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防治亞健康

時間: 2011-04-03
一什麼是亞健康
1. 亞健康的定義
人體除了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外,還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第三種狀態,即潛病狀態,也稱爲第三狀態、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是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多指無臨牀症狀和體徵、或者有病症感覺而無臨牀檢查證據,但已有潛在發病傾向的信息,處於一種機體結構退化和生理功能減退的體質與心裏失衡狀態。
亞健康概念首先是由前蘇聯學者於80年代提出的。通過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的確存在着一種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間狀態,人們把這種狀態稱爲健康狀態。由於人們習慣上把健康稱作是第一種狀態,患病稱爲第二種狀態,因此上把這種非患病、非健康的中間狀態又稱爲“第三狀態”,也稱爲灰色狀態、病前狀態、亞臨牀狀態、潛病期等。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在超負荷運轉下產生代謝物沉澱、血液粘度增加、以及精神壓力等因素引起的微血管收縮,形成所謂的“血腦屏障”。它妨礙了大腦細胞對氧和營養的及時補充,使體內分泌功能紊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過度、植物神經系統失調,導致腦疲勞,從而引起全身性的症狀。如渾身無力、頭痛頭暈、眼睛乾澀、耳鳴鼻塞、心悸氣短、失眠健忘、上火便祕等20多鍾症狀;它還表現在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和流行病。
一般來說,亞健康狀態由四大要素構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勞和虛弱狀態,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中間的狀態或疾病前狀態,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狀態,以及年齡不相稱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狀態。
2. 亞健康分類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標準,可以把亞健康分成一下三類
1).軀體性亞健康
軀體性亞健康由頭暈頭疼、眼睛乾澀、胸悶氣短、心慌、疲倦乏力、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狀。
2).心理性亞健康
心理性亞健康主要表現爲不明原因的腦力疲勞、情感障礙、思維紊亂、恐慌、焦慮、自卑以及神經質、冷漠、孤獨、輕率、甚至產生自殺念頭等。
3).社交性亞健康
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包括社會交往、工作單位的人際關係、家庭人際關係、鄰里關係以及社區人際關係等。社交性亞健康患者不能很好地承擔相應地社會義務與責任、工作學習困難重重,人際關係緊張、家庭關係不和睦,沒有親朋好友,難以進行正常地社會人際關係交往等。
亞健康的症狀主要表現爲軀體症狀、心理症狀和社會適應能力不足症狀。常見徵兆如下: 二造成亞健康的原因
調查顯示,我國亞健康人羣發生率在45%-70%之間,發生年齡主要在30-60歲之間。人羣分佈特點爲:中年知識分子和從事腦力勞動爲主的白領人士、領導幹部、企業家、影視名星是亞健康高發的人羣,青少年亞健康問題令人擔憂,老人亞健康問題複雜多變,特殊職業人員亞健康問題突出。
促使亞健康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社會、環境、營養、勞(運)動、生活方式和行爲、氣象生物、服務等諸多方面,但主要的是以下四大原因:
1. 過度緊張和壓力
研究表明長時期的緊張和壓力對健康有四害:一是引起發急慢性應激直接損害心
管系統和胃腸系統,造成應激性潰瘍和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進程和心血管事件發生:二是引發腦應激疲勞和認知功能下降;三是破壞生物鐘,影像睡眠質量;四是免疫功能下降,導致惡性腫瘤和感染機會增加。
2. 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
如高鹽、高脂和高熱量飲食,大量吸菸和飲酒及久坐不運動是造成亞健康的最常見原因。
3. 環境污染的不良影響
如水源和空氣污染、噪聲、微波、電磁波及其它化學、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勝防的健康隱形殺手。
4.不良精神、心理會因素刺激 三如何預防亞健康
我國亞健康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據爲生部門對10個城市的工作人員調查,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佔48%。其中沿海城市高於內地城市,腦力勞動都高於體力勞動者,中年人高於青年人。有專家預言,疲勞是21世紀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它是潛伏在人體內部的隱形“殺手”,以“積勞成疾”的“慢性自殺”方式迫使機體向疾病、向死亡邁進。預防亞健康,已成爲迫在眉睫的問題。只有通過運動,飲食和緩解壓力等多方面的配合,纔能有效的預防亞健康。
1. 發揮運動的作用
體育鍛煉是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抗疲勞能力最根本的措施。長期不懈地鍛鍊,可使疲勞生理過程縮短,疲勞發生時間延緩,生理儲備增加,抗疲勞能力提高。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運動一定要適度,不可運動強度過大,否則會加劇疲勞。
2.平衡膳食
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容易出現疲勞。營養合理,科學飲食,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不僅能使身體健康,也有益於防止疲勞的過早產生。脂肪類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爲脂類營養是大腦運轉所必需的,缺乏脂類將影響思維。維生素要適量多吃,人體承受巨大的工作、心理壓力時,所消耗的維生素將顯著增加。
 3.合理調解人體生理週期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增大,緊張、疲勞、憂慮、傷感、嫉妒、多疑、狂歡、恐懼情緒等,都可能使人體生物鐘發生紊亂,影響人的健康和壽命。人們應順應各種內外環境的變化,隨時作出適當的調整,使第三狀態向第一狀態轉化,最總消滅第三狀態。
4.保證充足的睡眠
足夠的睡眠是預防和消除疲勞最有效、最徹底的方法。平時要嚴格遵守作息時間,與生物節律同步。
5.調整個人心態
美國卡內基學會的調查顯示,心理健康是所有精力充沛、事業有成者的標誌。社會、心理因素在機體健康中發揮者重要作用。必需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注意保持心理狀態的平衡。
6.減緩思想壓力 四運動作用
運動能夠減少壓力,消除疲勞,當運動達到一定量時,身體產生的腓肽效應,能愉悅神經。腓肽是身體的一種激素,被稱作“快樂因子”。腓肽效應讓人感覺到高興和滿足,甚至把壓力和不愉快都帶走。但是如果過量的運動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很大的壓力,反而不利於放鬆身心,那麼怎樣纔是適度的運動呢?
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向我們推薦的運動量是每週3次,每次30-45分鐘,心率控制在60%-85%如果心率過高,說明運動強度過大,身體容易出現疲勞,也不利於恢復,心率過低,又達不到鍛鍊的效果。
運動的方式有哪些?
1. 戶外散步
散步是最安全的運動方式,在戶外散步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接觸到負離子。散步的速度應控制在3-4公里/小時。
2. 游泳
游泳可以鍛鍊身體的協調性和一些大的肌肉羣,而且水流的擠壓和按摩,也有利於肌肉系統緩解疲勞。
3. 器械鍛鍊
中小強度的器械鍛鍊,對清楚乳酸堆積,改善新陳代謝,緩解生理疲勞的效果是很明顯的。但是如果是高強度的鍛鍊,如使用最大單次力量,則會增加神經壓力。
4.  有氧跳操
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的跳操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有氧操一般來說強度並不大,可以提高柔韌性,協調性和鍛鍊全身的肌肉。
5.  瑜珈和太極
瑜珈和太極都非常重視呼吸的調節和心理放鬆,通過這些鍛鍊可以使得身心得到很好的放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