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版《射鵰》郭靖之母因糖尿病併發症去世(圖)

時間: 2014-09-20

憑《奪命金》獲得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資深演員蘇杏璇,因糖尿病併發症於昨天去世,享年61歲。她近年因患上糖尿病而多次進出醫院,由於皮肉潰爛要切腳趾保命,她住了兩個月醫院,做了四次手術,最終不敵病魔。蘇杏璇的兒子代表家人向傳媒作出交代,他首先多謝各傳媒關心其母的情況,又表示:“我媽媽於下午四點多時,安詳離開這個世界。”葬禮會以佛教儀式進行。

該次原因主要因爲中風引發併發症,詳情要問醫生。

國外學者對於

患糖尿病越久 中風風險會大

曾經有外國學者做過研究,此項研究共有3300人蔘與,平均年齡69歲,研究期間共有244人發生缺血性中風。與沒有糖尿病的人相比,患病在5年以內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風風險增加70%;患病5年—10年,危險增加80%;超過10年時,中風風險增加3倍。

“總體上說,得糖尿病的時間越長,患中風的可能性越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神經病學博士米切爾·艾爾金德分析道。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同時很多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壓,而血壓高是誘發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他提醒道,與單純高血壓患者相比,糖友更應該積極控制高血壓,降低血脂水平。調整飲食、積極鍛鍊、定期看醫生,都有助於糖友預防中風。

嚴重胰島素抵抗的男女糖友更易患重大心腦血管疾病

與得過心血管疾病的男性舊病復發危險相比,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男糖友首次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增加70%。另外,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男糖友的此類疾病危險比女糖友高40%。但是,在危險較低的患者(沒有接受胰島素的糖友)和危險很高的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中,性別差異並不明顯。因此嚴重胰島素抵抗的男女糖友(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罹患重大心腦血管疾病危險更大。

男性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比女性糖尿病患者高

美國心臟病學會2012科學年會上宣佈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糖尿病患者中風危險更大。在64000名REACH患者中,那些只接受飲食控制治療、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在4年期間發生死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危險明顯增加。其中,無心血管病史且需要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重大心血管疾病問題(死亡、心臟病發作及中風)危險之大,甚至會超過有心血管病史的男性患者,且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比女性糖尿病患者更高。

糖尿病人

1、糖尿病人平時康注意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臆情況,爭取使糖尿病早期微血管演變就得到糾正,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離血壓的進一步發展。

2、應下決心戒菸、戒酒。此外,肥脖病的長期高胰島家血癥,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因此,進食低脂肪、低膽固醇和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含量的食品,並適當運動,努力減肥。

3、在糖尿病治療中需防止出現低血糖,因爲反覆低血糖或糖代謝低下,可成爲腦血管病再次發作的重要原因。固此,一般主張將血糖控制於接近 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

4、重視預防感染。

5、腦血管病患者在一般情況下,必須儘早做康復治療,但這對糖尿病人來說,要特別警惕直立性低血壓發生,訓練時亦應循序漸進。

6、糖尿病腦病預防,可適當採用活血化瘀中藥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乙酚水楊酸等抗血小板聚積藥物,可改善血液粘度及血小板粘附,有助於腦血管病的防治。

中醫飲食療法源遠流長,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醫學著作中就有關於藥膳的記載,中風的治療除了中西藥物外,飲食療法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對高脂血症,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糖尿病等的飲食療法都相當有效,這對中風發生的預防起到功不可沒的作用。

把握好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應該控制主食量,做到定時定量。主食量應根據患者情況而定,一般患者每天主食量在5~7兩,重體力勞動者每天7~9兩,肥胖者4~5兩。如飢餓甚則可以選用含碳水化合物量低的蔬菜、水果充飢。控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因爲蛋白質過多會引起蛋白質的代謝異常,脂肪攝入量過多,易產生酮體而引起中毒,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高,可使血糖過高,加重胰島素負擔。另外,要保持充足維生素攝入量,維生素有調節體內代謝作用,尤其是維生素B,在糖代謝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故飲食中應注意補充。

糖尿病患者宜多食各種豆製品、豆芽、葉菜類、瓜茄類、蘿蔔、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及豬、牛、羊、雞、鴨、魚的瘦肉部分。應禁食多種食糖、糖果、糕點、果醬、蜂蜜、甜食、奶油、土豆、動物脂肪、酒、油炸食物及含碳水化合物高的水果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