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健康常識

時間: 2014-01-14

高血壓的概念
高血壓已經成爲了全球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我國心腦血管疾病中發生最多的一種。對人類的健康威脅很大,而且會造成生活質量的下降。根據衛生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高血壓病患者已超過 1.3 億人,患病率在 13% 左右,並以每年 300 萬的速度增加,其中老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更是高達 25%-35% 。
那麼,什麼是高血壓呢?在介紹高血壓的定義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血壓 ? 所謂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是一種以動脈壓增高爲特徵的疾病,用血壓計在肱動脈上測得的數值來表示,以 mmHg( 毫米汞柱 ) 或 kPa( 千帕斯卡 ) 爲單位,這就是血壓。通常記錄血壓時要記錄兩個數據,較高的一個發生在心臟收縮時期,即收縮壓。較低的一個出現在兩次心跳之間的心臟舒張期,即舒張壓。
生活方式與高血壓的關係
肥胖與高血壓
1984 年 Erwteman 等將肥胖定義爲體重指數超過 30kg/m2 ,後 1990 年 Cassano 等提出 2/3 的高血壓患者由肥胖所致。特別是,腰圍 / 臀圍之比爲衡量腹型肥胖的一個指標,無論體重如何,這一指標與以後高血壓發生密切相關。另外,在高血壓患者中肥胖與易發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中的一系列機制有關,這些機制包括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脂肪代謝紊亂,鈉轉運障礙,以及胰島素抵抗。因此,肥胖不僅使血壓升高,而且能顯著增加除高血壓影響之外的心血管事件危險性。 1998 年,據估計,在英格蘭僅肥胖而言,政府就增加了 45.7 億英鎊的額外醫療負擔,這主要是肥胖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所造成。國外一項護士健康隨訪 18 年的研究和專家健康隨訪 10 年的研究結果分別表明:體重增加可使高血壓的發生危險大大提高。
飲酒與高血壓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過度飲酒與高血壓是相關的。大多數數據表明,飲酒量的多少與血壓水平呈正性線性相關。另外,酗酒能夠增加人羣中高血壓發病的危險性。加拿大最近的一項研究認爲,超過 4% 的 60-64 歲男性高血壓患者,過度飲酒是其患高血壓的主要原因。儘管這些研究沒有證明飲酒與高血壓之間有無因果關係,但當所觀察的數據持續累計後,是可以得出此因果關係的。
運動與高血壓
劇烈的體力活動可以引起收縮壓的短暫升高,但相對矛盾的是,現在強有力的證據表明規律的體力活動對輕度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大有幫助,血壓可降低 8/4mmHg ,這對那些基礎活動量極少的患者來說是最爲重要的,但它與最大運動能力增加的相關性較低。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習慣於久坐的患者可以通過體力運動的適度增加而獲得最大的益處。臨牀試驗表明,中重度的高血壓患者,通過 16 周規律的有氧運動,不僅血壓顯著降低,左室質量指數也顯著降低。另外,幾項研究表明運動對血壓的影響不依賴於身體質量指數的任何變化,該指標可能指導增加活動量作爲整個生活方式調整的部分方法。規律的進行中度體育鍛煉產生的危害很小。但對於易於患病的個體而言,在個別情況下,運動可以引起突發性哮喘,耗體力的運動可誘發心絞痛,極少情況下,導致心肌梗死。對那些運動後有症狀出現(哮喘、心絞痛)的個體,需要減少運動量或在醫生嚴密指導下進行適度的運動鍛鍊。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是以確診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不管他們是否患有高血壓,都應提倡他們進行規律的體育鍛煉以降低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險性。因此,對高血壓患者來說,不應將潛在的短期內危險性增高當作進行體力活動的絆腳石,因爲體力活動所帶來的益處遠能彌補其危害性。
高血壓分爲幾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國際高血壓聯盟 (ISH) 的規定,依據舒張壓水平和臟器的受累程度把高血壓分爲輕、中、重度或 1 、 2 、 3 期高血壓,高血壓急症或高血壓危象等 4 期

高血壓病的原因是什麼
高血壓病其形成原因到目前爲止,還不十分明瞭。但目前一致公認:是由各種因素的影響,使正常血壓的調節功能失調而形成的。大量流行病調查資料表明:大腦皮層功能紊亂,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在發病在占主導地位,體液、內分泌、腎臟參與發病過程。
外界環境及內在的不良刺激可引起強烈、反覆、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導致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血管收縮中樞及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引起全身細小動脈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壓也隨之升高。
細小動脈長時間收縮,小血管可出現營養障礙,加這脂類的沉積,逐漸發生廣泛的小動脈硬化。對於內臟器官,可導致缺血,尤其是腎缺血,可產生腎素,腎素使肝臟產生的血管緊張素原形成血管緊張素,促使全身細小動脈更收縮,血壓升高更明顯。這也加快了全身小動脈的硬化,於是血壓由暫時的、波動的升高轉爲持久的高血壓狀態。
高血壓降壓效果差的原因
有的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幾個月下來,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不按醫囑、未堅持報藥。有的患者經常忘記服藥或不按醫囑、服藥不定時,隨意增減藥物及劑量。有的患者服藥一段時間後,自覺症狀減輕或消失,於是不繼續服用藥物了。如此,用藥停停服服,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這樣的做法對健康是不利的。爲了保證按醫囑服藥,病人自己首先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認真對待。
