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世界》:科學運動,遠離癡呆

時間: 2011-01-21

癡呆是由各種原因造成人的智能全面減退的臨牀綜合徵,因其帶來的巨大社會負擔已成爲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在發達國家,癡呆是繼心臟病、癌(抗癌產品,抗癌資訊)症、中風後的第4位死因。隨着世界人口的日益老齡化,老年(老年食品)(老年營養產品,老年營養資訊)期癡呆發病率逐年增高,逐漸成爲人類健康(健康食品)的一大威脅,已成爲我國不可忽視的衛生和社會問題。老年期癡呆是一個泛指的概念,包括了幾種不同原因所致的癡呆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老年性癡呆;其次爲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 ,VD)。

  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是因1907年由德國的神經病學家兼神經病理學家阿洛伊思?阿爾茨海默所報道而得名。目前,全球估計有1500萬人患此病, 並且這個數目還在上升。該病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不僅嚴重損害病人的健康與生命質量,也給家屬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關注。

  概括地說,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以進行性癡呆爲特徵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目前具體致病因素尚無定論。老年性癡呆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病人最早表現爲短期記憶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隨着時間的推移症狀逐漸加重,認知能力、情緒和個性產生明顯變化。主要症狀可歸納爲以下幾點:記憶障礙,以記住新知識能力受損和回憶遠期知識困難爲特點;認知障礙,患者判斷力差、概括能力喪失,解決問題能力、個人之間交往技能及邏輯推理能力都進行性受損;語言障礙,由初期的找詞困難逐漸發展爲對言語不能理解,不能準確的交談,最後處於緘默無語狀態。此外還可出現視空間技能障礙及失認症狀,可以表現爲不能臨摹圖形,在熟悉的環境中迷路,如在家中找不到自己的臥室等等。40%的患者可出現抑鬱症狀,常因失去對人生價值、倫理道德準則的正確認識而發生異常的越軌行爲。老年性癡呆患者病程一般爲十年左右, 疾病後期,患者自理能力越來越差,長期記憶力喪失,精神錯亂時有發生,最終對整個身體機能失去控制,不得不在病牀或輪椅上度過餘生,常因身體機能衰竭,以及因癡呆導致的意外災害或併發症(褥瘡、肺炎等)死亡。

  對於老年性癡呆目前尚無特異有效的治療方法,臨牀的干預措施主要是爭取早期確診,然後採取多種手段以期延緩疾病的進展。臨牀上除了根據患者症狀做出診斷外,還有許多量表可用於評價老年性癡呆的癡呆程度。影像學方面,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老年性癡呆,它不僅可以較爲明確地顯示出微小的梗死竈,幫助排除血管性因素,還可以用於監測老年性癡呆後期的腦萎縮程度(圖1,2)。另外,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項檢查技術,它可以通過檢測組織細胞代謝情況來評定該組織功能狀態,與普通CT、核磁檢查相比,具有早期、敏感的優點。對於老年性癡呆患者,PET腦顯像主要表現爲大腦皮質代謝減低(圖3,4)。

  有學者指出, 對於老年性癡呆最好的治療是力爭預防本病的發生。但是要做到這點, 也有很大困難, 因爲首先該病病因不明確, 其次其發病機理複雜。幾年來,老年性癡呆相關危險因素及可能的干預手段一直是學者們不斷探尋的熱點。近年來多項病例對照研究已發現了衆多可能與老年性癡呆相關的危險因素,其中體育運動(運動食品)(運動產品,運動資訊)被普遍認爲與癡呆的發病及臨牀情況有一定聯繫。

  2004年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的一份研究結果稱,每週走路6小時以上或者做等量運動的老年婦女,患認知損害的機率比不做運動的同齡人低20%。而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每天走路不到1/4 英里的老年男性患癡呆的機率是每天走至少2英里的老年男性(男性食品)的2倍。

  國外有學者曾作過一項研究,隨訪1772例非癡呆的人羣平均2.9年,結果發現閒暇活動的人患癡呆的危險性僅是不活動人的0.62倍。復旦大學的洪教授亦做過相關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並且進一步論述到,從活動時間來看,50歲以上的人從不活動者和活動者之間有差別,活動的時間長短之間無差別。但24歲以下的每天活動小於1小時的人患病的危險性就增加,年齡大了大家都會參加鍛鍊,所以差別不明顯,但年輕時的每次活動時間的長短對疾病的保護或增加危險性作用就大了。這點與國外學者的結果也是符合的。文獻報道,通過對327位75歲的人3年的隨訪, 發現健康的生活習慣雖對這些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患癡呆的危險性幫助不大,但對年輕人的作用卻是不容懷疑的。

  由於影響老年性癡呆發病有多種危險因子,包括年齡、遺傳因素、生理狀態以及膳食影響等等,單純依靠運動並不能完全預防老年性癡呆的發生,但是我們不應忽視體育運動本身對於老年性癡呆的保護作用,除了可幫助老年性癡呆患者改善認知狀態,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老年性癡呆發病的風險,在年輕人,這種保護作用則更爲明顯。

