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辨別與五穀雜糧養生(一)

時間: 2011-02-19

一、陽虛體質養生法
    陽虛,指機體的陽氣虛損,或陽氣的溫煦、推動、氣化等機能減退,氣、血、津液等運行遲緩,機體呈現一派寒象和衰弱的病理狀態。形成陽氣偏衰的主要原因有: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飲食失養,或勞累過度而內傷,或久病損傷陽氣等。

體質特點
◆形體虛胖或面色蒼白無光澤;
◆平素怕冷喜暖,極易出汗,脈沉;
◆精神虛弱,說話或動作經常有氣無力;
◆容易腹瀉,小便多而色淡、不通暢;
◆脣色淡,舌色淡紅,舌苔白滑;
◆不喜歡喝水,很少覺得口渴,患病則極易怕冷蜷縮、手腳冰涼;
◆腹中不斷作痛,腰背冷痛,咳喘心悸;
◆男性易發生陽痿滑精,女性因體寒易導致不孕。 養生方法
    陽虛體質的人關鍵在補陽。五臟之中,腎爲一身的陽氣之根,脾爲陰氣生化之源,所以應着重補陽。陽虛的人,容易感受寒邪,生成各種痛症、痹症、水腫、不孕不育等。

精神調養

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於悲哀,因此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驅散憂悲,謹防驚恐和大喜大悲等不良情緒的影響。多聽音樂,選擇一些輕鬆、喜慶的音樂,如:《步步高》、《喜洋洋》、《春天來了》等。多交朋友,尤其老年人,應不斷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轉移憂鬱虛弱心理。

環境調攝

陽虛體質的人,適應氣候的能力差,多怕寒喜暖,耐春夏不耐秋冬。所以陽虛體質者應特別重視環境調攝,提高身體抵抗力。冬季要避寒就溫,春夏要注意培補陽氣;做到“無厭於日”,即在春夏季多曬太陽,每次不得少於15~20分鐘。這樣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此外,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臉、洗鼻子、擦身,也可使機體抵禦寒冷的能力逐漸增強。對於年老及體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讓電扇直吹,亦不要在樹陰下停留過久。

飲食調養

多食有壯陽作用的食品:胡桃肉、狗肉、羊腎、羊肉、韭菜、鹿肉、核桃仁、牛鞭、狗鞭、鹿鞭、大蒜、辣椒、鰱魚、黃鱔、鯽魚等。多吃溫熱性的食品,以溫暖身體,活化身體的生理機能,改善貧血等症狀。如:楊梅、杏子、櫻桃、荔枝肉、栗子、粳米、小麥、高粱、洋蔥、雞肉、海蔘、帶魚、鮑魚、糯米、扁豆、香菜、番瓜、大棗、黑棗、豬肚、豬肝、火腿、紅砂糖、酒、醋、生薑、茴香等。
盛夏時節,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 10 克,先煎30 分鐘,加入粳米150 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湯(附子15 克,先煎30 分鐘,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燉至熟加適量食鹽),以壯人體陽氣。要忌服桂圓一類偏溫熱的食物

[砂仁胡椒肚]
原料:砂仁20 克,豬肚1000 克,胡椒粉、味精、辣椒油適量。
製作方法
1.將豬肚放入沸水中汆透,去內膜,備用。
2.清湯倒入鍋中,放入豬肚,加生薑同煮,熟後撈出晾涼,切片。
3.砂仁研末,與胡椒粉調勻,再加味精、辣椒油少許,與熟肚片拌勻即可。
養生功效:主治脾陽不足、食慾不振及胃寒引起的脘腹痛。胃火重者禁用。

[杜仲腰花]
原料:豬腰2 個、炒黑杜仲25 克。
製作方法:豬腰剖開,剔除騷味後,入清水中浸泡;杜仲加二碗半水煮20 分鐘後瀝汁,一大匙油(麻油或菜籽油)爆香蔥姜,下腰花炒勻,淋入杜仲水及少許鹽酒,燒開即可。
養生功效:此膳對腰虛無力、眩暈、尿頻等症均有效用,產婦坐月子食用此膳可防日後腰痠背痛。

