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及介入治療

時間: 2011-05-26

  

  腦血管病是指腦部動脈或支配腦的頸部動脈發生病變,從而引起顱內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受損的一組疾病。臨牀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和偏癱爲主要表現。

•  腦血管病種類

  腦血管病按其進程,可分爲急性腦血管病和慢性腦血管病兩種。急性腦血管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腦拴賽、高血壓腦病、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腦血管病包括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病性癡呆、腦動脈盜血綜合症、帕金森式病等。我們通常所說的腦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腦血管病,發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慢性腦血管病病程長,易被人忽視。

  腦血管病按其性質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缺血性腦血管病,臨牀較多見,約佔全部腦血管病人的 70%~805 ,是由於腦部動脈硬化等於原因,使腦部動脈管腔狹窄,血流減少或完全阻塞,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受損而發生的一系列症狀。另一類出血性腦血管病,多由長期高血壓、先天性腦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於長期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壓迫腦組織,血液循環受阻,病人常表現腦壓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狀。這類病人約佔腦血管病的 20%~30% 左右。

  腦血管拴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多見於中老年人,無顯著性別差異。它是由腦血管壁本身的變化引起的。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硬化腦部動脈硬化。由於腦部動脈,管腔內膜粗糙、管腔變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集聚性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內凝聚集成塊,形成血栓,使血管壁閉塞,血流中斷,從而使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發病。

  腦血管被血流中所帶的栓子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腦病血管病,叫做腦栓塞。由於栓子阻塞了腦血管造成血流中斷,局部腦組織區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症狀。這種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 40 歲以下的青壯年多見。起病急驟,常於數秒鐘至 2~3 分鐘達到高峯。

  動脈硬化性腦梗塞,又稱動脈硬化血栓形成性腦阻塞。是腦部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腦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急性腦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腦組織缺血壞死。患者可出現偏癱、失語等腦局竈性損害症,屬缺血性腦血管病。以老年人多件。高脂飲食,糖尿病,吸菸等患者中發病率較高。

•  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

  近年來,微創傷介入療法治療腦血管病成爲醫學臨牀的研究熱點。主要包括顱外頸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瘤,腦東筋脈畸形和硬腦膜動靜脈瘻。

•  頸動脈的介入治療

  頸動脈狹窄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介入治療法採用頸動脈支架和遠端保護傘。製造頸動脈支架的材料最常用的是鎳鈦超彈合金,採用自膨脹支架擴張方式,這一點對放入頸動脈位置處的支架至關重要。採用頸動脈支架介入治療時,最大的風險使術中血栓形成活硬化斑脫落。脫落後的斑塊會造成腦栓塞。採用遠端保護傘的目的是防止脫落後的斑塊進入腦部。遠端保護傘在頸動脈支架術前,放入狹窄病變部位下游,可有效將產生的塊狀物濾住。常用超彈性鎳鈦合金作爲遠端保護傘的骨架材料,多孔高分子膜作爲覆莫材料保護傘狀型和蝶網狀結構。

•  顱內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

  顱內動脈狹窄的微創傷介入治療由於專用顱內支架及傳輸系統的研製成功,近年來活得越來越多的應用。與冠狀動脈相比,顱內血管更迂曲複雜,血管周圍缺少組織支撐,因而需要極高柔軟性和順應性,同時又具有一定支撐力的支架及適應顱內血管系統的輸送器。目前用於顱內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的顱內動脈支架主要採用球囊括張的方式放入病變區。

•  顱內動脈瘤的介入治療

  顱內動脈瘤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其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很高,達 25% ― 60% ,死亡的主要原因爲出血及早期併發症。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特別是寬頸動脈瘤最有效的方法是顱內支架結合電解可脫卸彈簧圈法( GDC )。該方法利用支架作爲載瘤動脈支撐物,使彈簧固定在動脈瘤內而不突入載瘤動脈或發生位移,並且有利於達到緻密栓塞。支架設計可採用球囊括張式結構或自膨脹式結構。血管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安全性及總體療效以達到甚至超過了傳統開顱術。這一技術已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接受和迅速推廣。在一些腦血管病治療中心,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比例以高達 90% 以上,成爲首選的治療方法。目前該技術的進展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究以解決寬頸動脈瘤的治療。一方面,通過改進或研究新的栓塞材料,來提高寬頸動脈瘤的治療率,另一方面,通過支架改進,提高支架在顱內應用的安全性。總之,採用微創傷介入法治療腦血管病,會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將成爲及心臟病介入治療後最主要的介入治療領域。

下一篇:腦萎縮的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