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動脈硬化(來自網上)

時間: 2011-09-20

飲食調養是預防動脈硬化的主要措施:
(1)攝入的熱量必須與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最好把這種平衡保持在標準體重範圍內。如果超重,就不僅要減少熱量攝入,還應該增加體力活動,加強能量消耗。
(2)重點減少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每次進餐都要嚴格控制肉類食物。因爲即使是最瘦的肉也含10-20%的動物脂肪,應該從食用肉中消除多餘的脂肪,把脂肪攝入量減少到最低限度。不要吃雞皮,因爲雞皮所含脂肪比例高。一星期內吃豬、牛肉不超過3次,其他時間最好是雞或魚(不包括水生貝殼類),因爲這些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少於豬、牛等肉類。
(3)對肉或魚最好燒、烤或烘,不要用油煎或炸。因爲燒、烤、烘能從肉中清除掉相當數量的人體不需要的脂肪。
(4)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三個蛋黃(包括其他食物),水生貝殼類(龍蝦、小蝦、牡蠣)每月最好僅吃2-3次,少吃肝、腎和其他內臟,因爲,內臟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脂肪。
(5)少用或不用蛋黃醬拌色拉。最好用醋或醬油等,多用植物油烹飪,少用動物油和黃油烹調。
(6)不食或少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飲料,少吃甜食,少吃精製糖,多吃標準粉,少吃精粉。這樣可以改善消化能力,降低熱量攝入,也減少了腸道對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
(7)限制上述飲食亦不會缺乏營養。蔬菜、水果和各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向人體提供熱量。也就是說,各類食品以及黑麪包、糙米、蠶豆、豌豆、胡蘿蔔、綠葉蔬菜和新鮮水果、桃子、梨、蘋果(最好帶皮),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成分。在不提高血液膽固醇的情況下,供給人所需要的全部熱量。
(8)吃飯要定時,兩頓飯之間不要加小吃,如果非吃不可的話,可吃些蘋果、生胡蘿蔔、餅乾或其他不提供脂肪含量的食品。
(9)飲咖啡、茶和含咖啡因的飲料要適當。這些飲料刺激大腦、心臟和循環系統,而且刺激胃酸分泌,使人感覺飢餓。口渴時最好喝天然果汁,無咖啡因的咖啡、脫脂牛奶和水。
合理的飲食能夠預防並緩解動脈硬化的症狀,但要治療動脈硬化症還需要科學地用藥。實踐過程中發現,運用口服速效救心丸治療腦動脈硬化獲得了滿意的效果。速效救心丸的行氣活血、通竅止痛特性對氣滯血瘀所致的腦動脈硬化有較好的療效。

動脈硬化藥膳方-菊參肉片
菊參肉片
〖 原 料 〗: 新鮮菊花瓣50克、瘦豬肉300克、丹蔘10克、雞湯(去油)200克、雞蛋3只。
〖 制 作 〗: 將瘦豬肉去筋膜後切成薄片、菊花瓣用清水輕輕洗淨,用涼水漂上,雞蛋去黃留清,將肉片用蛋清、食鹽、紹酒、味精、胡椒粉、澱粉調勻漿好待用,丹蔘洗淨後放入紗布袋扎口後,和雞湯一起放於鍋中煮沸,再用文火煮10分鐘,然後將藥袋撈出,在湯中放鹽、胡椒粉、溼澱粉、麻油,兌成濃汁待用。
〖 用 法 〗: 取炒鍋置武火上燒熱,放豆油少許,熬至5成熱時,投入肉片、姜、蔥煸炒,倒入雞汁,翻炒幾下,接着將菊花瓣入鍋和勻便能起鍋裝盆。
附:其他相關食療方
1、治動脈硬化冠心病:黑木耳10克,豆腐60克,煎炒食用,每日2次。
2、海藻煎水服,可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
3、玉米研細粉與粳米適量同煮粥,用白糖調味食用。有寧心和血,調中開胃作用,適用於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防治。
4、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每日吃香蕉4個。連續服用數日,有療效。
5、治急慢性痢疾、肺結核、中老年人高血壓,動脈硬化症:去皮大蒜頭3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豬油、食鹽調味。

