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女性在婚姻中注意事項

時間: 2011-12-31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我媽媽現在是更年期,經常爲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別理她,更年期”“我快到更年期了,真害怕呀!”可見,更年期是女性的“多事之秋”,許多女性談“更”色變,而更多的人對處於更年期的女性的心理和行爲無法理解。究竟什麼是“更年期”?更年期女性到底有着怎樣特殊的心理表徵?
        其實,更年期是人生的一個過渡時期,標誌着壯年向老年的過渡,一般約從45~50歲開始。更年期來得早晚、持續時間長短有其個體差異。所謂更年期綜合症是指婦女在圍絕經期或其後,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或喪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代謝障礙爲主的一系列症狀,主要表現在:頭痛、眩暈、心悸、呼吸不暢、失眠多夢、耳鳴、眼花、陣發性全身發熱、面部潮紅、渾身痙癢、四肢麻木、食慾減退、胃腸功能紊亂、停經等生理功能失調的現象,同時伴隨體力和精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煩躁、敏感、多疑、情緒易波動、緊張、焦慮、抑鬱、不能忍受孤獨等心理改變。
        更年期女性處於人生旅途中的一個交叉點,既要應付外界的各種壓力,又要料理家務、服侍老小,還要面對許多的不適應:許多婦女覺得體力、精力、記憶能力、反應能力、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能力都逐漸下降,特別是絕經期的生理信號,使她們猛然覺察到“不再年輕”和“今不如昔”,心理上產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而家庭生活在這段時問內也從穩定期(從有子女至子女成年以前)轉入了離巢期,子女多數已經成年,他們大多是結婚,或者是離家獨立生活,這對於那些習慣於母親角色的慈母來說是重大的打擊;在工作中,她們會遇到年富力強的年輕同事的挑戰和競爭,有些原來是她的學生或下屬,現在竟成了她們的上司和領導,她們也不太容易適應日新月異的新技術和新操作,從而容易形成心理刺激,產生情緒波動,加重內分泌失調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可見,更年期綜合症的出現,精神因素在其中起着較重要的作用,情緒可影響生理功能,並造成功能紊亂。因此,在預防和減輕更年期症狀問題上,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加強更年期婦女對自身心理的有效干預。
一、 更年期不是衰老的象徵,只是一個生理特徵。
         許多更年期女性在潛意識中錯誤的認爲更年期意味着肌體完全衰老,疾病必然出現,自己成了“不中用”的人,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其實更年期並不是衰老的象徵,而是女性從生長髮育成熟轉向衰退的轉折時期,是與女性“青春期”、“懷孕期”一樣地生理期。更年期症狀多從40歲開始,有的持續1~2年,也有的長達5~10年。隨着人類壽命普遍的延長,現在女性平均壽命爲78~84歲,這就意味着婦女的l/3人生將在絕經後度過,這一時期出現的機體功能失調並不一定都是疾病。即將進入和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對此必須要有科學的認識和理解。必要時可及時就醫,進行醫學檢查和諮詢。一方面,通過醫生的檢查和治療,可以及時幫助機體恢復功能;另一方而,也可瞭解到更年期生理、心理變化常識和防護知識。
         爲了提高認識,更年期婦女還應該多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認識到更年期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美好的一而;更年期既是女性體力和精力逐漸下降的時期,也是事業上較爲興旺的時期。它表現爲婦女在這一時具有較豐富的經驗,較淵博的專業知識,較熟練的技巧,因而在工作單位裏,常常是受人尊敬並得到重視的時期。更年期的婦女應該學會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身發展的規律,正確地估價自己,消極地認知和情緒只會帶來消極地結果,切忌妄加猜測,那樣只會導致心理失衡;而精神上的不安定則轉而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機體的功能失調更趨惡化,逐漸形成惡性循環,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影響。
二、提高自我心理調節和情緒控制能力。
          更年期時,大腦皮層功能有些失調,反映到心理活動時,常表現爲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情緒低落、絮叨多語,或無端煩惱和恐懼。而這些消極情緒不僅會給自己和周圍人造成煩惱,而且還會削弱機體的免疫與防禦機能,各種軀體疾病就會乘虛而入,損害身心健康。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更年期的生理衛生,更應重視更年期的心理衛生,加強自我調適。
