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ADA 糖尿病指南(二部分)

時間: 2014-07-19

心血管疾病

篩查

l對於無症狀的患者,不推薦常規篩查冠心病,因爲只要心血管危險因素給予治療,常規篩查冠心病並不會改善結局。A

治療

l確診伴有CVD的患者,考慮使用ACEIC、阿司匹林和他汀A治療(如果沒有禁忌證)以減少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l對於既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應該在心梗後持續使用β-受體阻滯劑至少2年。B

l有心力衰竭症狀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C

l對於病情穩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者,如果腎功能正常,可以應用二甲雙胍。在CHF病情不穩定或因CHF住院的患者,應避免使用二甲雙胍。B

腎病

一般推薦

●優化血糖控制,以減少腎病風險或延緩腎病進展。A

●優化血壓控制,以減少腎病風險或延緩腎病進展。A

篩查

●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從診斷開始,應該每年評估尿白蛋白排泄率。B

治療

l糖尿病患者如果血壓正常且白蛋白排泄率<30mg/24h,不建議應用ACEI或ARB作爲糖尿病腎臟疾病的一級預防。B

l除了妊娠期間外,推薦使用ACEI或ARB類治療中度升高(30–299 mg/d)C或高水平(≥300 mg/d)的尿白蛋白排泄率。A

l對於糖尿病伴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患者(白蛋白尿>30mg/24 h),不建議減少蛋白質攝入量低於一般水平,因爲這並不能改變血糖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或GFR下降的過程。A

l應用ACE抑制劑、ARBs、利尿劑者,監測血清肌酐及血鉀水平觀察是否發生肌酐升高和血鉀變化。E

l建議持續監測尿白蛋白排泄率,以便評估療效和腎病進展。E

l當估計GFR(eGFR)<60 ml·min/1.73 m2時,評估和治療CKD的潛在併發症。E

l如果腎病發病原因不明確、治療困難或者晚期腎臟疾病時,應該把患者轉診給有經驗的腎病專科醫生。B

視網膜病變

一般推薦

l優化血糖控制以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險或延緩其進展。A

l優化血壓控制以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險或延緩其進展。A

篩查

l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發病後的5年內,應該接受眼科醫師或驗光師散瞳後綜合性眼科檢查。B

l2型糖尿病患者確診後應該儘早接受眼科醫師或驗光師散瞳後綜合性眼科檢查。B

l一次或多次眼科檢查正常者,可考慮每2年檢查1次。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應由眼科醫師或驗光師每年檢查1次。若視網膜病變進展或威脅視力,需要增加檢查的頻率。B

l高質量的眼底照片可以檢出大多數有臨牀意義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應由訓練有素的眼科醫師閱片。雖然視網膜照片可以作爲視網膜病變的一個篩查工具,但不能替代綜合性眼科檢查。進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後,由眼科專家推薦隨訪頻次。E

l計劃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女性糖尿病患者應該進行綜合性眼科檢查,綜合評價糖尿病視網膜病發生和/或發展風險。妊娠前三個月應進行眼科檢查,隨後整個妊娠期間和產後1年密切隨訪。B

治療

●有任何程度黃斑水腫、嚴重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或任何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PDR)的患者,應該立即轉診給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豐富經驗的眼科醫師。A

●高危PDR、臨牀明顯的黃斑水腫和部分嚴重NPDR患者,進行激光光凝治療可以降低失明的危險。A

●糖尿病黃斑水腫是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治療的指徵。A

●由於阿司匹林不增加視網膜出血的風險且有心臟保護作用,視網膜病變的存在不是阿司匹林治療的禁忌證。A

神經病變

l所有2型糖尿病確診時和1型糖尿病確診5年後應該篩查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PN),使用簡單的臨牀檢查手段進行篩查,以後至少每年篩查一次。B

l除非臨牀特徵不典型,一般不需要進行電生理學檢查或轉診給神經病學專家。E

l2型糖尿病確診時和1型糖尿病確診5年後,應該篩查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CAN)的症狀和體徵。由於不影響治療或預後,一般不需特殊檢查。E

l推薦應用藥物減輕痛性DPN和自主神經病變的特定症狀,因爲這或許可以減輕疼痛B並改善生活質量。E

足部管理

l對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全面的足部檢查,以確定潰瘍和截肢的危險因素。足部檢查應該包括視診、評估足動脈搏動、保護性感覺丟失(LOPS)的檢查(10g單尼龍絲+以下任何一項檢查:128-Hz音叉檢查振動覺,針刺感,踝反射或振動覺閾值)。B