[核桃炒韭菜]
原料:韭菜100 克,核桃2 個,花生油適量。
製作方法:核桃仁切厚片,韭菜洗淨切斷;核桃仁用花生油炸熟,撈出備用;炒鍋放大火上,倒入花生油,等燒熱後倒入韭菜加調味料急炒,倒入核桃仁拌勻、調味即可食用。
養生功效:核桃仁,性溫味甘,有補腎養血、潤腸、止帶功能;與韭菜合用,有補腎壯陽固精作用。 藥物養生
    常用的補陽藥物,有鹿茸、肉桂、附子、蓯蓉、杜仲、鎖陽、核桃、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巴戟天、益智仁、炙甘草、冬蟲夏草等;補陽方劑,有生脈散、實脾飲、腎氣丸、右歸丸等;補陽食療,有牛肉、羊肉、雞肉、麻雀、海蔘、魚蝦、燒酒、韭菜等,可加入補養藥物一同煮食。

[附桂八味丸]
主要成分:附子、肉桂、乾地黃、山藥、山萸肉、澤瀉、丹皮、茯苓。
養生功效:附子,味辛甘性大熱,爲祛寒溫裏之藥,長於溫腎助陽,消散陰寒;肉桂味辛甘性熱,有補元陽、暖脾胃、止冷痛、通血脈的功效。本方中附子、肉桂、熟地、山藥、山萸肉合用,有溫陽暖腎,補腎填精,化腎氣、行水之功效。澤瀉、丹皮、雲苓以瀉助補。全方溫而不熱不燥,滋而不膩,陰中求陽,使腎陽虛證得以根治,是補腎助陽的基礎方藥。 運動鍛鍊
    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強壯身體各處肌肉,改善激素分泌,促進新陳代謝,還會把熱量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運動健身應根據每個人的年齡、體質和環境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耐寒鍛鍊,最好從夏天開始,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適宜的運動方式有: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壯衛陽之法。

適合陽虛體質食補的食物


陽虛之人宜吃下列食物:狗肉
性溫,味鹹,能溫補陽氣,無論脾陽虛或是腎陽虛,皆宜食之。民間早有“陽虛怕冷,常吃狗肉”的習俗。對平素四肢欠溫、腰膝冷痛者,每年入冬以後,經常食狗肉,最爲適宜。

羊肉
性溫,味甘,爲溫補佳品,有溫中暖下、益氣補虛的作用。陽虛之人宜在秋冬以後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的溫補強壯效果。

雀肉
性溫,味甘,有壯陽益精、暖腰膝、縮小便的作用。凡陽虛羸弱、小便頻數、腰膝怕冷、四肢不溫者,食之最宜。《養老奉親書》中就曾介紹,對老人陽氣乏弱者,用麻雀肉煮粥食。

海馬
性溫,味甘,有補腎壯陽作用。《本草新編》記載:“海馬,入腎經命門,專善興陽。”明·李時珍還說:“海馬暖水髒,壯陽道,其性溫暖,故難產及陽虛多用之。”尤其腎陽虛弱之人,食之最宜。

乾薑
將生薑曬乾或烘乾後即爲乾薑。生薑偏於散寒,乾薑更有溫中回陽,尤其是有溫暖脾陽的作用,著名古方理中湯即用之。《本草正》中曾說:“下元虛冷,而爲腹疼瀉痢,專宜溫補者,當以乾薑炒黃用之。”凡陽虛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溫者皆宜用之。

胡椒
性熱,味辛。明·李時珍稱其爲“純陽之物,暖腸胃。”《本草經疏》亦云:“凡胃冷嘔逆,心腹冷痛,大腸虛寒,四肢如冰等,誠爲要品”。清代醫家黃宮繡還說:“胡椒比之蜀椒,其熱更甚,凡因火衰寒入,治皆有效。”中醫理論認爲,火衰與寒入是有區別的,火衰乃指人體本身陽氣衰少,而寒入當指寒邪侵襲。胡椒散寒力強而溫陽力遜,誠如黃宮繡所云:“胡椒止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桂、附終有補火益元之妙。”然而,陽虛之人,寒邪易犯,故食之亦宜。