二、未治好原發病。有些患者患的是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由於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壓。增高的血壓是這種疾病的一個症狀。如果未將原發疾病治好,單純採取降壓措施,是沒有效果的。因此,對於發病年齡較輕,特別是在 30 歲以下者,對於腎臟病史者,對突然血壓增高而沒有家族史者,要考慮到是否並有繼發性高血壓,或本身就是一個繼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對於這種患者,應首先治療原發病,一旦原發病好了,血壓也自然恢復到正常範圍。
三、忽視生活調理,未消除誘因。引起血壓增高的因素有許多。因此,欲使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單純依靠藥物治療,而必須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誘因(如生活無規律、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飲食中食鹽量過高、吸菸、嗜酒、精神緊張、心情抑鬱、缺少運動及肥胖等),否則,即使降壓藥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難以奏效。
四、用藥不當。不同的高血壓患者,因其發病原因及病情不同,其治療原則也不相同的。目前,抗高血壓藥物種類繁多,機制複雜,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模式來對待每一個人。時下,較普遍認可的原則是:按病情特點選藥和聯合用藥。對於輕型高血壓患者,在採用鎮靜藥物,體育、物理療法、針刺療法等綜合性措施無效的情況下,選擇副作用小的中草藥或中西醫複方製劑。另外,一種藥物測重的只是某一方面,如果將作用機理不同的藥物聯合作用,就可提高療效。考慮到某種藥物的用量如果較大,其副作用也可能較大,所以多數專家建議使用由小劑量多種降壓藥配伍製成的複方製劑。
高血壓沒有症狀也要治療嗎
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少數人可能有頭暈,鼻出血或頭痛等症狀。然而很多病人即使患高血壓多年,甚至血壓很高,仍然不會感到不適。所以,高血壓的更大的危害在於它是 “ 無聲殺手 ” ,因此,大多數的高血壓是在體檢或其他疾病就醫時測量血壓時發現的。一旦發現,不論輕重,都應儘早治療。
高血壓很難治癒,一旦得病您將需終生注意非藥治療或與降壓藥爲伴。高血壓初起時,往往症狀隱伏,不典型,如果您沒有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很可能延誤病情,導致合併其他致命的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的罪魁禍首。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點,是威脅人類尤其是中年老人健康的常見病例、多發病例。病死率爲 30 ~ 40 %。腦卒中可表現爲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常見的臨牀表現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等。
據統計, 100 個冠心病人中有 93 人伴有高血壓; 100 個腦血栓病人中有 86 個伴有高血壓; 100 個冠心病人中也有 50 ~ 70 人伴有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卒中是兩種致死、致殘的嚴重疾病。近年來的統計顯示,我國死亡人數將近一半的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而倖存的腦卒中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留有各種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控制血壓對於預防腦出血和冠心病有着重要意義。
高血壓怎樣選擇飲食
高血壓是以動脈血壓升高,尤其是以舒張壓持續升高爲特點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是由多種發病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中膳食營養因素在高血壓發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飲食中動物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食鈉過多,食鉀、鈣過少 ( 即蛋白質質量較差 ) ,飲酒過多等,這些都是引發高血壓的膳食因素,所以,高血壓病人合理選擇飲食十分重要。
高血壓病人平時以清淡素食爲主,宜食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如魚類、瘦肉、兔肉、牛肉、豆類及豆製品等,因這類食品含膽固醇較低,而豆類及豆製品中還含有谷固醇,谷固醇有抑制小腸吸收膽固醇的作用。
本病應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肥肉、各種動物油、骨髓、黃油、肝、心、腦、腎、蛋黃、魚籽、魚肝油、螃蟹等,對辛辣性食物也應少吃或不吃。
高血壓病人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每天食鹽的攝入量要控制在 3 ~ 5 克。燒菜宜偏淡,對醬菜、榨菜、鹽茶、皮蛋等含鈉鹽高的食物也應少吃或禁食,香蕉、西瓜、蘋果、山楂等含鉀較多的食品可適當多吃。
高血壓病人適宜的運動
太極拳 太極拳動作柔和,姿勢放鬆,毫不緊張用力。肌肉的放鬆能夠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鬆,促使血壓下降。根據臨牀醫生觀察,高血壓病人打完一套簡化太極拳後,收縮壓大約會下降 10——15mmHg 。
散步和旅行 高血壓患者在平地上較長時間步行,能引起舒張壓較明顯的下降。時間一般爲 15 分鐘至 1 小時,每天 1—2 次,速度中等。旅行可每週或隔週 1 次,包括步行、爬小山等活動在內。
游泳 適宜在天氣暖和時,暖慢而放鬆地游泳。根據動物實驗,游泳能降低血管平滑肌的敏感性,對防治高血壓可能幫助。
遊戲 選擇運動量較小、情緒波動不太大的的遊戲,如投籃球、擊木、羽毛球等。
