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儘早把符合政策農轉非的老年人納入社保中來

時間: 2011-09-17

經濟發展了,但經濟發展帶來成果卻不是每個普通老百姓所能享受得到的,現在有一部分爲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墊腳石的人們被遺忘掉了。

   在計劃經濟那個年代,國家提倡的是貢獻,工作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都是爲人民服務的。在十年動亂期間,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廠礦、企業、機關吃着農民種出的糧食可以停產、停工鬧革命。農民卻在面對黃土背朝天辛勤的勞作着,把打出的糧食最好的交予國庫,寧可吃變黴的地瓜乾和糠、菜來維持國家機器的運轉。可現在他(她)們變老了,失去了勞動能力,在農村的還好,國家每人發給40~60元的生活養老金和農村土地收益的分紅。但在改革開放之後有一部分符合農轉非政策的家屬,失去了農村戶口,轉爲非農業戶口。現在這部分人既不能享受退休人員的待遇,又享受不到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補貼和原籍農村中的土地收益分紅。她(他)們真正成爲了被社會所遺忘了的人:她(他)只看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卻享受不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只感到了物價飛漲帶來的疼處。

    說到這裏,還是國民收入分配的問題。經濟發展了,經濟發展的成果應該讓所有普通老百姓都能享受的到,特別是那些爲共和國穩定和發展做出犧牲的農民兄弟們。“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都是爲人民服務”,最後也應該落實在“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都會得到社會的生活保障”,才能真正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社會分工的不同的含義。說句公道話,對那些改革開放後符合政策農轉非的老年人,國家的養老政策不應該忘掉他們,也應該把她(他)儘早納入到社保中來,以體現出社會分配的公平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