  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係指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腦組織損害基礎上,產生的高級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爲主的臨牀綜合徵。在我國,尤其是北京地區,腦血管病發病率高,血管性因素造成的癡呆發生率亦較高,是造成癡呆的常見因素。有研究強調高血壓是所有危險因素中最重要的。國外文獻報道66%的血管性癡呆患者伴有高血壓,長期高血壓使腦的細小血管痙攣,小動脈損害,使血流量大爲減少。長期高血壓造成了腦內多發小動脈壞死,是造成血管性癡呆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認爲,中年(中年食品)時期高血壓(血壓食品)與老年認知功能損害有關。

  高血壓的致病因素同樣十分複雜,遺傳、肥胖以及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均爲其危險因素。而適當的體運動能增加血液內葡萄(葡萄食品)糖的利用率,防止多餘的糖轉化爲脂肪,減少脂肪形成。運動時,胰島素水平降低,肌肉組織利用血糖(血糖食品)增加,增加了肌肉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抵抗減低,降低了高血壓的發病風險。合理的運動已經成爲常規的高血壓非藥物治療手段。簡單地說,運動通過對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管性癡呆發生率。

  美國有學者採用前瞻性大樣本研究,跟蹤記錄了3年間2000餘例71至93歲健康男性每日步行距離。並於隨後幾年跟蹤調查了這一人羣的癡呆發病情況,研究包括了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結果發現,步行距離最短(小於0.25英里/天)者較步行距離(多於2英里/天)者患癡呆的風險高1.8倍。步行距離(0.25~1英里/天)者患癡呆的風險也較步行距離最長(大於2英里/天)者增高。不難看出,不論對於老年性癡呆或是血管性癡呆,運動都與癡呆的發病風險下降有關。

  運動與腦健康

  運動對於腦健康的意義不僅僅侷限於降低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的發生風險,還體現在它對於腦功能和認知水平的積極影響。國外有研究顯示,運動有助於延緩腦衰老,並能幫助人們在步入老年時仍能保持較爲良好的認知水平。動物實驗也證明了同樣的結論。雖然目前國際學術界對這一觀點尚存在爭議,但該研究的主持者表示,通過過去40年的研究,確實有證據顯示運動對於腦功能和認知能力有着有利的影響。經過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運動與低癡呆發病率之間存在着明顯的相關關係。運動的這種益處在幾十年裏都得以體現。研究同時顯示,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那些每週堅持運動3次,每次持續15~30分鐘的65歲以上的人羣老年性癡呆的發生率較低。對於62~70歲老年羣體進行調查後發現,那些仍在工作的或者退休後仍堅持運動的人羣,他們的腦血流供應通常都能維持在較爲穩定的水平,而且在腦功能測試中往往比那些不常運動的退休者表現得要好。進一步研究表明,增加運動量有助於防止腦萎縮並保持良好的腦功能狀態。

  《黃帝內經》裏說:“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勞作。”除了規律的飲食起居,適當的運動也是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們提倡的是科學而合理的體育運動,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應根據不同的個人情況適當地加以控制,既要達到運動處方的目標,又要將運動的風險降到最小程度。盲目追求高運動負荷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還很有可能起到反效果,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缺乏日常鍛鍊的人,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增加運動量,特別要重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和運動後的恢復活動,以避免運動損傷。有健康隱患的人應預先看醫生,以便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進行體育鍛煉。

  科學的運動應立足於個人能力和目前的活動水平,運動量、強度和類型儘量滿足個人要求,以方便爲原則。國際醫學界推薦,對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的體力活動量爲:每週活動3次以上,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強度爲中等。其判斷標準是:稍微感覺疲勞,心率相當於最大心率的60%~70%。60歲以上的老人,運動中脈搏應保持在100次/分鐘以下,如果出現脈搏次數減少或脈律不整齊,應立即停止鍛鍊,並及時就醫。  除可以利用心率等指標進行監控外,還可以從個體感覺來判定運動量。運動後大汗淋漓,胸悶、氣喘、易激動、不思飲食,脈搏在運動後15分鐘尚未恢復常態,次日周身乏力,痠疼,則說明運動過量,應及時調整減量;而運動後身體無發熱感,無汗,脈搏無任何變化或在2分鐘內很快恢復,說明運動量不足,難以產生運動效果。  老年人在運動過程中,可每週測量體重1~2次,最好在同一時間測量。一般開始鍛鍊者,3~4周後體重逐漸下降,這是新陳代謝增強,脂肪減少的緣故,隨後體重會基本恆定在一定水平上。若體重呈進行性下降,則有可能是運動過量或有潛在性疾病,應及時查明原因。

  專家建議,對於40歲以上的人羣,以及既往曾有過心臟病史的患者,在上調運動負荷之前最好到 醫院進行一下健康諮詢,以便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

  科學的運動不僅僅有利於延緩腦老化,還有助於降低血脂,從而預防和改善包括心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食品)在內的多種常見病。運動使我們擁有更柔韌的骨架,更強壯的臟器,更年輕的大腦和更飽滿的情緒,然後纔有了更完美的健康。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這樣健康的身心,享受美好世界的每一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