動脈硬化食療方-米醋蘿蔔菜
 原 料 〗: 生白蘿蔔250克、米醋適量。

〖 做 法 〗: 將蘿蔔洗淨切成小的薄片,放花椒、食鹽少許,加米醋浸4小時即可。食用時淋香油。
〖 用 法 〗: 佐餐食用,每日2次。

〖 作 用 〗: 辛涼解表,消食解毒。用於治療便祕、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動脈硬化等,也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
〖 評 注 〗: 蘿蔔性味甘辛,入肺、胃、大腸經,可以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降燥生津,清涼止渴,散瘀解毒,通利二便,是不可多得的保健良藥。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說法。
近幾年來,國內外研究發現,白蘿蔔可以降胝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能夠防治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國外不少國家對蘿蔔的應用與開發,已取得不少成果,各種蘿蔔飲料異軍突起。蘿蔔可炒、燉、醃製,食用方便。對於脾虛便溏、大便不成形、胃腸蠕動亢進的病人應該慎用,或加入少量生薑之後食用。
附:其他相關食療方
1、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及慢性支氣管炎咳喘:海帶15克,粳米100克,豬瘦肉50克,同煮粥,用適量食鹽或白糖調味食用。
2、木耳燒豆腐:黑木耳、豆腐適量,炒菜食用,每日一至二次,適用於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動脈硬化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動脈硬化是隨着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男性較女性多,近年來本病在我國逐漸增多,成爲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動脈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壓、高血脂症、抽菸三大危險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運動不足、緊張狀態、高齡、家族病史、脾氣暴躁等都有關係。

  (1)高血壓:高壓血流長期衝擊動脈壁引起動脈內膜機械性損傷,造成血脂易在動脈壁沉積,形成脂肪斑塊並造成動脈硬化狹窄。血壓不控制,心肌梗塞發生率約提高2~3倍,腦中風則約4倍。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過高較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狹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運送脂肪的蛋白質(稱做脂蛋白)會產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4)抽菸:香菸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會損傷動脈內壁,受傷的動脈內壁會卡住膽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積形成脂肪斑塊。同時,抽菸也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減少血流量。
  (5)缺少運動: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幫忙身體把多餘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此外,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而減輕體重。因此缺乏運動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狀動脈硬化。
  (6)肥胖: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心臟負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機率也較高,因而增加粥狀動脈硬化風險。肥胖,易促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島素阻抵抗症候羣。
  (7)過大壓力:人會因爲壓力而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於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傷害動脈血管內壁。
  (8)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發生動脈硬化疾病遺傳,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嚴重高膽固醇血癥,迭積在血液中,進而促發動脈硬化發生。有的是早發性高血壓,或是容易發生血栓等。