         醫學研究證明,女性更年期症狀的發生及症狀的輕重程度與性格有關、與情緒穩定性及自控力有關。性格開朗樂觀、心情舒暢、情緒穩定、自控能力較強的人,能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調節,增加刑內外不良因素或不適的抗力,可以不出現更年期症狀,即使出現症狀也較性格內向、情緒不穩、自控能力差者要輕。即心理、社會因素在更年期症狀的發生及嚴重程度上,起着重要影響作用。
          因此,處於更年期的婦女無須恐懼擔憂,做到既認真對待又不驚慌失措,從諸多症狀的壓力下解放出來,不能自以爲處於更年期便可以隨意對他人發脾氣。當情緒不佳時,積極尋找適合解除自己精神緊張及壓迫感的方法,比如積極參加戶外活動、集體活動和社區活動,增添生活樂趣,增加與人交談的機會,對生活充滿信心,遇事放寬心胸,使不良情緒得到宣泄,使精神上的疏懶感、孤獨感和煩躁感得到改善。大部分更年期婦女通過合理綜合措施,如合理飲食(低脂.低糖.高蛋白),加強鍛鍊(如練氣功.跳舞等),避免不良情緒,主動調節心理狀態,保持心理平衡和青春活力,可以推遲或減少更年期的症狀。人過中年畢竟不是豆蔻年華,凡事要量力而行,不要自我期望過高,使自己體驗不必要的失敗感及超越身體條件而蠻幹,危及身心健康。
三、處理好與同事、鄰里和家庭之間的關係。
        更年期既然是人生必經的重要時期,其表現出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也必然會影響到家庭成員及周圍的親戚、朋友和同事。
        50歲是女性更年期的中心年齡,由於生理和心理變化,不少女性在更年期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與人打交道,猜疑心很重,常常把人際關係搞壞,甚至妨礙了事業的發展和家庭和諧。尤其對幹部、教師、科技人員等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她們的事業心和成就感往往比較強,工作壓力大,而更年期造成軀體的不適又影響其工作的完成,這必然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從而又對更年期的生理產生影響。而對於那些剛退休的女性,由於失去事業的寄託,往往會產生失落感、無價值感,從而加重她們的抑鬱感受。
        所以,作爲朝夕相處的家庭成員,更應對更年期女性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有所瞭解和正確對待。如果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出現某些症狀,應該給予她們多一份的體諒、多一份關心、多一份寬容;對於她們的性格變化、情緒波動、苦惱煩躁、憂怒不適等要儘量疏導、化解,幫助她們做好心理調適。另外,鄰居和同事們也應瞭解更年期女性的主要表現,在工作上、生活上多給予她們關懷和照顧,使他們避免過重、過累、過度緊張的工作勞動;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給她們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
四、規律生活、科學飲食。
         常言道,“生活有節,起居有常。”健康地生活方式對心理也會產生積極地作用。更年期女性應堅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定時起居,每晚保證7~8小時的睡眠,有條件者在午飯後再睡0.5~1小時;按時定量用餐,避免過飢和過飽,特別是晚間不飲用濃茶或咖啡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做到勞逸結合,積極休息,每工作或學習1~2 小時後,應休息10~15分鐘;有計劃地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或體力勞動,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可適當地參加一些鬆弛精神和體力的活動,如讀書、繪畫、養鳥、栽花、下棋等。這樣,生活既規律、又充實,富有樂趣。
         更年期婦女對食物與營養的要求,一方而與其他年齡段有共同點,需要攝取平衡飲食;另一方而,作爲一個特定人羣,還有其特殊營養需求。婦女絕經早期,隨着雌性激素分泌減少,骨密度迅速下降、尿鈣排出增加,骨質疏鬆發生機率比同齡男子高出數倍,故應注意補鈣。含鈣的最佳食物來源是奶類,其次是海帶、深綠色葉菜、豆類、蝦皮等含鈣量也很高。對於不能接受乳品的人,可採用鈣強化食品或補充鈣劑。服用碳酸鈣時可以隨鍵補充,以提高吸收率。
          蔬菜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多吃蔬菜、水果對更年期女性的健康和預防疾病有着極爲重要作用。
         近年來,醫學證明了植物雌性激素可平衡體內激素,改善更年期綜合症,同時具有抗氧化、抗類風溼、抑制細胞的異常生長等作用。含有雌激素樣作用的植物有300多種,如蘋果、胡蘿蔔、燕麥、橄欖、土豆、大豆、茶草藥有當歸、葛根、補骨脂、蔓荊子、升麻、甘草等。其中大豆富含植物激素,作用最爲顯著。
總之,更年期女性只要心理健康,就意味着黃金般的第二人生。即將進入和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女性朋友們,只要你們學會了自我心理調適,就能安然地度過更年期,迎接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