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五官的特殊護理四法

時間: 2011-03-23

(一)新生兒五官護理

(1)眼部護理
  如不慎將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嬰兒眼內要進行眼部沖洗。
  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細頸小茶壺一把,內盛適量溫開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盤一個,接水臉盆一個,0.25%氯黴素眼藥水一支。
  操作步驟:需兩人協同,一人將嬰兒抱好,如沖洗左眼則將嬰兒頭偏向左側,頭下方地上放置臉盆,右手將嬰兒左眼上下眼瞼分開,另一人將細頸小壺壺嘴離嬰兒頭部約1-2釐米時,將小壺略傾斜,使水緩緩衝向嬰兒眼睛。注意衝時勿將水流入耳道,水溫不可過高,沖洗時水壓不可過大,以免損傷嬰兒眼部組織。沖洗完畢用消毒棉棒吸淨眼周水漬。需要時如法沖洗對側眼睛,衝畢雙眼各滴0.25%氯黴素眼藥水1-2滴。  新生兒如患眼角膜炎時,則需按時點眼藥。
  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消毒棉棒一包,小毛巾一塊,眼藥水利福平或0.25%氯黴素、盛污物小盤一個。
  操作步驟:操作者先沖洗雙手,將小毛巾放於患眼外側,用左手拇指、食指輕輕分開嬰兒的上下眼瞼,右手持藥瓶至離眼2釐米處時滴藥1~2滴後放開手,用消毒棉棒輕擦眼周藥液。如雙眼發炎,則先滴患病較輕的眼睛。
  注意,用藥前先將藥瓶對着光線仔細觀察,如有絮狀物或藥液混濁均不可用。藥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如系利福平,開瓶使用24小時後即不可再用。滴藥時勿使藥液流入同側耳道。(2)鼻部護理:
  新生嬰兒鼻粘膜柔軟而富有血管,遇到輕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腫,使原來較狹窄的鼻腔更加狹窄而致呼吸不暢,煩躁不安。另外,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兒鼻堵的重要原因。
  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消毒棉棒一包,清水一碗
  操作步驟:清理鼻腔分泌物時,切勿用鑷子強力夾出,要先軟化鼻痂,用棉棒沾清水往鼻腔內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經1~2分鐘待鼻痂軟化後再用幹棉棒將其拔出,或用軟物刺激鼻粘膜引起噴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隨之排除,從而使新生兒鼻腔通暢。

(3)耳部護理:
  足月新生兒耳殼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對較狹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處,極易引起發炎,嚴重者可致外耳道癤腫。由於新生兒的骨骼未發育完全,外耳道幾乎是一條縫隙,發生炎症後,對神經的壓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較劇烈,新生兒就表現爲哭鬧不安,夜間也難安睡,抱哄均無效。總之,如果新生兒常常哭鬧不安,外耳道的炎症也是原因之一。因此,無論是給新生兒洗頭、洗澡或滴眼藥時,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藥液等流入耳道深處。一旦發生外耳道炎症時,應及時去醫院就醫,按時服藥、滴藥,局部熱敷,只要治療得當,此症愈後良好。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所需藥水,消毒棉棒1包、盛污物小盤一個,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一瓶。
  操作步驟:操作者洗手後,將新生兒側臥,患耳朝上,用無菌棉棒輕擦外耳道分泌物,必需時用生理鹽水或3%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牽引耳殼,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將藥液滴入耳道後壁3~5滴,輕壓耳屏,使藥液沿耳道壁緩緩流入耳內,嬰兒保持原位5分鐘左右。注意滴耳藥的溫度應接近體溫,(37.7℃爲宜),以免刺激迷路神經引起眩暈噁心等不良反應,注意滴藥時一手拉住耳殼向後下方牽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藥液順利進入外耳道深部。(4)口腔護理:
  正常新生兒無需做口腔護理,只需奶後擦淨口脣、嘴角、頜下的奶漬,保持皮膚粘膜乾淨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則需做口腔護理。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治療碗一個,內放生理鹽水浸泡的大棉球6個,消毒液體石蠟油1瓶,或煮沸過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鑷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壺1個(內放溫水),小毛巾兩塊。
  操作步驟:做口腔護理前,先洗淨雙手,將新生兒側臥,用毛巾圍在頦下及枕上,防止沾溼衣服及枕頭。用鑷子夾住鹽水棉球1個,先擦兩頰內部及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每擦一個部位,至少更換一個棉球。注意勿觸及咽部,以免引起噁心。擦洗之後用毛巾擦淨面部及嘴角,口脣乾燥者塗以石蠟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內根據需要塗藥。注意做口腔護理時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潔衛生,經過消毒方可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過多,防止嬰兒將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時動作要輕,棉球要夾緊,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後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另外前文中說到新生兒口腔內長“馬牙”,“馬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胎兒在6周時,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組織,叫牙板,而牙胚則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後牙胚脫離牙板生長牙齒,斷離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時這些斷離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細胞團,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長期留在頜骨內,有的被排出而出現在牙牀黏膜上,即爲“馬牙”,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處理,隨牙齒的生長髮育,“馬牙”或被吸收或自動脫落。
  “馬牙”切忌用未消毒的物品去處理,曾經有一位老奶奶看孫子長了“馬牙”,用布蘸水去擦,結果擦破造成口腔糜爛,高燒不退,後經醫院搶救才轉危爲安,媽媽們切勿重蹈覆轍,尤其要說服家中老人正確對待“馬牙”問題