  【發病機理】
  本病發病機理未完全闡明,近年研究雖有進展,但目前仍然是以多種學說或假說從不同角度來闡述。
  (一)脂質浸潤學說 認爲本病的九一與脂質代謝失常密切相關,其本質是動脈壁對從血漿侵入的脂質的反應。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動脈壁出現樓板樣斑塊,而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則是構成粥樣斑塊的主要成分。雖然動脈壁也能合成膽固醇和其他脂質,但近年來對動脈壁和內皮細胞的生理和病理研究以及對粥樣硬化病變的組織化學和免疫化學檢查的結果,證實粥樣斑塊中的脂質主要來自血漿。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是與載脂蛋白結合成脂蛋白而溶解、運轉的。LDL含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最多,VLDL含甘油三酯最多,HDL含蛋白最多,血漿中增高的脂質即以LDL和VLDL或經動脈內膜表面脂蛋白脂酶的作用而分解成殘片的形式從下述途徑侵入動脈壁:①內皮細胞直接吞飲;②透過內皮細胞間隙;③經由內皮細胞的LDL受體;④通過受損後通透性增加的內皮細胞;⑤通過因內皮細胞缺失而直接暴露在血流的內膜下組織。脂蛋白進到中膜後,堆積在平滑肌細胞間、膠原和彈力纖維上,引起平滑肌細胞增生,平滑肌細胞和來自血液的單核細胞吞噬大量脂質成爲泡沫細胞;脂蛋白又降解而釋出膽固醇、膽固醇酯、甘油三酯和其他脂質,LDL還與動脈壁的蛋白多糖結合產生不溶性沉澱,都能刺激纖維組織增生。所有這些合在一起就形成粥樣斑塊。
  脂蛋白中的HDL可將膽固醇送到肝臟分解、抑制細胞攝入LDL和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因而被認爲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脂質經過氧化作用而產生的脂質過氧化物,有細胞毒性,損傷細胞膜,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二)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學說 前者認爲本病開始於局部凝血機制亢進,動脈內膜表面血栓形成,以後血栓被增生的內皮細胞所覆蓋而併入動脈壁,血栓中的血小板和白細胞崩解而釋出脂質和其他活性物質,逐漸形成粥樣斑塊。後者認爲本病開始於動脈內膜損傷,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增多,血小板在該處粘附繼而聚集,隨後發生纖維蛋白沉積,形成微血栓。血小板聚集後釋出一些活性物質。其中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能對抗血管壁合成的前列環素(prostacycline,PGI2)所具有的使血小板解聚和血管擴張的作用,而促進血小板進一步聚集和血管收縮;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可刺激平滑肌的細胞增生、收縮並向內膜遊移;5-羥色胺和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可刺激纖維母細胞、平滑肌細胞和內皮細胞增生,腎上腺素和二磷酸腺苷可促使血小板進一步聚集:第Ⅷ因子使血小板進一步粘附;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4)可使血管收縮;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物(PAI)使血栓的溶解受到抑制。這些物質使內皮細胞進一步損傷,從而導致LDL、纖維蛋白原進入內膜和內膜下;使單核細胞聚集於內膜,發展成爲泡沫細胞;使平滑肌細胞增生,移入內膜,吞噬脂質;並使內皮細胞增殖。都有利於粥樣硬化的形成。
  (三)損傷反應學說 認爲粥樣斑塊的形成是動脈對內膜損傷的反應。動脈內膜損傷可表現爲內膜功能紊亂如內膜滲透過增加,表面容易形成血栓。也可表現爲內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長期高脂血症,由於血壓增高、動脈分支的特定角度和走向、血管局部狹窄等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所產生的湍流、剪切應力,以及由於糖尿病、吸菸、細菌、病毒、毒素、免疫性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質如兒茶酚胺、5-羥色胺、組織胺、激肽、內皮素、血管緊張素等的長期反覆作用;都足以損傷內膜或引起功能變化,有利於脂質的沉積和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而形成粥樣硬化。
  (四)單克隆學說 亦即單元性繁殖學說。認爲動脈粥樣硬化的每一個病竈都來源於一個單一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這個細胞是以後增生成許多細胞的始祖。在一些因子如血小板源生長因子、內皮細胞源生長因子、單核細胞源生長因子、LDL,可能還有病毒的作用下不斷增殖併吞噬脂質,因而類似於良性腫瘤,並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雖然通過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同工酶的測定,發現絕大多數病變動脈壁纖維斑塊中只含有一種G6PD同工酶,顯示纖維斑塊的單克隆特性。但也有認爲病變的單酶表現型並不一定意味着此病變的起源是克隆性的,也有可能來源於含有同一同工酶的多個細胞,然而由於不斷重複的細胞死亡和生長,使測定結果顯示單酶表現型。事實上將粥樣斑塊內的平滑肌細胞進行培養,還未顯示出這些細胞會像腫瘤一樣無限增殖。
  (五)其他 與發病有關的其他機理尚有神經、內分泌的變化,動脈壁基質內酸性蛋白多糖質和量的改變(硫酸皮膚素增多,而硫痠軟骨素A和C減少),動脈壁酶活性的降低等。這些情況可通過影響血管運動、脂質代謝、血管壁的合成代謝等而有利於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

