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疏導

時間: 2011-03-09

1.   心理疏導工作內容

1)   宣傳心理保健的知識,勸導老年人自己進行心理調適

   生老病死是世間萬物發展的規律。老年人在完成了自然界交給的任務(生兒育女)和社會交給的任務(離退休)後,應該進入頤養天年的輕鬆境界,老年人不宜再給自己增加太多的負擔,制定更多地計劃和更高的目標,如果老年人身體和精力尚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此種情況應該給與鼓勵。老年人進行心理調適主要是從社會角色的定位上,給自己找到恰當的位置,無論過去從事什麼工作,擔當什麼樣的領導職務,都要使角色轉變到實際情況上來。這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第一步,如果角色定位不能轉變,感到自己仍然在原來的崗位上,但卻沒有人像過去自己在位時的熱情和關照,經常感到“人走茶涼”,這樣會有較大的失落感,給心理調適帶來困難。

2)   保持心理活動適度 

    老年人心理護理的目的應是老年人長時期的把心理活動保持在一個相對適度的狀態,是老年人愉快的、有所作爲的度過晚年,繼續在社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養老護理員要尊敬老年人、關心老年人、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給與護理干預,並儘可能多地給與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保持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上的良好狀態。

3)   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

     社會的支持是很多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如經常組織老年人在一起進行文藝體育活動、談心、書畫練習等。養老護理員應經常和老年人談心並鼓勵老年人多參加有益的活動,不斷擴大人際溝通的範圍,讓老年人相互交流,這有益於老年人之間加強溝通,宣泄煩惱,分享快樂。

4)   子女應依法負擔老年人的贍養義務

   這是無條件的,但還應該從心理上多關心和照顧老年人,否則老年人仍會感到孤獨、無助。如果因工作的需要、學習的需要與老年人分居兩地,要經常到老年人的住處探望,有孫輩的應多讓他們與老年人相聚,以滿足老年人享受天倫之樂的心理需求。

5)   消除老年人的隔離感

對空巢家庭或獨居的老年人,對聽力、視力有明顯下降的老年人,在本來就孤獨的情況下,態度越發冷淡,心情也越發寂寞,對這種老年人,養老護理員應採取相應措施,相應的改善他們的聽覺、視覺,並經常和他們談心,鼓勵他們走出個人世界,重建生活信心,融入正常的人際交往中。

6)   積極採取社會措施

    社會應發動更多的義工,用儲存勞動工時的辦法,發動社會力量幫助老年人。

2.   臨終老人的心理和社會需求

1)   臨終老年人心理表現

a、  恐懼 老人生病後,特別是患有當前認爲不可治癒的疾病時,對死亡的恐懼感會加重,而且老年人自己的想象常常比實際情況更可怕。這種心理可以稱爲臨終恐懼,這是很自然的,是每一個人求生本能的反應,但如果沒有處理好,由此產生的恐懼感會使老年人喪失戰勝疾病的信心,還可能導致一些人輕生或自殺。

b、  對子女的眷戀情感加深  如果老年人的子女工作、學習都比較理想,身體也比較健康,一般來說,老年人的擔心相對會少一些;相反,如果子女學習工作都不甚滿意、身體不好或有殘疾,會使老年人放心不下。如果子女又不在身邊,思戀之情在臨終前更加強烈,可能超過對自己身體的擔心。由此產生的焦慮也是極爲常見的心理現象。 

c、  臨終前對配偶的擔心   有的老年人感嘆“誰先走誰幸福”,這裏的“走”是指死亡。如果配偶身體尚可,有一定經濟收入,醫療條件有所保證,臨終老年人會安心一些,如果留下的老年人經濟條件較差,身體欠佳,這會對臨終老年人構成較大的心理壓力。

2)   滿足臨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a、  營造良好的修養環境

b、  給與積極的心理支持

c、  創造子女團聚的機會

d、  正確對待宣泄

e、  尊重風俗習慣

上一篇:亞健康,go away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