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聽力篩查

時間: 2012-07-26
目前主要運用聽覺生理測聽方法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常用的方法有耳聲發射法和聽覺誘發電位。

1.耳聲發射法

    耳聲發射是通常聲波傳入內耳的逆過程,即產生於耳蝸的聲音能經中耳結構再穿過鼓膜,進入耳蝸的外毛細胞,然後由外毛細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記錄得到。耳聲發射據其有無外界聲刺激分爲自發性耳聲發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誘發性耳聲發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OAE)。後者按刺激的類型分爲瞬態誘發耳聲發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畸變產物耳聲發射( otoacoustic emission of distortion produce,DPOAE)和頻率刺激耳聲發射(stimulus-frequency otoacoustic emission,SFOAE)三種。

    耳聲發射與內耳功能密切有關,任何損害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因素使聽力損害超過40dBHL時,都能導致耳聲發射明顯減弱或消失。這是耳聲發射作爲聽力篩查方法的理論基礎。而目,耳聲發射是一項無創傷性技術,操件簡便,測試兩耳僅需要10分鐘,這也出符合作爲篩查性技術的條件。

    由於幾乎所有正常耳都能引出TEOAE和DPOAE,而S0AE只有在50-60%的正常耳能記錄到。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實踐中常用TEOAE和DPOAE。

    TEOAE是通過放在外耳道中的微音器檢測耳蝸對聲音刺激所產生的聲波.直接從總體上對耳蝸基底膜的功能進行評價。採用短聲刺激〔Click〕誘發外毛細胞,使其發射出能量,這一刺激誘發出的能量主要是廣譜、高頻的能量。TEOAE主要觀察指標爲:總的耳聲發射能量(dB);重複率(Reproducibility);各頻率的耳聲發射以及信噪之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dB))。判斷是否通過TEOAE耳聲發射主要觀察兩個指標:總的耳聲發射能量大於或等於噪聲3dB:重複率大於或等於50%

    DPOAE通過對不同頻段基底膜功能評估的總和,來評價耳蝸總體的功能。主要是通過兩個不同的純音刺激(其頻率之比爲1:1.2)誘發出不同頻率外毛細胞的耳聲發射能量,其頻進範圍爲 250、 500、1000 、2000、3000、40O0Hz。判斷是否通過DPOAE 耳聲發射的指標爲:各單個頻率的通過爲DPOAE大於等於噪音5dB;總的DPOAE 通過爲6個頻段中有4個通過。否則爲需進一步複查。

    研究表明,應用 DPOAE和 TEOAE技術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通常它們最終的檢測結果是一致的;但前者比後者顯示了更好的頻率特異性。因此,在圍產期聽力學中,DPOAE技術可以與TPOAE 技術一樣用於新生兒聽力篩查;且前者可能對新生兒的聽力進分頻率評估。

2.聽覺誘發電位

    聽覺誘發電位也稱聽覺腦幹反應(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客觀聽力測定的又一種方法。它是短聲(Click)刺激後從頭皮上記錄的由聽覺通路傳導的電位活動,通過測量波形、波幅和潛伏期,分析腦幹的功能和聽力受損的程度。和耳聲發射法相比ABR不但能反映聽力有無損害,而且可反映聽力受損的程度。但操作相對繁瑣,每例測定時間需40分左右,因此作爲篩查方法有其侷限性。近年來發展了篩查性快速ABR的方法(即設置在35dB爲界,通過或者沒有通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操作繁瑣的弊端。

    歐共體國家在90年代後期開始聯手進行多中心研究。結果指出,儘管歐共體國家體制各異,但每個國家對推廣普及新生兒聽力篩查均刻不容緩,以使得子孫後代在新世紀能享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更多的機遇。

上一篇:防肺癌於未然1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