動脈硬化應該如何預防?
  (1)飲食治療:
  ①減少對脂肪的攝取:應少食"飽和脂肪酸"佔有量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膽固醇"食物的蝦、肝、腎和其他內臟,蛋黃等。提倡每週至少吃2次魚,海產品如海帶、海魚、海蜇、淡菜、紫菜、等含有豐富的碘、鐵、鈣、硒、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被公認爲大腦營養劑、血液稀釋劑,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之功效。
  ②每日攝鹽量控限於5克以內,不食或少食甜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飲料,多食粗糧黑麪包、糙米以及蠶豆、豌豆、胡蘿蔔、綠葉蔬菜和新鮮水果、桃子、梨、蘋果(最好帶皮),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成分。在不提高血液膽固醇的情況下,供給人所需要的全部熱量。
  ③ 吃飯要定時,兩頓飯之間不要加小吃,如果非吃不可的話,可吃些蘋果、生胡蘿蔔、餅乾或其他不提供脂肪含量的食品。
  (2)不吸菸並防被動吸菸:菸草毒害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內皮系統功能,可致心肌肥大、變厚,殃及正常的舒縮運動並可致"好"血脂HDL下降。
  (3)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量需根據原本身體情況而定,要循序漸進,不宜勉強作劇烈運動,每天最好堅持不短於30分鐘的活動,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進行,每次10分鐘。依個體條件進行跳繩、保健體操、打太極拳、騎車、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幹家務等。
  (4)釋放壓抑或緊張情緒:慢性憂鬱或持續的緊張,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流減少。放鬆身心,莫讓重重心事纏身束腦。良好又充裕的睡眠,可使呼吸及心跳趨緩,是心臟自我保護措施。

  預防動脈硬化的常見食物:
  玉米、燕麥、大豆、甘薯、洋蔥、大蒜、生薑、茄子、胡蘿蔔、韭萊、芹菜、山楂、茶葉、菇類、藻類、牛奶、海魚、蜜桔。

  預防動脈硬化的幾種中藥:

  絞股藍、首烏、桑寄生、葛根、桑白皮、黃連、鉤藤、天麻、紅花、野菊花、當歸、白朮、靈芝、三七、決明子、茵陳、山綠茶等。

合理的膳食
  ⑴膳食總熱量勿過高,以維持正常體重爲度,40歲以上者尤應預防發胖。正常體重的簡單計算法爲:身高(cm數)減110=體重(kg數),可資參考。
  ⑵超過正常標準體重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的總熱量,食用低脂(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動物性脂肪不超過10%)、低膽固醇(每日不超過500mg)膳食,並限制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攝入。
  ⑶年過40歲者即使血脂不增高,應避免經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含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肥肉、豬油、骨髓、奶油及其製品、椰子油、可可油等;避免多食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肝、腦、腎、肺等內臟,魷魚,牡蠣,墨魚,魚子,蝦子,蟹黃,蛋黃等。若血脂持續增高,應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如:各種瘦肉,雞、鴨、魚肉,蛋白,豆製品等。
  ⑷已確診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者,嚴禁暴飲暴食,以免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合併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者,應同時限制食鹽和含鈉食物。

  ⑸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製品)的食物。在可能條件下,儘量以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等爲食用油。
  3.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 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對預防肥胖、鍛鍊循環系統的功能和調整血脂代謝均有益,是預防本病的一項積極措施。體力活動應根據原來身體情況、原來體力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態來規定,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爲原則。體育活動可循序漸進,不宜勉強作劇烈活動,對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時,分次進行),做保健體操,打太極拳等。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睡眠。
  5.提倡不吸菸,不飲烈性酒或大量飲酒(少量飲低濃度酒則有提高血HDL的作用)。
  6.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脂肪症、高脂血症、痛風、糖尿病、肝病、腎病綜合徵和有關的內分泌病等。
  有人認爲,本病的預防措施應從兒童期開始,即兒童也不宜進食高膽固醇、高動脈性脂肪的飲食,亦宜避免飲食過量,防止發胖

動脈硬化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有以下幾種: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者,若管徑狹窄達75%以上,則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腦動脈硬化,可引起腦缺血(包括暫時性缺血性發作)、腦萎縮,或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腦動脈硬化的早期階段:神經衰弱(常有頭暈,頭昏,頭痛,耳鳴,嗜睡,記憶力減退,易疲勞),情感異常(情緒易激動,缺乏自制力,隨着病情的加重,會逐漸變得表情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判斷能力低下(表現爲不能持及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處理問題要靠別人協助)。腦動脈硬化達到中後期時可出現步態僵硬或行走不穩,癡呆,癲癇樣痙攣發作,腦中風。
  (3)腎動脈粥樣硬化,常引起夜尿多、頑固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
  (4)腸繫膜動脈粥樣硬化,可表現爲飽餐後腹痛便血等症狀。
  (5)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症狀主要表現爲間歇性跛行,休息時也發生疼痛則是下肢嚴重缺血的表現,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動脈搏動消失等。晚期還可發生肢端潰瘍和壞疽。

下一篇:位時症狀減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