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分爲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時間: 2012-06-17

一、急性胃炎

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一種急性炎症反應。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有化學原因、物理原因、融物原因和毒素原因等。急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疼痛、噁心、噯氣、嘔吐和食慾減退等。
    其臨牀表現常輕重不等,但病均急驟,大都有比較明顯的致病因素,如暴飲暴食、大量飲酒或誤食不潔食物、受涼、服用藥物等。由藥物和應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僅表現爲嘔血和黑便,一般爲少量,呈間歇性,可自止,但也可發生大出血。
二、慢性胃炎
   是以粘膜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症爲主要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病,病變可侷限於胃的一部分,也可瀰漫到整個胃部,臨牀常有胃酸減少、食慾下降、上腹不適和疼痛、消化不良等。慢性胃炎無特異性,一般可表現爲食慾減退,上腹部有飽脹憋悶感及疼痛感、噁心、噯氣、消瘦、腹瀉等。慢性胃炎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膽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性胃炎、藥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等
1、慢性淺表性胃炎最常見症狀有慢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腹脹,噯氣,食慾不振、反酸、噁心嘔吐、乏力、便祕或腹瀉,出血等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而且病程纏綿,易反覆發作,深爲患者所苦。如不及時治療,極易進展爲慢性萎縮性胃炎而致胃癌發生,後果嚴重。
2、慢性萎縮性胃炎最常見症狀有胃脘部脹滿,胃脘部疼痛,大便祕結,燒心及消化不良,貧血等。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程較長,進展緩慢,在其病變過程中常出現胃出血、胃潰瘍、貧血、胃癌等併發症,並癌變的機率很高!
3、慢性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

胃寒:病症名。指脾陽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病症。症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症狀表現爲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症狀減輕。

胃熱:病症名,又稱胃火。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熱;或因氣滯、血瘀、痰,溼、食積等鬱結化熱、化火,均能導致胃熱(胃火);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熱(胃火)。

胃痞瘤:是食物糟粕不運、精華不化,在身體內表結成堅硬的塊狀病變,是一種病疾,概括地說有熱偏盛的和寒偏盛的兩類。痞瘤症瘕在治療期間,尤其是破裂出血時,要特別注意保護身體體質,飲食要依據身體和合情況適當進食。起居行爲,要禁忌劇烈活動,要涼熱適宜。

消化不良:是一種臨牀症候羣,是由胃動力障礙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動不好的胃輕癱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爲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質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中醫的“脘痞”、“胃痛”、“嘈雜”等範疇,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臟器.

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即指內痰,其形成主要是機體內的體液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了正常的運行途徑和規律,逐步停蓄凝結成爲一種黏稠狀的、有害的液體。這種液體一般不咯出,而留伏在體內產生病變。“痰隨氣行,無處不到”,因而可產生各種病證。

上一篇:不穩定型心絞痛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