肉桂
性熱,味辛甘,是最爲常用的調味食品,有補元陽、暖脾胃、通血脈、散寒氣的功用。李時珍認爲:“肉桂下行,益火之原。”《奉草匯言》亦稱:“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藥也。下行走裏之物,壯命門之陽。”古代凡治療陽虛之名方,如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等,皆用肉桂爲主藥。肉桂甘辛大熱,不僅能補陽氣,又能散寒邪,故凡陽虛怕冷、四肢不溫、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之。

荔枝
性溫,味甘酸,爲一種溫補果品。《玉楸藥解》說它“暖補脾精,溫滋肝血。甘溫滋潤,最益脾肝精血,陽敗血寒,最宜此味”。《泉州本草》還說:“荔枝壯陽益氣。”若陽虛又兼氣血不足之人,宜經常吃些荔枝。

茴香
性溫,味甘辛。有大茴香與小茴香之分,兩者均有溫陽補火與散寒理氣作用。陽虛火衰和寒凝氣滯者,食之皆宜。金元醫家李東垣認爲:“小茴香補命門之火”。《醫林纂要》也認爲:“茴香,大補命門,命門火固,則諸寒皆散。”茴香辛甘溫,作爲調味品,陽虛體質宜少量常食之,確有補陽散寒的效果。

肉蓯蓉
性溫,味甘酸鹹,有溫補腎陽的作用,中醫多用以治療陽虛便祕,或陽虛怕冷、腰膝冷痛。《藥性論》中說它“益髓,壯陽,大補益”。近代名醫張山雷認爲肉蓯蓉能“溫養陽氣,補陰助陽”。肉蓯蓉主產地在中國的西北地區,當地民間對陽虛之人,常用肉蓯蓉同山藥、羊肉作羹服食,認爲“食之勝服補藥”。

冬蟲夏草
善壯命門之火,益精髓,補肺氣,故陽虛體弱者食之最宜。

人蔘
性溫,味甘微苦,除有大補氣血的作用外,也兼有溫陽補火的功效。正如《本草正》所云:“人蔘,氣虛血虛俱能補,陽氣虛竭者,此能回之於無有之鄉。”《醫學啓源》認爲人蔘“治脾胃陽氣不足”。《本草蒙筌》說它“滋補元陽”。大凡陽虛體質,均宜服食。

蛤蚧
性平,味鹹,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溫肺止嗽定咳喘的作用。《本草再新》就有“蛤蚧溫中益腎,固精助陽”的記載。明·李時珍還認爲蛤蚧功同人參與羊肉,他曾說:“補可去弱,人蔘、羊肉之屬。蛤蚧補肺氣,定喘止咳,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可見蛤蚧乃溫補之物,故陽虛體質宜食之。

獐肉
性溫,味甘,能補益五臟。《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獐肉甘溫,祛風,補五臟,長力,悅容顏。八月至十一月食之,味美勝羊。”由於獐肉屬溫補性食物,性同羊肉狗肉,故陽虛怕冷之人,食之尤宜。

鹿肉
性溫,味甘,爲溫補性食品。《醫林纂要》中就說它“補助命火,壯陽益精”,對中老年人陽虛怕冷、四肢欠溫者,食之尤宜。鹿腎、鹿胎,功同鹿肉,陽虛之人食之亦宜。 此外,陽虛體質還宜吃羊骨、牛鞭、狗鞭、海蝦、淡菜、韭菜、鮮生薑、大蔥、丁香、豆蔻、蓽澄茄、鎖陽、桂圓、黃芪、紫河車、白酒等。

陽虛體質應該忌食什麼

陽虛是指人體內的陽氣不足,中國傳統醫學通常分爲脾陽虛和腎陽虛,大多表現爲畏寒肢冷、體溫偏低、手足發涼,或腰背怕冷,或腰以下有冷感;大便經常稀薄不成形,小便清長,或小便頻數,或溺後餘瀝,或陽痿;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陽虛體質宜吃性屬溫熱的食物,宜吃具有溫陽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溫補忌清補,宜食熱量較高而富有營養的食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種冷飲,忌吃各種生冷瓜果。鴨肉
性涼之物,易傷人之陽氣。《飲食須知》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隨息居飲食譜》亦云:“凡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陽氣虛弱體質之人,尤其是脾腎陽虛者,法當忌食。

