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化驗檢查

時間: 2011-01-08

(何紅哲)
選自雜誌《糖尿病新世界》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而相關的化驗檢查又讓很多患者迷惑不解。本期就此問題對糖尿病實驗室檢查(包括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血液、胰島功能以及其他檢查項目等)做一簡單分析,希望廣大糖尿病患者能從中獲益,並根據自身病情做相應的檢測。

    尿液檢查


    尿液檢查方法簡便且樣品容易獲得,可以在實驗室進行,或者由患者自行檢測。所以,尿的檢測常常是糖尿病診斷的第一步檢查。    尿糖檢測
    尿糖,英文代號U-GLU。當血糖濃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腎小管不能將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增高呈陽性,臨牀用“+”號表示。一般情況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況,但尿糖還受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有時與血糖並不完全一致。    影響尿糖檢測的因素
    1.腎糖閾的影響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糖經腎小管全部重吸收,故正常人尿糖陰性。當血糖超過8.9~10毫摩爾/升時可出現尿糖。出現尿糖時的血糖水平稱爲腎糖閾。正常情況下,尿糖與血糖呈明顯的正相關。腎糖閾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一般青年人和孕婦腎糖閾偏低,而老年人腎糖閾偏高。臨牀上個體腎糖閾略有差異,因此,有時尿糖與血糖並不成比例。所以,只有明確地瞭解腎糖閾的情況,方可用尿糖估計血糖水平。
    妊娠糖尿:妊娠期間,細胞外液容量增加,抑制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腎糖閾下降,易出現糖尿,稱爲妊娠性糖尿。有時妊娠後期或哺乳期乳糖產生過多,稱爲乳糖尿。
    腎性糖尿:各種原因或老年腎小管受損,對葡萄糖重吸收功能減退,腎糖閾降低,血糖雖然正常,但也可出現糖尿,稱爲腎性糖尿。
    2. 內分泌影響 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胰島素分泌過少等都可出現一過性糖尿。
    3.胃切除的影響 胃切除者葡萄糖在腸內吸收加快,餐後血糖迅速升高,可出現暫時性糖尿。
    4.其他因素的影響 先天性酶的缺陷可出現糖尿,如先天性半乳糖、果糖、粘多糖綜合徵等可出現尿糖陽性。    臨牀意義
    血糖的高低決定着尿糖的有無:一般情況下,血糖在8.9~11.1毫摩爾/升時,尿糖爲(±);血糖在11.1~13.9毫摩爾/升時,尿糖爲(+);血糖在13.9~16.7毫摩爾/升時,尿糖爲(++);血糖在16.7~19.4毫摩爾/升時,尿糖爲(+++);血糖高於19.4毫摩爾/升時,尿糖爲(++++)。
    溫馨提示:尿糖與血糖在腎功能正常條件下一般呈正相關。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故尿糖定性檢查呈陰性。當尿中含糖量>150毫克時稱爲糖尿。出現糖尿提示血糖升高,超過腎糖閾。尿糖檢測並不可以協助診斷糖尿病,腎性糖尿血糖正常,尿糖亦可陽性。但有時可以幫助我們觀察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尿酮體檢測
    酮體是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的總稱,主要爲肝臟脂肪氧化和葡萄糖無氧代謝的中間產物。正常人尿中每日排出丙酮40~50毫克,用一般方法難以測出。當血中酮體增加時,尿中排出的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明顯增加,就會出現尿酮體陽性。
    尿酮體檢查是篩查試驗,其結果陽性也可能是由於不能進食、嘔吐造成的;結果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準確性較差。可靠的試驗是測定血中β-羥丁酸的含量,超過0.5毫摩爾/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酮體對人體的危害
    糖尿病病友,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友,由於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無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作爲人體的能量來源。此時人體就會動用脂肪產生能量,同時產生大量酮體。酮體爲酸性物質,可引起人體不適、噁心、嘔吐,嚴重時出現酸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在下列情況下應及時檢測尿中酮體:(1)出現全身不適,像感冒、發燒一樣。(2)出現噁心、嘔吐、腹部疼痛。(3)血糖明顯高於平時(大於13~14毫摩爾/升)。(4)妊娠期間。(5)長期飢餓、低血糖時。(6)應激、感染、創傷、手術等意外情況。
    溫馨提示:有很多病友在出現酮體時,只有噁心、嘔吐或腹部疼痛等症狀,到醫院就診常被誤診爲胃腸炎。其實胃腸炎常常是伴有腹瀉的,而糖尿病酮症引起的噁心、嘔吐常常沒有腹瀉。因此提醒每一位糖尿病病友,當您出現原因不明的噁心、嘔吐,同時又沒有腹瀉發生時,一定要想到是否發生了糖尿病酮症。    糖尿病酮症的應對
    糖尿病,尤其1型糖尿病病友尿中出現酮體大多是由於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引起,此時血糖也明顯升高,因此,首先需要補充一定量的額外胰島素。然後大量飲水,一方面補充人體內缺乏的水分,另一方面可以加快酮體等有害物質的排泄。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病友尿中出現酮體時,需要告訴您的醫生或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處理。對於症狀嚴重的病友爲了安全起見,則需住院治療,防止酮症酸中毒的發生。    尿微量白蛋白測定
    尿微量白蛋白,英文代號MALB。糖尿病腎病早期改變是腎小球基底膜增厚、濾孔增大及電荷屏障消失,使分子量較小的血漿白蛋白容易濾過到尿液中。因此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
    檢測方法:採用放射免疫法、免疫比濁法測定。
    通常用以下方法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
    1.晨尿6毫升測尿白蛋白>20毫克/升。
    2.晨尿6毫升測尿白蛋白與尿肌酐的比值:男性>2.5毫克/毫摩爾;女性>3.5毫克/毫摩爾。
    3.收集24小時、12小時或8小時尿,測定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如排泄率在臨界水平(20毫克/24小時左右),應在1~6個月內,不同日收集3次 24小時尿測定尿白蛋白。若2次在30~300毫克/24小時或3次平均值在30~300毫克/24小時,可診斷爲微量白蛋白尿。
    溫馨提示:對於沒有腎病的病友至少應每年檢查一次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對於已經有腎病的病友則應該根據醫生的指示定期到醫院檢查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或常規尿蛋白,以便觀察糖尿病腎病的發展情況。


