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嬰兒腹瀉方法

時間: 2012-02-09

中醫治療嬰兒腹瀉

嬰兒腹瀉又稱爲消化不良,是以腹瀉爲主要症狀的一種胃腸道紊亂綜合徵。本病爲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佔有半數,對患兒的健康威脅較大。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原則上可分爲非感染性(如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消化酶活性低,神經系統對胃腸道的調節功能較差,免疫功能尚不成熟,餵養不當和氣候因素等)和感染性(如腸道內、外感染)兩類。本病四季皆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爲多見。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輕則遷延日久,影響小兒營養,生長和發育;重則可引起嚴重脫水,代謝性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故臨診時必須十分重視。

  【臨牀表現】

  根據腹瀉的輕重可分爲輕型(單純性消化不良),即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水樣便,或兼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和少量粘液。重型(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兒腹瀉每天10次以上,便中含有大量水分,混有較多粘液,並伴有發熱、嘔吐,食慾低下,皮膚乾燥,精神萎靡,若不及時治療,可逐漸出現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症狀,故在臨牀上必須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按祖國醫學辨證嬰兒腹瀉分爲寒溼瀉、溼熱瀉、傷食瀉、脾虛瀉等,現介紹如下:

  1.寒溼瀉大便稀薄多沫,色淡無臭,腹痛腸鳴,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長,苔白膩,脈儒,指紋色紅。

  2.溼熱瀉腹痛即瀉,急迫暴注,大便色黃褐熱臭,身有微熱,口渴,尿少色黃,苔黃膩,脈滑數,指紋色紫。

  3.傷食瀉院腹脹滿,瀉前哭鬧不安,瀉後痛緩,大便量多酸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多矢氣,常伴有嘔吐酸餿,口奧納呆,不思乳食,苔厚或垢膩,脈滑。

  4.脾虛瀉久瀉不愈,或經常反覆發作,面黃神疲,食慾不振,大便稀薄夾有奶塊或食物殘渣,或每餐過後即瀉,苔薄,脈儒。若腹瀉日久不愈,進而可損及腎陽,瀉下不止,完谷不化,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舌淡苔薄,脈軟無力。

  【診斷和鑑別】

  1.診斷根據臨牀表現對本病的診斷並無困難。

  2.鑑別診斷

  (1)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所引起。這類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溼疹,僅有大便次數增多,而無其他症狀。

  (2)細菌性痢疾:腹痛、腹瀉,裏急後重伴膿血便爲主要症狀,患兒一般有菌痢接觸史,大便細菌培養可發現痢疾桿菌。

  【治療】

  1.治療原則結合臨牀根據辨證後的屬型擬定以下各種治療原則,寒溼瀉者,治宜溫中散寒,化溼止瀉;溼熱瀉者,治宜清熱利溼,調中止瀉;傷食瀉者,治宜消食導滯,和胃止瀉;脾虛瀉者,治宜健脾益氣,溫陽止瀉;脾腎陽虛者,治宜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2.常用穴位腹、臍、七節骨、龜尾、脾土、大腸、足三裏等穴。

  3.常用手法摩法、揉法、推法、按法、擦法、捏脊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療法:患兒取仰臥位(可以家長抱在懷裏,亦可躺在治療牀上,以下均類同)。醫生坐於患兒右側,用一手在患兒全腹部做掌摩法,手法宜輕,要有定向(即始終是順時針方向的摩動);上腹、下腹和全腹部三者要有機結合,反覆循環進行,約8~10分鐘。繼以上體位,醫生用食、中、環三指分別安置於臍,左右天樞穴作三指揉,約l~2分鐘。繼而治療手部穴位,補脾經100次,推大腸100次。最後再按揉雙側足三裏穴1~2分鐘。

  患兒取俯臥位(同樣可以家長抱在懷裏,亦可躺在治療牀上,以下均類同),醫生先揉龜尾300次,再推上七節300次。

  (2)隨證加減:

  寒溼瀉:加揉外勞宮100次,推上三關300次,再補脾經 100次。

  溼熱瀉:加清牌經200次,清大腸200次,清小腸2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

  傷食瀉:加補牌經300次,補大腸200次,推三關300次;按揉脾胃俞穴各1分鐘。

  脾腎陽虛瀉:加補牌經300次,補腎經300次,補大腸200次;按揉腎俞穴1分鐘,橫擦八s穴以熱爲度。

  【注意事項】

  1.推拿雖可醫治嬰兒腹瀉,但僅侷限於胃腸消化功能紊亂而致的腹瀉和單純的輪狀病毒性腹瀉,無明顯脫水和酸中毒的患兒。

  2.對腸道感染而引起的菌痢,應首先給予抗生素治療。

  3.對患兒應控制飲食,患兒每次便後須用溫水洗淨肛門,勤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4.應注意合理餵養,哺乳或餵食儘可能做到定時定量,添加副食品不宜太快,品種不宜太多。並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腸道疾病

寶寶常腹瀉,發育會遲緩

聽到小寶寶又在哭鬧,媽媽趕緊來到小朋友身邊,細心檢查後,發現寶寶又拉肚子了,這已是今天第十次拉肚子,而且大便呈現「蛋花湯」的樣子,真是讓媽媽手足無措!嬰兒常發生以腹瀉爲主的腸胃功能疾病,而且主要發生於三~五歲的寶寶身上。最常見的腹瀉原因是之一,是媽媽將餵食寶寶的牛奶泡得過濃,或是寶寶喝了過量的牛奶,如此形成的「慢性腹瀉」,長久下來會讓寶寶營養失調,身體發育遲緩。腹瀉的原因如果是由細菌、病毒感染而起也是嬰幼兒常見的情形。其中又以一種長得像輪子狀的「輪狀病毒」感染爲多數。感染病毒的寶寶大便次數多達十餘次甚至更多,且大便中多伴隨著大量的水份,因此若腹瀉情形嚴重,會導致寶寶脫水,甚至休克的現象。要預防寶寶腹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母乳來餵哺小孩。因爲母奶容易消化,而且具有免疫細胞及抗體,所以吃母奶的寶寶比較少拉肚子;即使拉肚子,也很少會引起長期的慢性腹瀉。另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防治辦法,注意雙手的清潔、奶瓶的消毒工作。沖泡好的牛奶也不宜放置過久,以免孳生細菌。如果開始要讓小朋友攝取副食品時,要記得把握由單項、少量開始添加的原則。如果小孩已有腹瀉的情況,也不用擔心,只要適當的減少進食,飲食也宜選擇容易消化的食品,例如嬰兒可食用去掉不容易消化的乳糖的醫用奶粉;較大的孩童則可食用不油膩的稀飯、饅頭。

 治療一般嬰兒腹瀉的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級脂肪酸刺激腸壁,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腸內容物發酵的產物促使腸道蠕動增加。換言之,即給以清淡飲食,以利腸道修復。

  胡蘿蔔常用作治療腹瀉的食物。使用時需將胡蘿蔔製成泥,再加水成胡蘿蔔湯。500克胡蘿蔔製成湯1000毫升,約4飯碗。這種胡蘿蔔湯所含熱能較低,每1000毫升約爲300千卡,含脂肪也極低僅0.2%,又富有礆性,含有果膠,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所以小兒腹瀉初期,如以胡蘿蔔湯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少,且富有礆性,含有果膠,有吸附作用,所含鞣酸又具有收斂作用,而且所含的熱能、脂肪均較低,也符合治療腹瀉的原則。食用時,將蘋果用肥皂洗淨,切成兩半,用湯匙輕輕將蘋果肉刮成泥,邊刮邊餵給病兒即可。

  這種飲食治療,因熱能很低,其他營養素含量也很少,食用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病兒的營養狀況。當腹瀉減輕時,即應根據實際情況改用其他飲食,如米湯、沖淡的脫脂奶、酸奶等,由淡而濃,使腸道有一個恢復功能的階段。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