l對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應給予糖尿病足自我保護的教育。B

l對所有糖尿病患者提供一般的足部自我管理的教育。B

l對於足潰瘍及高危足患者,尤其有足潰瘍或截肢病史者,推薦多學科管理。B

l吸菸、有LOPS、畸形、或既往有下肢併發症者,應該轉診給足病專家進行持續性預防治療和終生監護。C

l首次篩查外周動脈病變(PAD)時,應該包括跛行的病史並評估足動脈搏動。考慮踝肱指數(ABI)檢查,因爲許多PAD患者並無症狀。C

l明顯跛行或踝肱指數異常者,應該進行進一步的血管評估,考慮運動、藥物和手術方式。C

評估常見伴發病

l考慮評估和治療常見的糖尿病伴發病。B

兒童和青少年

1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l對於患1型糖尿病的兒童和青少年患者,設定血糖目標時,考慮患者年齡因素。E

篩查和治療併發症

腎病

l青春期啓動時或滿10歲、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的患者,應該考慮每年篩查白蛋白尿水平,取隨機尿樣檢測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值(ACR)。B

l追加測定2次非同日尿樣本,如ACR均升高,應該考慮應用ACEI治療,逐漸加量使白蛋白排泄率恢復正常。通過改善血糖控制和年齡特異性的血壓,應該在6個月內達標。E

高血壓

l每次隨訪均應測量血壓。如發現兒童有正常高值血壓或高血壓應該擇日複測血壓證實。B

l正常高值血壓(是指收縮壓或舒張壓持續高於同年齡、性別、身高組的第90百分位數)的起始治療應包括飲食干預、運動,如果需要,應控制體重和增加體力活動。如果生活方式干預3~6個月血壓仍不達標,應考慮藥物治療。E

l高血壓(是指收縮壓或舒張壓持續高於同年齡、性別、身高組的第95百分位數或若第95百分位數高於130/80 mmH,持續>130/80 mmHg)一旦確診,即應考慮藥物治療。E

lACEI類藥物應該是治療高血壓的首選藥物,由於其潛在的緻畸副作用,應進行適當的生殖諮詢。E

l控制目標值是血壓持續<</span>130/80 mmHg,或低於同年齡、性別、身高組的第90百分位數,以較低者爲準。E

血脂異常

篩查

l所有>2歲的兒童在診斷糖尿病後,如有高膽固醇血癥家族史、家族在55歲前出現心血管事件或家族史不明,考慮檢查空腹血脂譜(在血糖得到控制後)。如果無上述家族史,應在青春期(≥10歲)開始首次血脂篩查。所有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後確診的糖尿病兒童都應在確診時考慮行空腹血脂測定(血糖控制達標以後)。E

l如果血脂不正常,每年檢查血脂是合理的。如LDL膽固醇值在可接受的危險水平(<2.6 mmol/L),每5年複查血脂譜是合理的。E

治療

l起始治療可包括優化血糖控制和應用旨在降低飲食中飽和脂肪酸含量的美國心臟協會規範飲食II實施醫學營養治療。E

l10歲以上患者,如在醫學營養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後,LDL-C>4.1 mmol/L, 或LDL-C >3.4 mmol/L且伴一個或多個CVD危險因素,加用他汀類藥物是合理的。E

l治療目標是LDL-C<</span>2.6 mmol/L。E

視網膜病變

l兒童青春期啓動或≥10歲且患糖尿病病程3~5年,應該進行首次散瞳和綜合性眼科檢查。B

l首次檢查後,通常推薦每年進行常規隨訪。按照眼科專家的建議,可以減少檢查頻率。E

乳糜瀉

l1型糖尿病的兒童總血清IgA水平正常者,在診斷糖尿病之後考慮檢查組織型谷氨醯胺轉移酶抗體或抗肌內膜抗體以篩查乳糜瀉。E

l如有乳糜瀉家族史、出現生長髮育停滯、體重不增、下降、腹瀉、胃腸脹氣、腹痛或吸收不良體徵或兒童頻發不能解釋的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良時,應該考慮檢查。E

l抗體陽性的無症狀兒童應該轉診給胃腸病學專家,可行內鏡檢查和活組織檢查進行評估以確診乳糜瀉。E

l活檢確診乳糜瀉的兒童應無麩質飲食,並諮詢擅長管理糖尿病和乳糜瀉的營養師。B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l1型糖尿病患兒在診斷後考慮篩查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E

l1型糖尿病一經診斷,代謝控制正常後可檢測TSH濃度。如果TSH水平正常,考慮每1~2年複查一次,特別是如果患者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甲狀腺腫、生長髮育異常或血糖變異不正常者。E

