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主要的診斷說明有哪些

時間: 2014-09-18

生化、酶學和免疫測定 常用的生化檢查,如血清膽紅素和肝臟酶類(AKP等),只有在膽道梗阻時才見升高,也缺乏特異性,不適用於胰腺癌的早期診斷。血清澱粉酶的改變對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診斷無多大價值。 無論是從十二指腸引流管或ERCP(徑內窺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引流所取得的十二指腸液檢查,胰腺腫瘤細胞陽性率僅14%,這是胰管梗阻防止細胞落入十二指腸液內的緣故。

  1.乳鐵蛋白 用內窺鏡取得的純胰液中的乳鐵蛋白作放射免疫測定,以125I標記乳鐵蛋白,抗血清系自人乳中分離取得的純乳鐵蛋白免疫綿羊後製成,敏感度很高。正常胰腺者其平均值爲83μgL, 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者分別爲105μg/L和2240μg/L,這是一種值得繼續摸索的方法。

   2.癌胚抗原(CEA)80~90%胰腺癌的CEA值超過2.5ng/ml,但它缺乏特異性,在原發性或轉移性結腸直腸癌以及其他非消化系腫瘤也見增加,如CEA值超過10ng/ml, 同時B超、CT或內窺鏡檢發現胰腺異常,則胰腺癌的可能性增大。

   3.胰腺癌相關抗原(PCAA)其值隨着胰腺癌的病情發展而增高,有較高的特異性,可作爲進一步研究胰腺癌的病因、組織病理分級和早期癌轉移的標誌。

   4.胰瘤胎抗原(POA)主要存在於胎兒胰腺和成人胰腺癌組織中,成人的結腸和小腸提取物中可有微量。用定量的火箭免疫電泳方法測定患者血清中POA濃度,正常值爲0~4單位%,40~60%胰腺癌的POA值可超過14單位%。與CEA一樣,它的臨牀應用價值也缺乏特異性。

   5.半乳糖苷轉移同工酶Ⅱ(GT-Ⅱ)是糖蛋白生物合成中的一種酶,可見於70~85%胃腸道癌腫中,敏感性太差,不能用於篩選。

   6.核糖核酸酶 聚核苷α寡核苷酸轉移酶,簡稱核糖核酸酶(RNase),按其組織來源可分爲胰腺型和肝脾型,分別簡稱爲RNaseC和RNaseU,其底物各有專一性。實驗證明,RNaseC在胰腺和血中的含量比其他組織器官高100倍以上,而血清中的RNaseC主要來自胰腺組織。1976年Reddi首先應用以聚胞嘧啶核苷酸(Poly C)爲底物的酶法進行測定,正常人的臨界值爲250μ/ml,90%的胰腺癌病人高於250μ/ml,而90%的其他癌腫病例則低於此值。在胰腺癌的診斷中,核糖核酸酶測定法以其90%的敏感性和90%的特異性已激起臨牀工作者的重視,值得進一步研究。

   7.其他 最近發展的血清學標物CA199、DUPAN2等,在90%胰腺病人用單克隆抗體可發現高濃度的CA19-9或DU-PAN2,但如腫瘤小於3cm,敏感性爲57%;Ⅰ、Ⅱ期可切除的胰腺癌時其數值爲正常;其數值很高才有診斷價值,惜多系不能切除的病變。血清免疫反應性彈性硬蛋白酶在胰腺癌腫阻塞近端胰管時可見升高,腫瘤切除後降至正常範圍,故對監視復發有用。

中藥人蔘皁苷Rh2治療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化程度較高而治療效果較差的腹部腫瘤,其特點是易發生遠處轉移,對放化療不敏感,一旦腹膜、肝臟和橫結腸等任一部位受到侵犯,都不能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姑息手術的癌患平均生存期僅爲六個月。因此,目前世界臨牀學上認爲,胰腺癌是比“癌中之王”肝癌更兇險的癌症。

  雖然經過國內外學者的不懈努力,診斷技術及治療水平方面取得較大進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和預後仍未發生顯著的改善,術後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因此,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和5年生存率仍是國內外學者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天然藥物化學將人蔘皁苷Rh2作爲重點攻關方向,研究如何利用人蔘皁苷Rh2來治療胰腺癌,以改善目前的治療現狀,目前已有重大進展。人蔘皁苷Rh2(例如今幸膠囊中人蔘 皁苷Rh2含量達16.2%)可以通過使癌細胞逆轉成正常細胞的分化作用、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週期、免疫調節作用和修復腫瘤患者放化療引起的損傷四大機制來達到抗腫瘤功效,並有效防止癌症復發轉移。人蔘皁苷Rh2既可抑制癌細胞增殖,同時又可修復病人的免疫屏障重新建立人體的自我保護系統,使患者的血小板、白細胞數量恢復正常,極少出現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使病人始終保持正常的體力,順利完成各項治療,也使癌症患者的康復機率大大增加。

  胰腺癌雖然兇險,但人蔘皁苷Rh2的顯著作用可以幫助廣大胰腺癌患者,提升治療成功的信心,爲康復增添希望。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