血液檢查


    糖尿病的血液系統檢查對糖尿病的診斷、療效判定、預後轉歸都是有力的依據,因此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檢查。根據臨牀需要及時選擇檢查項目,有助於糖尿病的早期發現和病情的監測。    血糖檢測
    血糖,英文代號BS。指血中葡萄糖的濃度,代表進入和移出血液的葡萄糖的動態水平。血糖濃度受激素調節,胰島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主要作用是促進葡萄糖轉化爲肝或肌糖原、甘油三酯及糖有氧氧化,抑制糖原分解和糖異生,使血糖下降。升血糖的激素主要爲胰高血糖素,可對抗胰島素作用;腎上腺素在應激時發揮升血糖作用;糖皮質激素促進糖異生升高血糖和增加肝糖原;生長激素也有升血糖作用。血糖是胰島素分泌的主要調節因子,測定血糖是瞭解糖代謝和胰島功能最簡便的方法。    空腹血糖(FPG)
    主要反映在基礎狀態下、沒有加上飲食負荷時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診斷的重要依據,同時能較好地反映患者基礎胰島素水平。爲了解胰島的基礎功能,判斷病情變化,以及前一天晚間的用藥劑量是否合適,應檢測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最後一次進食後8~10小時不再有熱量攝入進行血糖測定的數值。一般在清晨7~9點空腹狀態下抽血,空腹血糖重複性好,是糖尿病診斷必查的項目。測定空腹血糖時,要注意空腹的時間不能太長或太短,否則會影響結果的判定,另外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
空腹血糖正常值3.9~5.6毫摩爾/升。    餐後2小時血糖(P2hPG)
    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即進食後食物對胰島β細胞產生刺激後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敏感,無胰島素抵抗現象,則餐後2小時血糖值應下降到接近空腹血糖水平。但若儲備功能雖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島素比正常人還高,卻由於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抵抗,或抵抗不明顯,但胰島β細胞功能已較差,則餐後2小時血糖可明顯升高。
    測餐後2小時血糖可發現可能存在的餐後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後血糖很高,如果只檢查空腹血糖,往往會使部分患者漏診。同時餐後2小時血糖能較好地反映進食及使用降糖藥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另外,餐後2小時血糖的檢測不影響正常服藥或打針,也不影響正常進食,所以不會引起血糖特別大地波動。
    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整2個小時測血糖。測量時應按與平時一樣的時間和劑量服藥、注射胰島素和吃飯。餐後2小時血糖受所進食物的種類、胃腸蠕動快慢、餐後運動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
    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4.6~7.8毫摩爾/升。    睡前血糖
    反映胰島β細胞對進食晚餐後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導夜間用藥或注射胰島素劑量的依據。爲了解睡前血糖控制情況和夜間是否需要加餐或使用胰島素,應檢測睡前血糖。    隨機血糖
    可以瞭解機體在特殊情況下對血糖的影響,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飲酒、勞累、生病、情緒變化、月經期等。及時捕捉低血糖的瞬間(約10分鐘之內),當懷疑有低血糖發生時要及時測血糖。
    隨機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時候測得的血糖。正常人一般不超過11.1毫摩爾/升,如果患者有明顯的糖尿病典型症狀(“三多一少”症狀),且隨機血糖≥11.1毫摩爾/升,即可診斷爲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英文代號HbA1c。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糖化血紅蛋白越高表示血糖與血紅蛋白結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
    診斷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過去2~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爾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因此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定,可以比較全面地瞭解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上權威機構對於糖化血紅蛋白都有着明確的控制指標,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於7%,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爲小於6.5%,目前我國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標準定爲6.5%以下。
