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痛經的治療經驗

時間: 2011-12-17

    婦女在經期前後或經期出現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稱痛經。一般多好發於青年婦女或青春期少女。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嚴重者甚至可以影響到工作和生活。

    那麼痛經是如何產生的呢?原來痛經可以分爲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沒有器質性病變,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前列腺素釋放有關。而繼發性痛經則是由於手術、分娩、流產、經期劇烈運動等原因造成女性生殖器官的炎症、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病變而引起的。

    青春期少女的痛經多屬於原發性痛經。由於子宮尚未發育完全,宮頸內口或宮頸管狹窄,子宮位置過度後傾後屈,經血流通不暢,使子宮必須加強收縮才能排除經血,子宮肌痙攣性收縮,導致組織缺血引起疼痛。在大量經血排出後疼痛即消失,因而痛經多發生在經期的第一、二天。此外,精神過度緊張、敏感、勞累、受寒、生活習慣突然改變、健康狀態不良等,也可以引起子宮的痙攣性收縮,導致痛經。另有一種較特殊的情況:子宮內膜整塊剝脫,排出不暢引起的痙攣性收縮而導致的痛經,稱膜樣痛經。

    原發性痛經主要表現爲初潮後,經期的第一、二天下腹或腰骶部放射性疼痛,一部分人在經前一、二天即開始疼痛,有些患者伴噁心、嘔吐、尿頻、蒼白冷汗,必須臥牀方能有所緩解。膜樣痛經則在經期3~4天疼痛最劇烈,膜狀物排出後疼痛隨即消失。

    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原則是精神治療與藥物治療並重。經期注意勞逸結合及經期衛生,避免劇烈活動、情緒波動、注意保暖等。適當應用止痛藥物如:複方顛茄片、阿司匹林等。激素治療主要應用於已發育成熟的青年婦女,對青春期少女不宜使用。祖國醫學經過上千年的醫學實踐,對於治療痛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中醫認爲痛經主要是由於血淤停滯、淤阻胞宮、胞脈,使經行滯澀,不通則痛。治療上以理氣活血、行淤止痛爲治則。常用藥物如:血府逐淤湯、八珍湯等。

上一篇:女人痛經的原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