(二)家庭中如何使用五官藥品 眼睛給藥法:
     (1)滴眼藥水:父母以拇指將小兒下眼瞼向下牽拉,令小兒眼向上看,交藥液滴於眼皮內1-2滴,再讓小兒閉上眼瞼,輕輕將上眼瞼向外拉鬆,以助藥液在眼內分佈均勻,最後用消毒藥棉或乾淨手帕揩乾溢出的藥水。滴眼藥前,父母要仔細查對藥名、濃度、質量,如果發現眼藥水變色或有沉澱物,千萬不可使用。滴眼藥水時,管口距眼約1.5釐米,應避免接觸到小兒眼瞼和角膜,不要交藥水直接滴在黑眼珠(眼角膜)上。
  (2)塗眼藥膏:將藥膏徐徐擠出少許,扒開小兒下眼瞼將藥膏擠入眼內,或用乾淨光滑的小玻璃棒蘸上眼膏塗入眼內,合起上下眼瞼,再用手輕輕按揉數秒鐘,以助眼膏在眼內擴散。一般眼膏均在睡前塗。
  (3)注意事項:父母在操作前應先洗手;看清藥名、用藥時間;無標籤或過期的藥物,不可作用;用藥時讓小孩平臥,大孩子可取坐位。滴鼻給藥法:
  從鼻腔滴藥時,家長應先替小兒揩淨鼻腔分泌物。滴藥時,小兒可取仰臥位,將枕墊於肩下;大孩子取坐位,使頭儘量後仰,鼻乳向天。家長一隻手的拇指推起小兒鼻尖,一隻手持滴管,在距鼻也1-2釐米處,沿着鼻腔壁滴藥液3-4滴,然後用手輕捍鼻翼,使藥液散佈全鼻腔。讓小兒靜臥3-5分鐘再坐起,合藥液與鼻粘膜充分接觸。滴藥時,注意滴管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藥液及損傷鼻粘膜。滴耳給藥法:
  家長向小兒耳道內滴藥時,應爭取小兒的配合。可讓小兒取側臥位,患耳向上。不合作的小兒要由兩們家長來配合滴藥,一位家長將小兒抱在懷裏,抱住小兒的軀幹和雙手,用雙腿夾住小兒的雙腿,防止小兒扭動。滴藥前,家長應用消毒棉籤擦淨小兒耳內分泌物,耳道流膿者,可滴入雙氧水,再用棉籤吸淨。滴藥時,家長一隻手將小兒耳廓輕輕向後下方牽拉,使外耳道變直,另一隻手將藥液滴入2-3滴於耳道後壁,滴後囑小兒保持原位5分鐘,必要時用棉球堵塞耳道口。冬季滴藥前,須注意藥液不宜過冷,以刺激小兒,從而引起眩暈、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三)幼兒五官保健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起居生活和飲食營養照顧得無微不至。可是,從近年來兒科的就診情況來分析,家長每每忽視了對孩子的五官保健。殊不知,倘若家長重視孩子的五官保健,從嬰幼兒做起,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眼的保健:對上學的兒童視力保護,近年來家長和老師普遍予以重視,但對嬰幼兒的視力卻依然留在遺忘的角落裏。注意不能讓幼兒長時間看某樣物品,尤其是2週歲以內的嬰幼兒不能看電視。發現孩子眼睛有異常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切忌濫用眼藥水。嬰幼兒應有專用的毛巾和臉盆,流水洗臉更好,以防感染眼病。發現嬰幼兒有故意“對眼”的行爲要立即阻止。平素注意不讓幼兒接觸尖銳有傷害的玩具,當心眼外傷。2至3歲的幼兒應開始學習做視力保健操。
  鼻的保健:厭食或偏食的幼兒應及時治療,多給其進食蔬菜或水果,以防止鼻出血。不能讓幼兒得到可以塞入鼻孔的小東西,避免物品意外損傷鼻臉或嵌入鼻內。切勿用手指挖小兒鼻孔,以防感染。幼兒學步學跑易跌傷鼻子,要及時治療。
  耳的保健:氣候變化的時節必須預防感冒,慎用耳毒性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等,以免引起藥物中毒耳聾。小兒睡覺側臥時,要當心不使耳廓扭卷受壓。洗澡時注意不要讓水流入耳道內,以免引起炎症。家長最好不要給嬰幼兒挖耳垢,少量耳垢可保護耳膜,如果發現幼兒耳垢過多,應去醫院取出爲妥。
  喉的保健:多吸新鮮空氣,防止發燒,以預防咽炎、扁桃腺炎。嬰幼兒的聲帶等發音器官嬌嫩,保護不好極易發病。爲此,幼兒吵鬧時要及時制止,家長不能引誘孩子狂呼亂叫,更要教育幼兒不任性哭鬧,以免聲帶充血腫脹、發炎,甚至聲帶肥厚或發生聲帶小結樣病變。女孩尤其更應多注意保護聲帶。
  口腔的保健:注意防止嬰幼兒摔倒跌傷口脣或牙齒。幼兒經常咬合物品,睡覺時張口呼吸,這易引起上脣翹起、下頜骨下垂、牙齒排列不齊、咬合不正等特殊面容,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去醫院治療。幼兒牙齒長齊時,就應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以預防蛀牙。