    檢測方法
    目前比較普遍採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低壓或高壓離子交換液相層析法和免疫分析法。其中高壓液相離子交換層析(variant糖化血紅蛋白儀)和免疫分析法 (DCA2000)效果好,特異性和準確性高,精密度好,受溫度等實驗條件影響小,並且可將糖化血紅蛋白與異常血紅蛋白(如HbF等)區分開。
    控制標準
    亞太地區2型糖尿病處理指南的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控制目標
    注:一般糖化血紅蛋白每增加1%,平均血糖增高1.1~1.7毫摩爾/升。
    溫馨提示:溶血性貧血患者由於平均紅細胞壽命縮短,糖化血紅蛋白結果降低,紅細胞增多症、脾切除後的患者由於紅細胞壽命延長,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可偏高。某些離子交換法測定的糖化血紅蛋白與異常血紅蛋白不能分開,導致假性升高。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英文代號OGTT。葡萄糖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主要因子。一定量的葡萄糖負荷使血糖升高時,正常人可迅速釋放胰島素,使血糖恢復正常,若胰島功能不足,不能釋放出足夠的胰島素,就會導致血糖升高;若靶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負荷後雖然胰島分泌胰島素不降低,甚至增高,但仍不能有效降低血糖。因此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觀察血糖和胰島素水平變化,不但可反映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無胰島素抵抗。本試驗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依據。    檢測方法
    試驗前3天,每日攝入足夠的總熱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少於300克。試驗前晚餐後禁食,空腹過夜8小時以上。試驗期間不作劇烈活動,不喝咖啡、茶,不吸菸,避免應激刺激。上午8時前服葡萄糖75克(溶於300毫升溫開水中),在5分鐘內喝完。在服葡萄糖前及服葡萄糖開始後1小時、2小時分別採靜脈血測血糖,若要了解胰島素分泌能力,同時採血測胰島素。
    正常值
    亞太地區2型糖尿病的標準如下:
    口服葡萄糖耐量血糖水平(靜脈血漿)正常範圍
    口服葡萄糖耐量的臨牀意義:根據亞太地區制定的OGTT診斷糖尿病標準:①糖尿病:空腹血糖≥7.0 毫摩爾/升,服糖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者;或空腹血糖25毫單位/升,服糖後2~3小時仍持續高水平(往往>100毫單位/升),提示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②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釋放高峯往往後延,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能力降低,分泌曲線呈低平;2型糖尿病患者視胰島素缺乏或抵抗的類型不同,可表現爲分泌能力降低、正常或增高。③反應性低血糖患者胰島素分泌高峯往往延遲,且胰島素下降緩慢,服葡萄糖3小時以後出現低血糖傾向。
    在指導用藥方面,如果存在胰島素抵抗,治療上應控制飲食、加強鍛鍊、減肥,選擇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雙胍類及胰島素增敏劑;如果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則應及時加用胰島素治療。
    溫馨提示:本試驗可與OGTT同時做。    C肽釋放試驗
    C-肽與胰島素是等分子釋放的,測定C-肽的量就反映胰島素的水平,這是C-肽的第一個特點。其次,C-肽分子比胰島素穩定,在體內保存的時間比較長,這對測定胰島功能來說較爲有利。測定C-肽可以不受注射胰島素與否的影響。所以C-肽是反映自身胰島素分泌能力的一個良好指標,有助於鑑別糖尿病患者得的是 1型還是2型糖尿病。
    正常值    正常人空腹血漿C肽值爲0.8~4.0微克/升,餐後1~2小時增加4~5倍,3小時後基本恢復到空腹水平。
  臨牀意義
    C肽釋放試驗與胰島素釋放試驗的臨牀意義相同,但不受外源性胰島素及自身胰島素抗體影響,反映自身胰島素分泌水平。
    溫馨提示:爲更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後胰島素分泌能力,採血樣前1天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停用長效胰島素製劑,改用短效胰島素,並且當天早上停用1次短效胰島素。若用中、長效磺脲類藥物,採血前2天改用短效藥物,採血當天早上停用1次口服降糖藥。再者,採用一般放射免疫分析法,C肽抗體對胰島素原有一定交叉反應,胰島素原升高患者可使結果升高。


