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治療中應堅持康復訓

時間: 2013-05-31

小兒腦癱雖然不是致命病,但是,患兒如果將來生活不能自理,則對家庭、對社會、對本人都是沉重的負擔。據介紹,目前我國小兒腦癱發病率約在0.18%—0.59%, 腦癱患兒大多是由先天原因造成的,主要是母親分娩時困難,引起胎兒窒息或顱內出血,出生後不呼吸,腦缺氧時間較長所致。少數是因先天性腦發育不全、腦積 水,也有一部分是後天新生兒嚴重黃疸、腦炎、腦膜炎等的後遺症。不管什麼原因,既然發展爲腦癱,則診斷和治療都是一樣的。可見,爲了避免發生腦癱,難產不 可不防,這就要求產婦按時產前檢查,預約接生,以免臨時誤事。如果不幸發生上述腦傷、腦病,又該如何搶救?一般地說,腦細胞死亡不能恢復,只能先搶救患兒生命,腦癱以後再說。這也就給人們留下了不治之症的印象,使有的家長或放棄治療,或胡亂治療,甚至求仙。

腦 癱的治療的確很複雜。因爲腦病的階段已過去,後遺症是多種多樣的,治療各有不同。總的來說,包括兩方面:一是治腦,一是治癱。因爲是後遺症,一般不靠藥 物,主要靠手術和運動。腦的運動就是學習,家長要努力教孩子說話、聯想,不能着急,要十遍、百遍反覆地教,未死的腦細胞總是可以訓練出功能來的。在這一方 面,藥物、鍼灸、理療只能起輔助作用。家長必須明白,目前尚無真正有效的生腦藥,所以,千萬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尋找特效藥上,以免耽誤了有利的康復時機。不 要忘記,能治病的藥必然會干擾生理功能,所以即便要用藥,也必須由醫生負責掌握。

治 腦癱也是靠手術和運動——手術主要是治療並不是針對原發性病竈進行治療,而是對腦癱造成的肢體的運動障礙進行手術矯正治療,手術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引起的 肌肉痙攣、關節肌腱攣縮、關節畸形的真正原因,而只是對已經發生的關節畸形或脫位進行矯正。主動的活動與被動的按摩神拉。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能 過急、超量,否則也會造成損傷。要耐心地按年齡教患兒坐、立、走路、拿東西,家長自己不能着急,更要教孩子不能着急。患兒因有“剪步”,家長要特別注意將 其兩腿分開,睡眠時也要撐開墊好。輕度屈膝、足尖走路而其他都正常的患兒,一般學齡前應該能夠康復。即使症狀很嚴重的患兒,經過訓練也應見效。訓練患兒走 路、拿東西、說話有一套科學的方法,還有一套療效評定的標準。家長可以帶患兒到專門的腦癱醫院或康復醫院住一段時間,在護理人員的示範下學習怎樣在日常生 活中幫助患兒做康復訓練。患兒肢體長期處於蜷縮狀態造成肢體拉不開的攣縮,或是頑固性的肢體痙攣妨礙訓練,則須請專家做手術。但是,術後效果還要靠加強鍛 煉殘餘的肌力來保證。有的患兒術前痙攣但能站立,手術後肌肉無力,因未鍛鍊好,反而站不起來。

腦癱發展分爲三個階段。開始1—6個 月爲第一階段,患兒常表現爲肌肉無力,擡頭困難,坐不住,手指及大腿等各關節都過度背屆,當然也站不穩。半年到兩年爲第二階段,患兒肌肉張力不穩定,關節 活動開始有阻力。有時像折刀感。最後階段表現爲各種形式的痙攣。如果患兒在腦癱早期就明確診斷,應該儘早開始運動訓練,因痙攣和畸形尚未發生,此時必須讓 患兒一直保持關節的充分活動,活動範圍要達到正常的極限。同時,兩歲以內的孩子腦細胞分化尚未完全,有很大的可塑性。此時加強運動訓練,是預防惡化、恢復 功能的有利時機。即使已經發生痙攣,也要堅持在患兒睡眠後爲其進行充分活動,以避免發生攣縮畸形。腦癱確實是難治之病,早診斷、早治療、早訓練,一般能恢 復滿意。嚴重廣泛的腦癱應及時去醫院治療,總會有所改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