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氣溫急升當心中風

時間: 2011-01-13

   最近,我國的很多城市出現了氣溫持續升高,北京雖然不在溫度最高的“熱圈”之中,但是,現在的氣溫忽高忽低,低的時候會有點涼意,而高的時候稍稍活動一下,身上就不停地出汗,兩天之間的最高溫度能相差近10℃,醫生提醒,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們更應該注意生活方式,尤其是老人,在氣溫驟然升高時,要留神中風的“不請自來”。

  ■夏季也是中風高發期

  據介紹,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有兩個中風高峯期,一個是氣溫在0℃以下的隆冬,還有一個就是現在氣溫在32℃以上的盛夏。有資料顯示,氣溫在32℃時中風的危險便上升60%,而且氣溫越高,危險性越大。

  天熱容易中風,首先是因爲人體對體溫的調節主要靠汗液的蒸發。氣溫在32℃以上時,每天人體大約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人體的這種反應雖然可以讓體溫隨之降低,但對老年人相對脆弱的心臟來說有點負擔過重。而且在排汗時加速了血液循環,不僅可使血壓升高,引起出血性腦中風,而且在體內水分補充不足時,也可能造成血液黏稠,誘發缺血性腦中風。另外,人體大量排汗時可能使有限的血液紛紛涌向皮膚,造成大腦血流量的銳減,進一步加劇缺血,從而誘發腦梗死。

  ■照顧老人,注意發現不良徵兆

  對於預防“熱”中風而言,要特別注意發現老人行動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儘早發現中風前的徵兆。有的老人在夏天不熱的時候就開始“喊熱”,這其實是他們的散熱機制或對熱的適應性較差的表現。因爲熱適應較差,不少老年人在一般人還不覺得天氣太熱的時候就埋怨天氣太熱,這部分人應該被列入預防“熱”中風的重點對象,尤其是其中有過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病史者,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天熱時如果老人忽然出現症狀輕微的頭痛、頭昏、頭暈、半身麻木痠軟、頻頻打哈欠,家屬和本人都不要因爲睡覺不好或過度勞累來自己解釋,以爲這不是什麼問題。其實,這可能就是中風的先兆,應該及時就醫。

  ■熱天生活多多注意

  夏天要多喝水,老年人尤其要做到主動喝水。因爲不顯性脫水或天熱出汗,夏天老年人經常處於輕度脫水狀態,但是老年人的口渴中樞比年輕人要遲鈍,所以不渴並不等於不缺水,而應以每天尿量不少於1000毫升爲準,量出爲入,以保證有充足的血溶量使血液得以稀釋,維持人體充足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排泄毒物、減輕心臟和腎臟負擔。

  不過,喝水也要講科學,不能渴了就“咕嘟咕嘟”喝個沒完,暴飲不僅稀釋胃液,降低消化道里的消化液殺菌能力,而且一下子吸收太多水分,心臟負擔也會增加。一般早晨起牀後先喝一杯涼開水,白天多喝些白開水,一天需求量6到8杯,分次飲用。

  夏天應該多吃一些含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百合、萵筍、蘆筍、蘆薈等等。這些食物都屬於苦味食物,能增進食慾,清心醒腦,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

  另外,夏季出汗多容易丟失津液,所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也有好處,如番茄、草莓、葡萄、山楂、獼猴桃之類,可以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若在菜餚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將上述各種食物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則可充分滿足心臟和脾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除了一日三餐外,還要注意從蔬菜、水果中額外補充維生素,鈣丟失多的人還要補充優質鈣製劑。

  夏天的居住環境也同樣需要注意,最理想的溫度是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5到7℃。老人體溫調節能力差,應儘量少在空調房裏待太長的時間,更不能貪圖一時涼快,在睡覺或是活動出汗後對着風口吹。

  在高溫環境裏,人體營養物質消耗相當大,老人特別應該歇夏,保持充足睡眠,有條件還可午睡。衣服選擇透氣性好的,晚上入眠之前洗個溫水澡。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