(四)讓寶寶睡出清秀五官

    許多人都認爲,寶寶的五官長像是天生的。一生下來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基本不會有多大的變化。其實不然,嬰兒形體容貌並未定型,可塑性強。如果爸媽注意採取適當的睡姿,可以讓寶寶睡出清秀靚麗的五官。睡出漂亮的頭型 
    嬰兒在出生時頭骨是柔軟的,尚未完全骨化,各個骨片之間仍有成長空隙,有相當的可塑性。而且,寶寶的頸部肌肉尚無力轉動沉重的頭部,當某一方位的骨片長期承受整個頭部重量的壓力時,其生長的形狀就會受影響了。當寶寶逐漸長大後,頭骨的硬度也跟着變大,骨縫密合,頭型就不大會改變了。調整寶寶頭型的黃金時期就是寶寶出生後的2個月內。如果2個月以後發現寶寶的頭型不對稱或者不好看了,在第3個月趕快調整還來得及。3個月以上的寶寶頭型就基本固定了,而到寶寶在一週歲至一週歲半時,囟門會閉合,寶寶的頭形就定型了,很難再有所改變。
    以往中國爸媽習慣於讓寶寶採取仰臥睡姿,因此中國人的臉型大多比較扁平,立體感不強。而且,仰臥還容易因寶寶需要轉頭致使後腦勺不對稱,形成偏頭。而西方人習慣於讓寶寶趴着睡,兩側臉頰長期受到壓迫,使臉型變得輪廓鮮明。不過,爸媽還應根據寶寶的長相來決定寶寶的睡姿,例如:有的寶寶顴骨較高,如果再讓他趴着睡的話,以後顴骨會更高,臉型反而變得不好看了,這樣的寶寶採取左右側睡的方式比較合適,這樣不會造成顱骨扁平,不會使前額與枕骨(後腦勺)受到擠壓,可使頭型輪廓優美。如果寶寶的顴骨不太高,爸媽又屬於那種比較扁平的臉型,若採取趴睡方式,就會使顴骨凸出來變得好看許多,但這也會讓寶寶的臉型變窄變長。所以,顴骨不高的圓臉寶寶更適合這種方式。特別提醒:採取俯臥睡姿也有一定風險,必須有專人看護,隨時注意寶寶的呼吸道是否通暢,防止呼吸道阻塞。睡出靚麗的臉龐 
    中國人的臉型多半較大,而西方人多半爲窄型臉,其原因之一是中國人習慣讓嬰兒仰睡,西方人則多半讓孩子趴睡或側睡。此外,側臥可限制下頜骨過度發育,防止兩腮過大而形成大腮幫子臉。
    特別提醒:採取側臥時,兩側應適時交替,不要固定於某一側,以免造成頭形與臉形不對稱,並注意不要將耳輪壓變形。睡出清秀的五官
    睡眠時長期向一側臥睡,有可能使寶寶出現左右臉部不對稱的情況。兩側換着俯臥則可壓迫顴骨,不讓顴骨過分發育,以顯出鼻樑高聳、嘴及下巴側面線條平直。仰睡則可以使寶寶的面部五官長得比較端正、勻稱,臉龐倩麗。 睡出好皮膚
    仰臥可使面部肌肉處於最佳鬆弛狀態,血液循環不受任何干擾,面部皮膚由此而得到充分的氧氣與養分供給。睡出一口好牙
    寶寶1歲以後,不要讓寶寶養成含着奶嘴睡覺的習慣,否則,時間一長,寶寶下頜會習慣性前伸,上下齶齒列(頜骨)處產生移位,造成寶寶日後牙齒排列不理想。避免“對眼”產生
    剛出生的嬰兒,多數時間是躺着度過的,只能看到上方有限的空間,因此很喜歡盯視眼睛上方的飾品和玩具,時間一長就容易變成對眼了。所以,不要在嬰兒牀或童車的上方固定懸掛任何物品。可以手拿玩具,來回晃動着逗寶寶,玩的同時還鍛鍊了寶寶眼睛的靈活性。 防止招風耳
下一篇:疾病預防和護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