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死亡教育

時間: 2011-01-08
       死亡教育是有關死亡知識的社會化、大衆化的過程。死亡教育是實施臨終關懷的先決條件。

  老年人與其親屬是死亡教育中比較特殊的對象,亦是最需要立見效果的對象。老年人應各盡各種生命力量來抗衰老,延緩衰老,調節好自己,與死亡作鬥爭。著名的健康學教育專家黃敬亨教授認爲,對老年人進行死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

  1.克服怯懦思想

  目前,在老年人中,自殺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自殺的本身就是怯懦的表現,從一定意義上講,生比死更有意義。

  2.正確地對待疾病

  疾病是人類的敵人,它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存。和疾病作鬥爭,某種意義上是和死亡作鬥爭。積極的心理活動有利於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緒、樂觀的態度和充足的信心是戰勝疾病的良藥。

  3.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任何人都不是爲了等待死亡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因此,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每個人心理活動的關鍵。生活、學習、工作、娛樂才構成了人生的意義。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爲,提出生命有盡,可以使人們認識到個人的侷限性,從而思考怎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怎樣去度過自己的歲月。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死”的思考,實際上是對“整個人生觀”的思考。

  4.心理上對死亡做好充分準備

  當人們步入老年期以後,面臨的是走向人生的終極――死亡。人們追求優生、優活,也希望善終、優死,即使臨近暮翁、瀕死也不遜色。怎樣儘量使自己剩餘的時間過得有意義?認識和尊重臨終的生命價值,這對於臨終的老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死亡教育的真諦所在。

  雖然人們都明白“人生自古誰無死”的道理,但是要做到很安定地對待死亡,從心理上接受死亡、戰勝死亡,並不是容易的事。對老年人進行死亡教育並不是讓他們去掌握生死學的艱深理論,亦不必將有關死亡的所有問題全部講清,而重點在於瞭解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宗教背景,其原先對死亡有什麼看法,現面對死亡或即將喪親的情況下,最恐懼、擔心、憂慮的究竟是什麼?根據他們的有關情況,運用生死學的知識,幫助老年人解決對死亡的焦慮、恐懼和各種思想負擔,使其能坦然面對可能的死亡,同時使老人家屬有準備地接受喪親之痛。

  總之,要根據老年人不同的年齡、性格、職業、家庭背景等因人而異地開展死亡教育,培養老年人成熟、健康的心理品質。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