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infantile diarrhea)

時間: 2011-03-18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糞便常規、腸道菌羣分析、大便酸度、還原糖和細菌培養。

  2、十二指腸液檢查,分析pH值、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腸激酶及血清胰蛋白酶原以判斷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測定十二指腸液的脂酶、膽鹽濃度以瞭解脂肪的消化吸收狀況,還可進行細菌培養和寄生蟲卵的檢測。

  3、小腸粘膜活檢是瞭解慢性腹瀉病理生理變化的最可靠方法,必要時還可做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功能試驗、X線、結腸鏡等檢查綜合分析判斷。

  診斷注意尋找病因,排出消化道外感染引起的腹瀉。先從病史中瞭解餵養情況、不潔食物史、疾病接觸史、食物和餐飲具消毒情況,以區別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腹瀉。其次注意發病季節和地區。我國北方3~7月份的腹瀉多由於大腸桿菌引起,而8~12月份的病例多系病毒所致。有條件者應作大便培養、電鏡檢查或病毒分離。

  輸液前應根據病史和體徵表現分析判斷脫水的程度和性質。須詳細詢問:病前和病期中的餵養情況、喂水量和是否含鹽;腹瀉和嘔吐的日數、每日次數和性質;入院前輸液次數、種類和量;小便量、色和入院前最後一次排尿時間。據此,結合體徵發現,估計脫水的程度和性質。對重症或不易判斷者,應測血清鈉、鉀、氯化物和血氣分析,或測二氧化碳結合力。出現驚厥時可測血清鈣。注意必須根據病史和臨牀表現對水分、電解質紊亂進行分析,不可單純根據化驗結果進行補液。以便作出正確判斷。心電圖檢查有助於瞭解血鉀情況。低鉀時T波平坦,然後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現U波,有時與T波融合。嚴重低鉀時可出現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個別重症有心室纖顫。區別幾種不同病原所致腹瀉的臨牀特點以利診斷。

  1、輪狀病毒腸炎(1)起病急,秋冬季節發病多,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2)潛伏期1~3天,多發生在6個月-24個月嬰幼兒。

  (3)起病1~2日即開始排水樣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時呈白色米湯樣或清水樣,粘液少,很少腥臭味,鏡檢白細胞極少或無。

  (4)無明顯中毒症狀,腹瀉嚴重者發生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5)抗生素治療無效,病程約5-7天。

  2、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1)多起病較緩,開始輕型,不發熱,很少吐。逐漸發展嚴重,嘔吐和低熱常與脫水同時出現。

  (2)四季都有發病,但5~7月分最多,多見於1歲到2歲6個月嬰兒。

  (3)大便多呈蛋花湯樣,色淡黃,有時粘液較多,偶見血絲,有腥臭味。鏡檢有脂肪滴、粘液和少許白細胞。

  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1)起病急,高熱、中毒症狀重,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裏急後重,重者可休克。

  (2)潛伏期長短不等,四季均可發病,夏季較多。

  (3)腹瀉頻繁,大便呈粘液狀,帶膿血,有腥臭味。鏡檢大量白細胞和數量不等的紅細胞。

  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1)散發或爆發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以6-9月份爲多。

  (2)大便開始爲黃水樣便,後爲血水便,有特殊臭味。鏡檢有大量紅細胞,無白細胞。

  (3)伴有腹痛,併發症以溶血尿毒症綜合徵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見。

  5、空腸彎曲菌腸炎(1)多見於6個月到2歲的嬰兒,夏季發病多見。

  (2)平均潛伏期3~5天,如感染量小,潛伏期延長。

  (3)糞便爲粘液便或膿血便,有腥臭味。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和少量紅細胞。

  (4)腹瀉前可有發熱、腹痛等前驅症狀,偶可出現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6、鼠傷寒沙門菌小腸結腸炎(1)起病急,發熱、病情輕重不一。

  (2)多見於新生兒和小於1歲的嬰兒。以6-9月份發病較多。

  (3)糞便性狀多變,爲黃綠色、深綠色水樣、粘液樣或膿血便。鏡檢有多量白細胞和紅細胞。

  (4)重者易併發敗血症、休克、DIC等。

  7、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1)多發生於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之後。

  (2)起病急,中毒症狀重,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循環衰竭。

  (3)腹瀉初期大便呈黃綠色,3~4日後多變爲有腥臭味的暗綠色水樣便,每日可達10~20次或更多。

  (4)大便中常見灰白色片狀僞膜(將少量大便放在生理鹽水內,可見僞膜漂浮水上),對臨牀診斷有幫助。大便粘液塗片可見多數膿球和革蘭氏陽性球菌。培養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8、真菌性腸炎(1)多數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史或營養不良。常併發於其他感染或腸道菌羣失調。

  (2)大便每日3~4次或稍多,黃色稀水樣,偶呈豆腐渣樣,有的發綠,泡沫較多,帶粘液。大便鏡檢有真菌孢子及菌絲。

  (3)病程遷延,常伴鵝口瘡。

  鑑別診斷一、大便無或偶見少量白細胞1、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溼疹,生後不久即出現腹瀉,除大便次數增多外,無其他症狀,食慾好,不影響發育。近年來發現此類腹瀉可能爲乳糖不耐受的一種特殊臨牀表現,添加輔食後,大便即轉爲正常。

  2、導致小腸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的各種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瀉,原發性膽酸吸收不良,過敏性腹瀉等,可根據各病特點進行糞便酸度、還原糖試驗等檢查方法加以鑑別。

  二、大便較多白細胞者1、細菌性痢疾嬰兒痢疾表現多不典型。常無膿血便,臨牀呈一般腹瀉的表現,較難鑑別。應注意流行情況,常能問出接觸史。排便前常哭鬧,顯示裏急後重。仔細觀察可見患兒大便頻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時可見水樣便糞質中混有膿血,鏡下有較多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而大腸桿菌腸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達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見,但極少稠膿,偶有少數白細胞與紅細胞,應培養鑑別。

  2、嬰兒出血性腸炎起病與大腸桿菌腸炎無異,但治療後腹瀉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脹較重,高熱、頻繁嘔吐,重者吐咖啡樣物。大便早期呈水樣,潛血試驗陰性,以後出現典型的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脫水重,可早期出現休克。中毒症狀重者可昏迷、驚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