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第一年餵養中的問題

時間: 2011-04-18
一、餵養不足:
見於休息不好,常哭鬧而不能獲得應有的增重,
每次吃奶不能吸空乳房或奶瓶,
得不到足夠量的食物。
應仔細檢查以下幾個方面是否存在什麼問題:
每日餵奶次數,
餵養的環境與技術,
奶嘴的孔的大小,
每次喂完後打嗝是否足夠,
母嬰間相互關係與心理交流是否充分與良好,
嬰兒是否有器質性疾病等。
餵養不足的程度與持續時間長短決定了臨牀表現。 二、餵養過度
指餵養數量或質量超過了嬰兒生長髮育需要。
常見症狀有:
胃內容反流、嘔吐等。
餵食過高脂肪將延遲胃排空間,引起腹脹,腹部不適,過度增重。
餵食過高碳水化合物引起腸道過度發酵,造成腹脹,胃腸脹氣和增重過快。
這類膳食也可缺乏必需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生後第1-2周內喂以高熱卡飲食可造成大便頻繁和稀便。
而過度餵養則可造成兒童期和成人期單純肥胖症。
三、胃反流與嘔吐
喂完奶後不長的時間內有小量奶或嚥下的食物溢出,稱爲胃反流或溢乳。
如果進食以後有大量胃內容物返出稱爲嘔吐。
在某種程度之內,溢乳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特別在生後頭6個月內。
 預防溢乳可以採取下述辦法:
每次餵奶後排出吞嚥下的空氣,避免情緒激動,餵食後將嬰兒置於右側 位。頭不要低於身體其他部位,因爲在生後4-6個月常發生胃食道反流現象。
胃反流與嘔吐在嬰兒期不少疾病都伴有嘔吐的症狀,從輕到重,各不相同,當遇到嬰兒嘔吐時應當仔細加以鑑別,做出正確診斷和處置。
四、鬆散大便與稀便
 母乳餵養兒大便較人工餵養軟。大約從生後4-6天起大便呈鬆散,黃綠色,帶有粘液,這種大便僅持續幾天,是一種暫時的過度性大便,以後便轉爲典型的“奶便”(即吃奶嬰兒的大便)。
如果母親服用緩瀉劑通便或某些易於消化的食物,嬰兒也可以出現鬆散的大便。
過量的母乳餵養也可造成嬰兒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鬆散。
母乳餵養的嬰兒患真正腹瀉的很少見,除非患有感染。
人工餵養嬰兒大便較母乳餵養者乾硬,但不少人工餵養兒大便亦呈鬆散狀。
這主要見於生後兩週左右的嬰兒因過量餵養而致,同時伴有大便次數過多。
若奶方滲透壓過高,或含糖量過高,尤其乳糖含量過高易造成大便頻繁和鬆散。
處理因過度餵養而造成的輕度腹瀉時只要減少進食是一般可迅速見效。
停服“固體”食物或其他高滲、高糖奶方 五、便祕
人工餵養兒的便祕常見於攝食或液入量不足, 食物中脂肪、蛋白質含量過高,對生後頭幾個月嬰兒僅用增加液體入量或適當在奶中加些糖、或在兩頓奶間加蜂蜜水便可使大便通暢。
稍大的兒童可以加服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
小嬰兒有時可見36-48小時排便一次,但只要悉心按規律餵養,大便習慣是可以很好建立的。
六、腹部絞痛
絞痛一詞指經常出現的以腹部疼痛突然發作爲主的一組複雜的症狀,一般來自腸道不適,伴有嚴重的哭鬧。常見於3個月以下小兒。
臨牀特徵是: 突然發作,哭鬧劇烈且可持續。發作可持續幾個小時。
面色潮紅或蒼白。
腹脹,緊張,雙腿捲曲至腹部,但檢查時可把雙腿展平,足冰涼,雙手緊握拳,偶爾當嬰兒發作精疲力竭時症狀會嘎然而止,但經常是在排便或排氣後停止。
腹部絞痛
發生腹部絞疼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
過分飢餓,吞嚥的空氣通過腸道。
過度餵養也可引起腹脹和腹部不適。
含碳水化合物過高食物易在腸道內發酵過度,若適當改變此種膳食或可預防絞疼出現。
有時腸道過敏的嬰兒可因腸道不適而哭啼,但腹部絞疼嬰兒似乎並不限於此種情況。
腸梗阻和腹膜感染可能極似腹絞疼發作,反覆腹絞疼常在下午和傍晚發生,也許是家庭生活習慣中某些因素誘發所致,焦慮、恐懼、生氣和激動在年長兒易誘發嘔吐,但在小嬰兒則易誘發腹絞疼。
腹部絞痛處置方法:
讓嬰兒處於直立位或腹臥位放於膝上或放個暖水袋在其腹部可能有助於緩解,通便、排氣、用甘油栓、灌腸有時可以緩解。 餵奶前用排氣劑可以預防發作。
預防措施 包括改善餵養技術如: 輕輕拍打嬰兒背部使之打嗝,建立一個穩定的心理-情緒環境,找到母嬰食品中的過敏物質,避免餵養不足或過度餵養等。 一般3個月後就不太會出現腹絞疼。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