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康復治療的長期性與系統性(圖)

時間: 2017-02-07

小兒腦癱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的以姿勢和運動功能障礙爲主的綜合症。因此病的特殊性,其康復治療也並非打打針、吃吃藥這麼簡單,而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是包括康復訓練、外科手術、矯形治療等方法在內的綜合治療體系。

當然,要做到科學治療,首先就要學會早期發現疾病,打好時間上的第一戰。因爲臨牀實踐證明,由於兒童未成熟腦組織的可塑性,隨着他們神經系統的不斷髮育,神經纖維的髓鞘化不斷的完善,如果能夠早期干預,完全可以使由於腦損傷造成的運動功能障礙和其他伴隨的功能障礙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所以,對於出生時有早產、難產、窒息史;出生後後病理性黃疸的腦癱高危嬰兒,家長必須進行密切的追蹤觀察。如發現嬰兒3個月易驚、啼哭不止、睡眠困難、吃奶無力、吞嚥咀嚼困難、自主活動減少;4-5個月時頭仍豎不直,眼睛不會追視物體,不伸手取物;6-8個月仍不會獨坐等表現時,就應及時帶其就診,以做到早期診斷早期發現。

在確診病情的基礎上應立即對患兒開展全面的康復治療,其一就是各種康復訓練:包括運動康復(針對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協調性的訓練;作業治療(着重於訓練患兒隨意地、有目的地、有效地使用上肢和手,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感、認知能力,培養其學習與社會交往能力);並存障礙治療(如及時控制癲癇發作,矯治視覺、聽覺和口面功能障礙,改善和發展認知功能,進行語言訓練);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包括進食、穿衣訓練、洗漱訓練、入廁訓練等多方面);心理矯治(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矯治情緒、糾正行爲異常,增加患兒克服困難的信心);智力提升(促進智力發育,接受教育,學習文化。爲將來參與社會活動創造條件)。

其二就是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當患兒長到一定的年齡階段(2.5歲至6歲)進行各類外科手術治療,目前臨牀常用的有針對痙攣型腦癱的FSPR術(即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跟部分離斷術)、針對手足徐動型腦癱的頸動脈外膜剝脫術,以及SPN手術(周圍神經縮窄術)等多種。這些手術能起到減輕痙攣,祛除因肌肉肌腱的攣縮對小兒運動功能的制約,穩定關節,改善力線,爲下一步的康復訓練創造有利條件。若患兒在解痙手術之後仍存在剪刀步、足內翻等肢體畸形的情況,我們可以進行矯形手術。,另外,在完成各類解痙手術後,如果患兒仍存在剪刀步等肢體畸形的話,還需要進行矯形手術,以達到徹底解決的目的。在這兒我還要強調一下堅持術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這主要是把受到限制和沒有發育好的肌力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康復起來,使患者能夠從新站起來達到行走的,有效地促進及保證了手術效果的長期穩定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