其他檢查

    饅頭餐試驗
    100克麪粉內含糖約75克,因此吃100克麪粉的饅頭,相當於服75克葡萄糖,其對血糖的影響同OGTT。實驗前準備同OGTT。上午8時前吃100克麪粉的饅頭,5分鐘內吃完,可以吃鹹菜及喝水,禁吃其他飲料和食品。採血方法同OGTT。正常值範圍和臨牀意義同OGTT。
    空腹血糖已增高患者不宜做OGTT,可做本試驗。本法做糖尿病篩選試驗時,可只測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其餘事項參見OGTT。    胰島自身抗體檢查
    胰島自身抗體主要包括:胰島細胞抗體(ICA)、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自身胰島素抗體(IAA)及IA-2抗體。這些抗體存在是胰島自身免疫病的標誌,尤其ICA和IA-2抗體。1型糖尿病現在被認爲是胰島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測定這些抗體是診斷1型糖尿病的重要依據。    正常人抗體檢測均爲陰性。①這些抗體任何一種陽性,表示可能存在胰島自身免疫病,若兩種以上,尤其ICA與GADA或IA-2與GADA同時陽性則診斷意義更大。但各抗體的臨牀意義也有不同。②ICA與1型糖尿病發病密切相關。在新發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檢出率最高,發病2~3年後一大部分人抗體消失。 ③GADA早至1型糖尿病發病前10年就可檢出陽性。測定GADA可作爲篩選1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方法,也可作爲糖尿病的病因是由自身免疫原因引起的證據。④IAA在5歲以下年齡發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檢出的陽性率較高,約50%。隨着測定技術改進,靈敏度提高,新發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IAA檢出率將可達到50%左右,尤其在特殊易感人羣。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與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結合的產物,其水平的測定可反映測定前1~3周血糖濃度的平均水平,不受臨時血糖濃度波動的干擾。正常值爲1.5~2.4毫摩爾/升。其臨牀意義與糖化血紅蛋白相似。由於其測定週期較短,所以對糖尿病有較高的檢出率,而且能夠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特別是對監護妊娠糖尿病有重要意義。   (64.52 KB)
2007-9-23 05:46 PM (129.8 KB)
2007-9-23 05:46 PM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