慢跑和急行 運動量較大,高血壓病人最好先經過一個時期急行鍛鍊,以 10—12 分鐘行走 1 公里的速度急行 1—2 公里,如無不適反應,再轉入慢跑鍛鍊。一定要注意安全。
高血壓非藥物的治療-運動與減肥
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大約有 30-50% 的肥胖者伴發高血壓,且高血壓的發病率隨肥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肥胖引起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可能與肥胖者脂肪組織擴增使血管牀加大,血容量及心輸出量增加;由於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異常,影響動脈管壁的功能以及肥胖者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的減少,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而導致水鈉瀦留等因素有關。故減肥不僅是對肥胖本身的治療,而且對控制高血壓也是十分必要的。
肥胖的直接原因是由於長期的能量攝入過多而消耗過少,使其轉化爲脂肪儲存於體內所致。因此減肥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控制能量攝入和增加消耗,除此之外無別的“捷徑”和“靈丹妙藥”可尋。減少能量攝入和增加消耗二者必須同時兼顧,互相結合,相輔相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要持之以恆,長期有規律地堅持纔有效,且不可一曝十寒,一時性的節食和突擊性的運動鍛鍊是十分有害的。
減少機體對能量的攝入,主要手段是飲食控制,但這並不是簡單的“節食”,而是科學的、有計劃的、循序漸進的改善膳食結構和減少熱量供應的飲食療法。其治療原則是:能量供給要低於機體的實際消耗,以使能量“入不敷出”而被代謝消耗;在膳食搭配中應適當減少飽食感低的碳水化合物(如麪粉等主食)含量,適當提高對機體有多方面重要作用的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質(瘦肉、魚類、豆製品等)的比例,嚴格限制能量密度高而營養並不豐富且對機體有許多不利作用的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低分子糖類(果糖、蔗糖、麥芽糖等)和酒類的攝入,同時還應保障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輕度肥胖者,每日的的進食量不必過份嚴格限制,但應注意按上述要求調整飲食結構,避免吃零食等額外的食物攝取,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中度以上肥胖者則需要嚴格限制飲食量,以其原來每日攝入熱量爲基礎,根據肥胖程度,逐漸減少原攝入量的 20%-40% 。對食慾亢進,飢餓感明顯者,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增加每日的進餐次數以緩解飢餓感,使患者能逐漸適應、接受這種飲食療法。
運動鍛鍊是減肥的另一有效途徑,其減肥的作用機制包括:
①改善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功能,促進脂肪代謝。運動時可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而使脂肪的分解加強,存積減少;運動還可增強體內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等脂解激素的活性,從而加強甘油三酯的水解。
②運動可使脂肪細胞釋放出遊離脂肪酸而使脂肪的含脂量減少,細胞體積變小。
③運動過程中消耗了體內多餘的葡萄糖,使其不能轉化爲脂肪,因而減少了體內脂肪的異生聚積。同時,適當的運動鍛鍊還有一定的降壓作用,這對患有高血壓的肥胖患者尤爲適合。
運動療法降壓的作用機制爲:
①作用於大腦皮質和皮質下血管運動中樞,使血壓下降。
②調節植物神經功能,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提高迷走神經興奮性,緩解小動脈的痙攣。
③通過放鬆運動可改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調整精神狀態,而使血壓減少波動,趨於穩定。
高血壓患者在進行運動鍛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運動療法只適於輕、中度高血壓及臨界高血壓,重度高血壓患者在血壓沒得到有效控制時不宜做運動鍛鍊,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
②具體運動方式可根據個人條件選擇,運動強度、時間和頻度也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以運動後不感到明顯疲勞爲度。
③運動鍛鍊一定要循序漸進,運動量應逐漸加大,而不要一開始即達預定量,也不能無限或突然加大運動量。
④運動鍛鍊貴在堅持,一定要持之以恆,長期鍛鍊
高血壓非藥物的治療-生活方式的調整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患病後由於其治療用藥的漫長性及病情進展的不良預後,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厭煩、悲觀失望或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又會使血壓產生波動,不易控制而加重病情,這對於病情是十分不利的,爲此應使患者做到以下幾點。
(一)調整心理狀態,保持心態穩定
(二)合理膳食結構,利於控制血壓
(三)戒除菸酒嗜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高血壓能徹底治癒嗎?
高血壓病是否能徹底治癒,這是許多高血壓病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從西醫角度 , 對於大多人而言 , 尚達不到這個目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對中醫而言,中醫對高血壓的理解與西醫不同,它沒有高血壓這個概念,主要是針對高血壓所引發的一系列症狀來解釋的。就是辯證,如眩暈、頭痛、不寢、失眠、心煩、心悸等,它是最早治療上分清原發性高血壓病因病治療高血壓的,往往症狀消失,高血壓就正常了,這就是中醫治療高血壓不需終身服藥的原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