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通知書前:7成高考生患考後焦慮症

時間: 2012-05-04

  高考、中考已經結束,壓力卻是剛剛開始。心理專家指出,依照往年的經驗,從成績查詢開始到拿到錄取通知書這其中的3個月,考生最容易產生“等待結果焦慮症”、“落榜考生悲觀低落症”等“高考後遺症”。

  由於年齡關係,考生心理普遍脆弱,如何走出心理盲區?保持平常心,相信自己很重要。

  現象:70%考生患考後焦慮症

  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臨牀心理科王國強主任稱,歷年來從考試結束到錄取工作終結這段時間,60%-70%的考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成績焦慮”,其中近20%的考生因過分焦慮而影響日常生活,人們把這種大考之後的焦慮狀態稱爲“考後焦慮症”。

  王國強認爲,高考考試結束與被高校錄取前這段時間,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試成績和自己預期有較大差距而產生的焦慮和自責,又要承受因等待錄取而產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對前途命運的莫測,又要面對來自周圍人的各種詢問。這些都會讓剛剛擺脫高考壓力的考生繼續承受巨大壓力,從而導致焦慮症狀的出現。

  分析其原因,一是考生自身的認知評價能力和身體狀況等因素,這是產生考後焦慮的內因;二是家庭、學校、社會對考生所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這是誘發考後焦慮的外因。亟需進行科學的心理分析、調整與干預。

  對策:垂直技術找根源

  如何調整考後心理,走出焦慮狀態,王國強主任指出可從尋找原始焦慮降低壓力入手。“可以使用‘垂直技術’,即考生認爲考不上大學就沒有退路,這是表面的想法,可以繼續垂直追問其背後的東西:如果考不上大學又會怎樣?可能沒有學歷,會影響到以後的工作,那麼沒有學歷又怎樣?這樣一層層追問下去,看考生最終的擔心落在哪裏,而這就是‘原始焦慮’。如果最後的那個核心考生能夠接受,考生的焦慮程度就會降低。”

  “其次,從內外兩方面增加自信。自信的人對自己考上大學有把握,焦慮較少。”王國強建議,家長和老師應正面地肯定和鼓勵考生,學生自己也要多找自己的長處和想象成功來提高自信。

  再次,要擁有一顆平常心。一次升學考試的成敗不能代表之後學業和事業的狀態,考入名牌大學並非就進入了“成功保險箱”,因爲那裏競爭會更加激烈,考驗也就更加嚴峻。世界上很多名人如愛迪生、比爾蓋茨等,都沒有上過大學或沒有讀完大學。況且,現在社會有太多的機會學習,實在不行還可以從頭再來。當我們如果真的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考試,心情就會平靜很多,反而很從容面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