導化療。化療開始越早,產生抗藥性的機會就越少,因此近年不少腫瘤如乳腺癌採用新輔助化療。新輔助化療的優點有:①可避免體內潛伏的繼發竈,在原發竈切除後1~7天內由於體內腫瘤總量減少而加速生長;②可避免體內殘留的腫瘤在手術後因凝血機制加強及免疫抑制而容易轉移;③使手術時腫瘤細胞活力低,不易播散等。但目前尚不能肯定其是否能提高腫瘤患者長期生存率。    (三)腹腔內化療     目前胃腸道腫瘤雖然根治術後生存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於大多數病例就診時較晚,術後復發的機會較多,因此採用腹腔內化療以期減少腹腔內復發。癌腫發展到一定階段,病變累及漿膜,就可能出現漿膜面癌細胞的脫落,成爲腹腔內遊離癌細胞,引起腹腔種植。藥代動力學顯示腹腔內給藥的藥物濃度明顯高於全身給藥。腹腔內化療應在術中或術後早期開始,此時體內腫瘤負荷最小,腫瘤細胞增殖速度相應加快,對化療敏感;若延緩治療,腫瘤負荷大,化療效果差,另外手術時腹腔內粘連鬆解,而新的粘連尚未形成,藥物易達到腹腔內所有的部位。腹腔內化療主要使用於卵巢癌切除術後有微小的殘留病竈、胃腸道癌術後有殘留,或有高度復發及轉移危險、腹膜間皮瘤等。腹腔化療給藥方法有單點穿刺給藥法、留置導管法等。腹腔內化療的併發症有切口感染,腹膜炎、切口出血、化療藥外漏等。    (四)動脈灌注化療     動脈灌注化療與全身靜脈化療相比有以下特點:①局部腫瘤組織藥物濃度明顯提高,全身體循環藥物濃度明顯降低。②全身副作用明顯降低,而局部臟器藥物反應相對較重。③局部灌注所用化療藥的劑量可以大大提高。④療效明顯提高。動脈灌注化療使用方法主要是將導管插入動脈內並經該導管灌注化療藥物。目前動脈灌注化療主要用於肝癌的治療,動脈插管的方法有開腹插管(經胃、十二指腸動脈或經胃網膜右動脈插管)及經股動脈插管。近年來皮下灌注泵的應用大大的簡化了動脈灌注的操作。動脈灌注化療的併發症主要有導管感染、導管堵塞、導管脫落以及化療本身的併發症如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等。      
下一篇:淋巴癌的化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