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新生兒聽力和聾病基因聯合篩查(圖)

時間: 2015-03-12

揭祕新生兒聽力和聾病基因聯合篩查

文/聶文英(留美博士、主任醫師、)編輯/榮鑫

聽覺是人類的重要感覺之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正常的聽覺是語言發育的基礎,如果孩子出生後聽不到聲音,聽不到談話,聽覺言語的“突觸演變”就會喪失,以後就不會說話。聽力損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發現和干預,不僅會導致言語發育遲緩、聾啞,還會造成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育遲緩,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因此,開展新生兒聽力普查、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堅持早發現、早治療、早訓練,對於聽力殘疾的預防和康復、提高人口生命質量有着至關重大影響。

聽力殘疾者現狀

耳聾是我國第一大殘疾。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聽力殘疾者達2780萬人,佔總殘疾人口的33%。

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3個聾兒,其中60%可能由遺傳因素所致。我國每年新生聾兒達3萬人(不包括遲發性耳聾以及藥物性耳聾)。

新生兒聽力篩查與聾病基因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對所有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後,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幹誘發反應的技術測定孩子的聽力情況;,以求及早發現新生兒的聽力問題,及時治療、干預,避免嬰幼兒聽力語言障礙。

許多家長認爲,聽力篩查是讓孩子睜着眼聽聲音,通過孩子的反應來判斷,其實不然,測試中需要孩子安睡,通過儀器測試指標判斷。吃奶、吸吮等都會因產生聲音而影響測試。正常新生兒於生後48小時後進行聽力篩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患兒於出院前進行初篩,未通過者於28~42天進行復篩。

專家答疑解惑

Q進行聽力篩查的設備對新生寶寶有傷害麼?

A目前,國際上通過的是無傷害穩定篩查技術:聽性腦幹反應(ABR或AABR)和耳聲發射技術(OAE)。此項檢查和隨後的聽力檢測都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傷害。寶寶只會感覺耳朵被小軟塞子輕輕塞住了,這種感覺也會伴着他甜甜的睡夢消失,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很多新生寶寶都是在睡覺時不知不覺完成測試。

Q小寶寶沒有通過聽力初篩意味着什麼?

A小寶寶沒有通過住院時的聽力初篩,不一定就意味着聽力有問題。導致寶寶初篩沒有通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分娩的原因,寶寶外耳道內存留較多羊水、血性物等,以致外耳道受阻;中耳積液、耳蝸發育不好或處於病理狀態;測試時不安靜,環境及體內噪聲等。所以需要在出生後1個月後做進一步測試。

Q小寶寶通過篩查意味着什麼?

A如果通過聽力篩查,就說明寶寶的外周聽覺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孩子發育過程中,聽力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對於一些具有聽力損失家族史的兒童,反覆發作的耳部炎症或自身嚴重疾病將導致兒童期聽力損失。所以即使寶寶通過聽力篩查,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家長對寶寶的聽力、言語—語言發展水平感到懷疑,就要及時就醫,進行聽力學測試。

Q做聽力篩查時,家長應如何配合?

A做聽力篩查時,寶寶要處於熟睡或安靜的狀態,主要目的是保證篩查結果的準確性。爲了保證篩查能夠順利進行,家長的協助和配合起到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可以從篩查前、篩查中和篩查後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篩查前:1.認真聽篩查人員講解聽力篩查的意義和方法;2.最佳的測試結果是在寶寶自然睡眠或安靜狀態時獲得,因此聽力測試前家長應儘量把寶寶餵飽使其進入睡眠或安靜狀態;3.給寶寶換好乾淨尿布,使其舒適不哭;4.給寶寶選擇厚薄適度的包被,薄了容易受涼,太厚則會影響操作。

篩查中:1.保持安靜,避免交談;2.保持寶寶在篩查中的正確姿勢,露出測試耳,避免出現遮蓋;3.測試時家長可將手輕輕扶按在寶寶肩部,使其有安全感;4.做完一側耳後,不要用力翻動,以免驚醒寶寶,應配合醫生輕輕翻轉到對測耳。

篩查後:1.認真聽取醫生解釋,未通過篩查者,按醫師指示去做;2.有聽力損失的高危兒,每6個月接受一次聽力監測,直至3週歲;3.通過篩查者,定期接受兒保的聽力保健;4.平時注意防止噪聲、藥物等對寶寶聽力的損害;5.注意觀察寶寶的聽覺和言語發育,若出現疑似發病症狀,應及時就診排除。

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

進行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的必要性

全國正常人羣中,耳聾突變基因攜帶者大約有7800萬,攜帶率高達6%。其中,藥物敏感性突變基因(12S rRNA基因)攜帶者(高危人羣)佔3‰,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徵(可導致後天遲發性聾的一種疾病)基因攜帶者佔1~2%(SLC 26A4基因)。即使新生兒出生後通過聽力篩查,由於本身的基因缺陷,也會在今後的生長髮育過程中,由於外傷、感染、感冒、高熱、潛水、藥物應用不慎等原因而出現聽力損失。

也許大家聽到過這樣的報道,某人被打了一耳光後,結果就聽不到任何聲音了。臨牀也有這樣的病例:一個上四年級的正常學生,發燒後就聽不清老師講課了。上述情況都是由於自身攜帶異常的耳聾基因加外界因素導致。如果能夠早期進行耳聾基因的篩查,就可以儘量避免發生。

新生兒聾病基因篩查的原理

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就是應用最先進的基因芯片技術,通過新生兒的一滴血,來檢測國內常見的4個耳聾基因、9個突變位點,看這些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及早發現先天性耳聾、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的高危個體,及早干預、及早治療,避免或延緩耳聾發生。

專家答疑解惑

Q做耳聾基因篩查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會有不好的影響嗎?