從兒科到成人治療的過渡

l青少年過渡到成人期間,醫療衛生人員和家人必須認識到他們的許多弱點B,並在青少年早期到中期,至少在過渡前1年做好準備。E

l兒科醫師和成人健康保健人員應爲青少年和剛成年的患者協助提供支持和聯繫資源。B

孕前治療

l準備懷孕的患者應儘可能將A1C控制到接近正常(<</span>7%)。B

l對所有育齡婦女,應從青春期開始將孕前諮詢納入日常糖尿病門診隨訪內容。B

l計劃懷孕的糖尿病婦女,應進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及CVD的評估,必要時予以治療。B

l孕前應評估患者所用藥物,因爲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常用藥物在妊娠期可能是禁忌或不推薦使用的,包括他汀類、ACEI類、ARB類藥物和大多數非胰島素降糖藥。E

l由於多數妊娠是意外懷孕,在所有育齡婦女考慮妊娠禁忌藥物的潛在風險和受益,並告知使用這些藥物的婦女。E

老年人

l對於身體良好、無認知障礙、預期壽命較長的患者,應該制定與年輕的成人糖尿病患者相同的治療目標。E

l對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放寬血糖控制目標是合理的,制定個體化的標準,但所有患者都應避免導致症狀或急性高血糖併發症的高血糖。E

l考慮患者獲益時間表及具體病人,老年患者的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應該予以治療。對於所有老年患者都應該治療高血壓。調節血脂和阿司匹林治療在預期壽命不少於一級和二級預防試驗時間段的患者或許有益。E

l老年患者進行糖尿病併發症篩查應該個體化,但應該特別注意導致功能障礙的併發症。E

囊性纖維化相關糖尿病

l在所有囊性纖維化的患者從10歲開始應每年用OGTT篩查CFRD。B不推薦用A1C篩查CFRD。B

l在囊性纖維化患者病情穩定期間,根據通常的血糖診斷標準診斷CFRD。E

lCFRD的患者應該用胰島素治療,以達到個體化的血糖控制目標。A

l建議從CFRD診斷5年後開始每年監測糖尿病併發症。E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治療

●在入院時即應進行糖尿病患者的出院後計劃,出院時做好糖尿病治療指導。E

●不鼓勵住院患者使用滑動刻度胰島素注射器。E

●所有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都應在其病歷檔案中明確標識。E

●所有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都應進行血糖監測,所有治療團隊成員可獲取血糖監測結果。E

l血糖控制目標:

n危重患者:高於10 mmol/L的持續高血糖患者,應該起始胰島素治療。一旦開始胰島素治療,推薦大多數危重患者將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之間。A

n更嚴格的目標,如6.1~7.8 mmol/L對某些患者可能是合適的,只要在無明顯低血糖的前提下能達到這一目標。C

n重症患者需要靜脈應用胰島素,這已經證明是安全有效的,可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且不增加嚴重低血糖的風險。E

n非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尚無明確證據。如果用胰島素治療,餐前血糖目標一般<7.8 mmol/L,隨機血糖<10.0 mmol/L,這樣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合理的,但應安全達標。以前嚴格控制血糖穩定的患者可制定更嚴格的血糖控制目標。有嚴重伴發病的患者,宜放寬血糖目標。E

l按時皮下注射胰島素,包括基礎胰島素、餐前胰島素、校正胰島素,是非危重患者達到和維持血糖控制的首選方法。C

l對於接受有發生高血糖風險治療措施的未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包括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開始腸內營養或腸外營養,奧曲肽或免疫抑制劑等其他藥物治療,應進行血糖監測。B如果出現持續性高血糖,考慮予以治療,血糖控制目標與已知糖尿病患者相同。E

l每個醫院或醫療機構應制定實施低血糖治療流程。應對每位患者制定低血糖預防和治療計劃。醫院內低血糖發作應在醫療文書中記錄並進行跟蹤。E

l所有入院糖尿病患者如果入院前2~3月未檢測A1C,考慮行A1C檢查。E

l未診斷糖尿病的但有糖尿病危險因素的患者,住院期間發現高血糖考慮檢測A1C。E

l無糖尿病史的患者如住院期間如發現血糖升高,出院時應制定合適的隨訪檢查和治療計劃。E

改善糖尿病治療的策略

l糖尿病的治療應與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組分一致,以確保有經驗的治療團隊和知情的患者之間保持積極有效溝通。A

l如果可行,管理系統應支持團隊治療、社區參與、患者註冊和嵌入式決策支持工具以滿足患者需求。B

l治療決策應基於循證指南及時調整,考慮具體患者的喜好、預後和伴發病。B

l以患者爲中心的交流模式應考慮患者的喜好、評估患者的識字及計算能力並考慮治療的文化障礙。B

上一篇:肺癌如何預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