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何種疾病在病發後都會有一定的症狀表現,小兒腦癱亦是如此。瞭解小兒腦癱的症狀表現可以幫助我們能夠儘早的發現疾病,治療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的發病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影響,相信大家都知道,瞭解小兒腦癱的症狀表現對於及時發現孩子的病情是有重要意義。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總體來說主要有一下回個方面的表現:
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爲腦癱。
依賴性強、患兒由於膽量小,總覺得依賴物體纔有安全感;由於家長怕驚嚇着孩子,從小經常抱着,過於嬌慣,使患兒慢慢地產生了依賴感。
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擡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小兒腦癱的臨牀表現。
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爲智力低下。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小兒腦癱的臨牀表現還有,運動發育落後。例如,3—4個月小兒俯臥位不能豎頭或豎壯舉不穩;4個月後仍不能用前臂支撐負重;雙手常握拳,不會握住小棒,不能將手伸入口中吸吮;6—7個月仍不能翻身和獨坐片刻;扶站時以足尖着地或雙腿屈曲不能負重,或兩下肢過於挺直,交叉等。
以上就是小兒腦癱的常見症狀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爲了孩子的健康能夠重視起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細胞滲透療法的問世,腦癱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希望每個患者早日康復。
目前,腦癱康復中心斥巨資引進了該療法,並且成功的運用了臨牀治療當中,卻得了重大成果,吸引了衆多腦癱患兒慕名前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