A:不會的,請家長放心。只需在寶寶安睡或清醒狀態下,用先進技術在足跟部輕採一滴血即可,不會對寶寶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Q爲什麼要開展新生兒聽力與耳聾基因聯合篩查?

A1.可有效提高耳聾及高危個體的檢出率。在常規篩查新生兒聽力損失的基礎上,及早發現遲發性耳聾和藥物性耳聾的高危個體。

2.可以極大縮短隨訪和確診時間。對於聽力篩查和耳聾基因篩查都不通過的患兒,不需要經過3個月至3年的多次隨訪和複診,可以及早採取干預和康復措施,有效避免語前聾。

3.對遲發性耳聾新生兒給予及早干預指導。通過耳聾基因篩查,如果檢測出寶寶有藥物性耳聾基因,醫生能給予其父母用藥指導和提示,避免藥物耳聾的發生;可以發現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徵基因攜帶者,降低或避免這種類型的遲發性耳聾的發生。

新生兒及嬰幼兒的聽力問題很難被父母所察覺,爲了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爲了您的孩子能享受繽紛燦爛的有聲世界,請您爲您的孩子進行聽力與新生兒耳聾基因的聯合篩查。

Q什麼樣的寶寶生後易發生聽力損失?

A新生兒雙側聽力損失的發病率一般在2~3/1000,如果寶寶出生後(20天以內)有如下情況,則提示需要對寶寶進行重點聽力監測:

1.新生兒在重症監護病房中住院超過24小時;2.顱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和外耳道的形態異常;3.具有伴發聽力損失綜合徵的特徵者;

此外,如果母親有以下兩種情況,也應重點監測寶寶聽力:1.具有兒童期永久性聽力障礙家族史;2.孕期出現過宮內感染(最易發生在孕期的前3個月,經臍帶使胎兒得病毒血症,或受其它物質的毒性作用,妨礙內耳正常發育,常爲不可逆的聽力損失),如鉅細胞病毒、皰疹、弓形體病、風疹。

Q寶寶有聽力損失該怎麼辦?

A對患有任何聽力損失的嬰幼兒,最佳策略就是立刻開始干預。

1.針對病因,對可糾正性聽覺障礙進行相應的藥物、手術治療。

2.進行聽力補償或重建:對永久性感音神經性聽覺障礙患兒,應首選佩戴助聽器,一般可在6月齡開始驗配並定期進行調試及評估,以優化助聽器效果;對雙側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患兒,若應用助聽器效果甚微,要進行人工耳蝸術前評估,考慮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3.進行聽覺—言語訓練。

4.進行社區—家庭康復指導。

判斷寶寶聽力是否正常的參照標準

人們經常提到的聽力和聽覺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聽力是先天就有的人耳對聲音的感知能力,而聽覺能力是靠後天學習獲得的,是對接收到的聲音進行綜合分析、理解、記憶的能力。沒有聽力就沒有聽覺能力,聽力越好,聽得的信息越多,聽覺能力發展得就越快、越好;聽力差,聽覺能力的發展亦受到限制。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聽力好壞、聽覺能力發育是否正常呢?

首先應該知道人類的聽覺發育有四個階段:1.察覺,即感覺聲音的存在與否;2.分辨,即區分兩種聲音的不同;3.識別,即標記聽得的聲音;4.理解,通過語言知識理解聲音的意義。

孩子一出生就具備了聽的能力,可以感知周圍環境發出的聲音、說話的聲音等,但此時只能對較大的聲音有反應,表現爲瞬目、皺眉、驚跳反射乃至啼哭。孩子睡覺時,嘈雜的環境下可被汽車笛聲吵醒,安靜的環境下可被大聲說話吵醒。

3~4個月嬰兒:聽到50~60分貝的聲音,會轉頭尋找聲源,但其找尋範圍只限於水平方向。

5~6個月的嬰兒:由於言語聲刺激,開始進入牙牙學語的初期,可以反覆無意識地重複言語聲,如“pa,pa,pa”“ma,ma,ma”;對各種聲音都感興趣,會轉頭主動尋找聲源。

7~9個月的嬰兒:已經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頭頸部活動,也可以獨立坐穩。在安靜的環境中,當有人呼喚他時,會把頭轉向說話的人,也會直接去探尋發出聲音的物體。孩子已會跟隨言語聲或其它聲音發出咯咯的笑聲或咕咕聲。

10~13個月的嬰兒:開始對自己的名字和其它感興趣的言語聲做出反應,並開始有意識地模仿並學習簡單的言語如“媽媽”。

1~2歲的幼兒:雙耳聽覺能力已經基本接近成人水平,言語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進一步發展,能夠完成各種簡單指令。已經學會十幾個詞的發音,一兩個簡單的句子。

如果家長經過反覆細心的觀察,仍不能肯定自己孩子聽力是否正常,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和確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