兔肉
性涼,能涼血,易損陽氣。正如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所說:“兔肉甘冷,涼血,多食損元陽。陽虛者尤忌。”所以,陽氣不足之人當忌食之。

獺肉
俗稱水狗肉。性大涼,能傷人之陽氣,故陽虛之人不宜多食。《本草圖經》中早有告誡:“獺肉,消陽氣,宜少食。”《隨息居飲食譜》中也說:“獺肉,多食消男子陽氣。”

甜瓜
其性大涼,易傷人之陽氣。如《本草衍義》中早有告誡:“甜瓜,多食未有不下痢者,爲其消損陽氣故也。”因此,凡平素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之人,切勿多食之。     此外,陽虛之人還應忌吃或少吃鴨血、鴨蛋、阿膠、牛奶、酸奶、甲魚、螃蟹、田螺、螺螄、蚌肉、蜆肉、柿子、柿餅、柚子、柑、香蕉、無花果、西瓜、青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蘿蔔、絲瓜、冬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落葵、蓴菜、髮菜、君達菜、羅漢果、荸薺、菊花腦、薄荷、金銀花、菊花、槐花等。

二、陽盛體質養生法

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中醫認爲,凡對人體具有推動、溫煦、興奮作用的物質和功能同歸於陽;人之上部、體表爲陽;肝、胃、腸、膀胱等爲陽。陽盛體質者是指機體呈現陽氣偏盛,身體機能亢奮,並以邪熱爲表象的病理狀態的人。陽盛體質者從外表上看,多給人一種身體健壯、精力旺盛的表象,但陽盛體質同樣是一種病理體質,這類人不輕易生病,一旦患病,多爲突發病、急性病,主要見於感染性和傳染性疾病。因此,陽盛體質者不可爲假象所迷惑而忽視了養生。體質特點
◆身體強壯,聲音宏亮;
◆精神飽滿,中氣十足;
◆經常感到口乾舌燥,口臭,嘴易破;
◆喜涼,愛喝冷飲或吃冰塊;
◆怕熱,容易流汗,體溫較高;
◆滿臉通紅,眼睛有紅血絲,脣色較深;
◆體味重,容易長痘疹;
◆內臟較熱,易發生便祕,小便熱赤、大便薰臭;
◆呼吸氣粗,容易腹脹;
◆對氣候適應力較強,不喜穿厚重衣物;
◆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強,常覺悶熱;個性較固執,不喜歡突然的變化;
◆脾氣較差,容易煩躁不安、失眠;
◆女性經期易提早,分泌物濃而有異味。養生方法
陽盛體質者在養生上應注意泄陽火,解燥熱。在平時要多食用滋陰、清淡食品,運動量也可大一些。在精神修養上也要多加修身養性。

精神調養
陽盛體質的人好動、容易發怒,所以平日若能加強道德修養和意志鍛鍊,培養出良好的性格,用意識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令自己生氣的事情時,做到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衝動, 必定會對個人的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飲食調養
陽盛體質者,平素應忌辛辣燥熱的食物,如辣椒、姜、蔥等,對於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吃。適宜食用的蔬菜有芹菜、菠菜、油菜、黃花菜、生菜、絲瓜、黃瓜、蘆筍、百合、荸薺、番茄、苜蓿、葫蘆、苦瓜、蓮藕;適宜吃的肉食有鴨肉、兔肉、牡蠣、蟹、蚌等;適宜吃的水果有梨、李子、枇杷、柿子、香蕉、西瓜、柚子、柑、橙子、甜瓜、羅漢果、楊桃、芒果、草莓。
該體質者,忌用藥酒,特別是壯陽之類的藥酒更應慎用。

下面提供款適宜陽盛體質者食用的湯品:

