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的新概念――化療可能促使癌症的復發

時間: 2011-05-29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曾益新領銜的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著名的權威性專業期刊《生物化學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提出普通腫瘤細胞在化療的“刺激”下可轉爲腫瘤幹細胞!專家指出這一研究結果可能對腫瘤治療策略產生重要的影響。

該項研究指出,腫瘤幹細胞的存在被認爲是腫瘤發生和復發的根源。在腫瘤放療和化療中,普通的腫瘤細胞對治療是敏感的,容易被消滅。但腫瘤幹細胞就如同韭菜一樣割掉一茬又長一茬,具有很強的耐受力,不易被摧毀。正是因爲腫瘤幹細胞頑固的存在,最終導致了腫瘤治療的失敗。

對於腫瘤幹細胞的來源,學術界普遍認爲來源於組織成體幹細胞的惡性轉化。但曾教授首次提出腫瘤細胞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基因組型的不穩定,它可以演變成爲各種各樣的基因型,從而造成臨牀上所見到腫瘤異質性的根源。那些與幹細胞表型相似的腫瘤細胞能夠耐受化療和放療,成爲後期復發和轉移的“種子”。

由於在化療中會使用DNA損傷劑,而導致了該類DNA損傷的治療,會加大產生腫瘤幹細胞的可能性。近幾年來,研究人員首先發現鼻咽癌中確實存在有生長能力特別強、能抗拒化療和放療的幹細胞樣腫瘤細胞。然後他們把來源於單個普通腫瘤細胞的單細胞克隆,用紫外線照射,或用化療藥物進行處置,結果發現能明顯誘導幹細胞樣腫瘤細胞的產生。一系列的研究提示,DNA損傷所致的基因組不穩定性,完全是可以導致普通腫瘤細胞變成幹細胞樣腫瘤細胞的。研究人員還指出,在腫瘤化療中,DNA損傷劑有可能一方面消滅腫瘤細胞,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劇基因組的不穩定性,誘導普通腫瘤細胞變成幹細胞樣腫瘤細胞。

如果這一學說得到證實,那麼腫瘤的治療策略也許要發生相應的變化。比如要開始注重維護基因組的穩定性,強調儘可能的預防普通腫瘤細胞向幹細胞樣腫瘤細胞演變;由於部分腫瘤化療會導致DNA損傷,從而警示研究人員需要重新評估化療的作用。

有學者們接診過一例病例,患者因扁桃體鱗狀細胞癌化療,11年後腋下包塊復發,診斷爲惡性淋巴癌,化療半年後因肝腫大診斷爲淋巴癌。他說這可能與原先的化療有關,化療藥物在治療癌症的同時也可能誘導新的癌症的發生。長期接觸某種化學制劑本來就是導致癌症的一個因素,而化療藥物是毒性很強的化學物質。其實一些化療藥物在說明書上就已經明確標示,如“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某某癌症的發生”。

一方面是幾十年來被證實的化療療效,另一方面示不斷被提出的負面作用,所有這些使得化療是否能夠成爲腫瘤治療的常規方法的問題,形成了焦點話題:

臨牀基礎研究中的確發現,化療在殺死普通腫瘤細胞的同時,讓腫瘤幹細胞的百分比和絕對數都會有所增加,這可能與腫瘤的復發和耐藥性表現有關。學者們認爲化療藥物本身的毒性在殺死目標腫瘤細胞的同時,可誘發新細胞突變。另外,化療參與了修復DNA的過程,這個過程如果出了問題,本來就可能導致其他細胞突變甚至腫瘤的發生。所以,化療可能促使癌症復發的研究甚至可能改變腫瘤治療的格局。

但必須注意的是,腫瘤幹細胞是剛剛起步的基礎性質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的臨牀資料支持。化療和腫瘤幹細胞的關係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學者們進一步指出,目前,在對腫瘤幹細胞的治療尚無有效方法的前提下,針對有着幾十年的醫學研究基礎支持的化療療效的現狀,對化療明確有效和敏感的腫瘤,諸如肺小細胞癌,淋巴癌,卵巢癌,絨癌,白血病有特異性,適當的化療仍然是必須的。這就要求患者不能因爲抱着“諱疾忌醫”的心態,而延誤和錯失一些化療的時效性。而另一些對化療不敏感的腫瘤,不一定採取以化療爲主的治療,可以與手術,放療,熱療,光療,內分泌治療結合。

化療的負性反應不只是腫瘤,許多使用化療藥物的人都會出現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副反應。化療使用了半個世紀以來,的確有效延長了部分患者的生命。上述研究結果到底是具備共性的現象,還是個別現象,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下一篇:化療新手小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