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檢查綜合詳解

時間: 2013-05-23

一、血液生化檢查:血清酶、b球蛋白、鐵蛋白、ApoA1以及膽汁酸常升高,白蛋白、膽紅素和凝血酶原時間(PT)一般無變化。臨牀病理研究發現,僅20%~30%的脂肪肝有上述一項或一項以上血清學指標異常,且無特異性,因而實驗室檢查並不能確切反映脂肪肝及其病因。
  二、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瀰漫性脂肪肝在B超圖像上有其獨特的表現:(1)肝腎對比或肝腎回聲差異,肝實質回聲強度>腎回聲;(2)肝前後部回聲差異,近場回聲密集增強而遠場衰減;(3)肝內管道結構特別是靜脈變細不清;(4)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近來趨於把這些標準量級化,以綜合積分判斷脂肪肝程度。B超可檢出肝脂肪含量達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達50%以上的脂肪肝,超聲診斷敏感性可達90%。亦有報道認爲,在非纖維化的肝臟中,超聲診斷脂肪肝的敏感性達100%。B超現已作爲脂肪肝的首選診斷方法,並廣泛用於人羣脂肪肝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近來國外報道B超診斷脂肪肝的陽性預測值爲67%。
  2.CT:瀰漫性脂肪肝表現爲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於脾臟、腎臟和肝內血管,增強後肝內血管影顯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態走向均無異常。CT值的高低與肝脂肪沉積量呈明顯負相關,因脾臟CT值常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爲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參考標準,或作爲隨訪療效的依據。CT對脂肪肝的診斷具有優越性,其準確性優於B超,但費用昂貴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處。另外,磁共振及肝動脈造影主要用於超聲及CT檢查診斷困難者,特別是局竈性脂肪肝難以與肝臟腫瘤鑑別時。
  (四)肝活檢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組織細胞學檢查是確診脂肪肝,特別是局竈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態學檢查時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組化、組織生化測定及特殊細胞學檢查等,可提高診斷的目的性。因肝活檢有創傷性,患者難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於:
  (1)局竈性脂肪肝與腫瘤區別;
  (2)探明某些少見疾病,如血色病、膽固醇酯貯積病、糖原貯積病等;
  (3)無症狀性可疑NASH,肝活檢是唯一診斷手段;
  (4)戒酒後ALD或ALD有不能解釋的臨牀或生化異常表現者;
  (5)肥胖減少原體重10%後肝酶學異常仍持續者,需肝活檢尋找其它原因;
  (6)任何懷疑不是單純肝細胞脂變或疑多病因引起者。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23
由於脂肪肝的臨牀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缺少特異性,B超具有經濟、迅速、準確、無創傷等優點,應列爲本病的首要檢查方法。  ①瀰漫性脂肪肝:按回聲衰減程度不同分爲三度:  輕度:前場回聲增強,後場回聲衰減不明顯,肝內管狀結構仍可見。  中度:前場回聲增強,後場衰弱,管狀結構走行模糊,但尚可辨認。  前場回聲明顯增強,後場衰減明顯,甚至呈無回聲區,輪廓不清,管狀結構難以辨認。  ②侷限性脂肪肝:侷限性脂肪肝亦稱非均勻性脂肪肝,與瀰漫性脂肪肝相對而言,兩者可互相轉化。前期僅侷限於小片肝實質,聲像圖表現爲多發性強回聲結節,繼而可發展爲非均勻性瀰漫性脂肪肝。整個肝臟瀰漫性浸潤,僅殘存小片正常或相對正常的肝實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