[銀葉紅棗綠豆湯]
原料:幹銀杏葉15 克、紅棗10個、綠豆100 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先將銀杏葉洗淨切碎,紅棗用溫水浸泡片刻洗淨,綠豆除去雜質洗淨濾幹。再將銀杏葉倒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燒開,等20分鐘後,將銀杏葉撈出,留湯,再將紅棗、綠豆一起倒入砂鍋內煮,如果水不夠可中途加水。等紅棗、綠豆滾熱後,加糖後即可服。
養生功效:銀杏葉,性平味微苦澀,對動脈血管有擴張作用,有降低膽固醇和擴張冠狀動脈的良好作用;紅棗,性平味甘,有養脾氣、補津液、強志安神等作用; 白糖,性平微寒味甘,有潤心肺燥熱、止咳消痰等作用。四物合用有養心氣、通脈、降血壓、降膽固醇、消暑解毒等功能。適用於陰盛體質的人食用,可預防高血壓和冠心病。藥物養生本着“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的原則,建議該體質者常用沸水泡服菊花、苦丁茶,此外,薄荷、淡竹葉、金銀花、決明子、菊苣、菰米、鮮白茅根、鮮蘆根、桑葉也對陽盛體質者適宜。其中大便乾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潤腸丸;口乾舌燥者,用麥門冬湯;心煩易怒者,宜服丹梔、逍遙散。

[白虎湯]
主要成分: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養生功效:石膏辛甘大寒,主入肺胃兩經,取其大寒藥性可專門用來清肺胃實熱,又因其甘寒能生津止渴;知母苦甘而寒,質潤多汁,善清熱瀉火,又滋陰潤燥。兩藥相配伍,辛寒甘潤,清氣分熱而透解肌熱,並能養陰生津。中醫認爲白虎湯中石膏與知母相須爲用,則清熱作用顯著。以石並非人人宜食南瓜近年來國內外很多人使用南瓜作爲治療糖尿病的食物。有研究表明,南瓜的確對治療糖尿病有益,因爲南瓜中含有大量的果膠,可延緩腸道對糖的吸收,降低飯後血糖。此外,南瓜中微量元素鈷的含量十分豐富。鈷是人體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夠促進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可降低血糖。但是,食用南瓜來治療糖尿病並不是對所有的人都適用的,陽盛體質的人對此要格外注意。因爲南瓜性溫,含有碳水化合物,如果不加控制會因總熱量。

[大承氣湯]
主要成分: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養生功效:大黃與芒硝共同的一個藥理作用就是阻止腸內水分吸收,機械性刺激腸壁,引起腸蠕動而排便。此方具有較強的瀉下通便、盪滌胃腸積滯的作用。
以大黃、芒硝爲核心組成的類方有:調胃承氣湯、複方大承氣湯、增液承氣湯、黃龍湯、新加黃龍湯、桃仁承氣湯、涼膈散、導赤承氣湯等。

運動鍛鍊

陽盛體質者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讓多餘陽氣散發出去。游泳鍛鍊是首選項目,此外,跑步、武術、球類等運動也適合陽盛體質者。總之,體育項目的選擇,既要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又要適合自身身體條件。對腦力勞動者來說,宜少參加一些使精神緊張的活動,而體力勞動者則應多活動那些在職業勞動中很少活動的部位,以達到肢體的平衡鍛鍊。    陽盛體質者較其他人更容易長痤瘡,除青春期這部分人羣之外,明顯的有向低齡和高齡化發展的趨勢,小到10歲左右的孩子,大至40幾歲的中年人,爲數不少的人都在爲長痤瘡煩惱,這與陽盛體質和飲食油膩甜食習慣有關。對此不必過多煩惱,只要合理保健,痤瘡便會逐漸減輕及至消失。

其防治上要注意以下幾點:保持面部皮膚衛生,油脂性皮膚應用溫水洗臉,忌用刺激性較大的肥皂或洗液,儘量少用化妝品。另外,要保持生活規律,保證睡眠時間,不要熬夜,做到起居有常。飲食上少吃油膩,辛辣等刺激食物,定時排便,防止便祕。一旦出現痤瘡,切勿用手擠壓。

