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抑鬱當癡呆

時間: 2011-01-31

文學大師吳承恩在其名着《西遊記》中給我們生動地描寫了真假孫悟空,這真假兩個猴王讓不少神仙都無法辨別,最後只有找到佛祖…… 

  其實,日常生活中連疾病也會出現假的。最近,我就碰到一位被貼上了“癡呆”標籤的老人。今年63歲的老王退休幾年了,平時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玩麻將,或外出參加集體活動,晚年生活有滋有味。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常常感到記憶力特別差,經常忘記東西擺放的位置,甚至剛做過的事轉身就忘,剛說過的話也回憶不起來,而且言語變少了,不願與人交談,即使對答也言語緩慢、吐字不清,整天鬱鬱不樂的。看了幾位醫生,都說他得了老年癡呆症。無奈之下,只好前來專科醫院進一步檢查,經過系統的檢查,原來老王患的是老年抑鬱症,而並非是老年性癡呆。

  的確,臨牀上有不少老年人在患病住院後隨着病情的反覆,逐漸出現了情緒低落、行動緩慢、思維遲鈍等現象,終日懶言少語,臥牀不起,給人以癡癡呆呆的印象。這時有的家屬甚至醫生就將其看作是老年性癡呆,然後給予護腦、改善腦循環等治療。其實,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各臟器功能逐漸減退,易出現體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情況,同時由於老年人社會活動、經濟來源的減少,可支配的資源越來越少,當其突然面臨重大精神刺激或軀體疾病帶來長期的身體不適時,就容易產生持續的抑鬱心境。當病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病人的思維和動作都會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維抑制),此時就會出現類似老年性癡呆症的臨牀表現。曾有報道,在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鬱症的發生率高達50%。對於這類病人,如果治療得當,其療效和預後是很好的;相反,若貽誤病情則可導致慢性抑鬱造成心理疾病甚至自殺的嚴重後果。 

  那麼,如何區別老年期抑鬱症和老年性癡呆症呢?

  有無誘因 老年抑鬱症病前常常有誘因,患者往往面臨突然出現的重大精神刺激;而老年性癡呆往往誘因不明顯,血管性癡呆則多見於有腦血管疾病或卒中病史的患者。

  起病形式 老年抑鬱症起病較快,發展迅速;而老年性癡呆則起病緩慢、發展也緩慢。

  情緒變化 老年期抑鬱症的抑鬱症狀持續較久;老年性癡呆症患者的情緒變化多,不穩定,變幻莫測,猶如幼童。

  智能障礙 老年期抑鬱症患者的智能障礙爲暫時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檢查的結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癡呆患者的智能損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進行性的惡化。 

  輔助檢查 老年期抑鬱症患者並無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腦CT檢查也無陽性發現;老年癡呆病人的情況就不是這樣了,他們可有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體徵。不少病人還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小中風”的病史,腦CT檢查可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或(和)腦梗塞的表現。

  藥物治療 用了抗抑鬱藥物後,老年期抑鬱症病人會病去體愈,恢復病前談笑風生、談吐自如的神態;而對於老年性癡呆症患者來講,抗抑鬱藥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當然,有部分老年性癡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現抑鬱症狀,頗像“老年期抑鬱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癡呆的“廬山真面目”。對此尤需警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