三、氣鬱體質養生法

人體之氣是人的生命運動的根本和動力。生命活動的維持,必須依靠氣。人體的氣,除與先天稟賦、後天環境以及飲食營養相關以外,且與腎、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所以機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實質上都是氣在人體內運動的具體體現。當氣不能外達而結聚於內時,便形成“氣鬱”。中醫認爲,氣鬱多由憂鬱煩悶、心情不舒暢所致。長期氣鬱會導致血循環不暢,嚴重影響健康。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
◆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鬱寡歡,胸悶不舒;
◆舌淡紅,苔白,脈弦;
◆一旦生病則胸肋脹痛或竄痛;
◆有時乳房及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
◆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頸項癭瘤;
◆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氣;
◆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
◆體內之氣逆行,頭痛眩暈。養生方法
氣鬱在先、鬱滯爲本,故疏通氣機爲氣鬱體質者的養生原則。

精神調養
憂思鬱怒、精神苦悶是導致氣血鬱結的原因所在。氣鬱體質者性格多內向,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情志不達時精神便處於抑鬱狀態。所以,氣鬱體質者的養生法重在心理衛生和精神調養。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精神調攝。多參加社會活動、集體文娛活動;常看喜劇、滑稽劇以及富有鼓勵和激勵意義的電影、電視,勿看悲劇、苦劇;多聽輕快、明朗、激越的音樂,以提高情志;多讀積極的、鼓勵的、富有樂趣的、展現美好生活前景的書籍,以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格;在名利上不計較得失,胸襟開闊,不患得患失,知足常樂。

環境調攝
肝氣鬱結者居室應保持安靜,禁止喧譁,光線宜暗,避免強烈光線刺激。心腎陰虛者居室宜清靜,室內溫度宜適中。注意勞逸結合,早睡早起,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飲食調養
平時加強飲食調補,常吃紅棗桂圓湯、百合蓮子湯,健脾養心安神;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物,以蔬菜和營養豐富的魚、瘦肉、乳類、豆製品爲宜,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等;常吃柑橘以理氣解鬱;痰鬱者平時常吃蘿蔔,順氣化痰,用木蝴蝶、厚朴花各3 克泡水代茶飲,以理氣化痰;忌食辛辣、咖啡、濃茶等刺激品,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

[百合蓮子湯]
原料:幹百合100克,幹蓮子75 克,冰糖75 克。
製作方法:將百合浸泡一夜後,沖洗乾淨。蓮子浸泡4 小時,沖洗乾淨。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用文火繼續煮40 分鐘即可。
養生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甘麥大棗粥]
原料:小麥50克,大棗10 枚,甘草15 克。
製作方法:先煎甘草,去渣,後入小麥及大棗,煮粥。空腹服用。
養生功效:益氣安神。適用於婦女臟器燥熱,精神恍惚,時常悲傷欲哭,不能自持者,或失眠盜汗、舌紅、脈細而數的患者。

藥物養生
氣鬱體質者可常用以香附、烏藥、川棟子、小茴香、青皮、鬱金等疏肝理氣解鬱的藥爲主組成的方劑。肝氣鬱結,應疏肝理氣解鬱,宜用柴胡疏肝飲。氣滯痰鬱,應化痰理氣解鬱,宜用半夏厚朴湯。此藥方中紫蘇、厚朴均含有揮發油,煎煮時以清水浸泡半小時,而後煎15 分鐘即可,不宜過長。心神失養,應養心安神,宜用甘麥大棗湯。心腎陰虛,應滋養心腎,宜用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若氣鬱引起血淤,應配活血化淤藥。

運動鍛鍊
多參加體育鍛煉及旅遊活動。因爲體育鍛煉和旅遊活動均能運動身體,運通氣血。尤其是旅遊,既欣賞自然美景,調劑了精神,又能呼吸新鮮空氣,沐浴和煦陽光,增強體質。氣功方面,以強壯功、保健功、動樁功爲宜,着重鍛鍊呼吸吐納功法,以開導欲滯之氣。

下一篇:治未病與養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