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併發症危害甚於糖尿病本身

時間: 2013-09-04
目前全球糖尿病人數約有2.46億,另外還有3.14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一發生,就會損傷血管,但這種危害性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中國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接近4000萬人,比2000年翻一番。除了遺傳外,飲食習慣是導致糖尿病人數增加的主因。 資料顯示,20-70歲患糖尿病的人數日漸增多。防治意識不足導致糖尿病患者增多,年齡範圍不斷擴大。令人擔憂的是,由於糖尿病知識普及的盲點,糖尿病患者中有超過50%的人對自己的病情一無所知。更糟糕的是,即使是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仍然存在着諸多誤區,有的甚至中途放棄治療。故糖尿病的防治現狀並不樂觀。

防治意識不足致患者增多
從過去的臨牀治療來看,1型糖尿病多出現在兒童羣體,2型糖尿病患者則集中在中老年羣體。但近年來,糖尿病日漸年輕化,2型糖尿病羣體中也出現了青少年。KFC、麥當勞和零食吃多了,孩子過於肥胖,很可能導致糖尿病。
例如內分泌科曾經救治過一名11歲體重160斤的“小胖胖”,升上六年級後一個月突然暴瘦6-7斤,家長以爲升學壓力大,體重下降是正常事。後來發現不管怎麼進食,“小胖胖”的體重還是“只跌不漲”,而且臉色出現潮紅,最後被診斷爲糖尿病。如果及時就醫,注意飲食和運動,這孩子的糖尿病完全可以得到控制,但就診時已經出現併發症。主要是治療意識不強,覺得病情不嚴重,能拖就拖。結果一上醫院,檢查出是糖尿病,整個人都崩潰了。一名30多歲的年輕人,剛開始覺得肚子痛、後來出現頭暈乏力、體重下降等情況,覺得問題不大,於是到私人診所吊幾瓶藥水、拿些藥自行服用。但不見效果,無奈去到正規醫院檢查,才得知患了糖尿病。
由於不少人對糖尿病缺乏認識,要麼覺得此病是“富貴病”,沒那麼容易“惹”病上身,要麼覺得該病很嚴重,就像得了癌症,難以救治。因此,不少患者得知病情後,要麼心理負擔導致病情加重,要麼消極放棄治療。
今年23歲的小雄,其糖尿病尿酮體檢測報告顯示爲“3+”,醫生擔心他會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建議立即住院觀察治療,但考慮到費用和工作請假的問題,小雄還是猶豫了,希望能接受院外治療。其實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酮體3+的潛在危害。
併發症治療比糖尿病更麻煩
糖尿病臨牀上以高血糖爲主要特點,可以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典型病例,即“三多一少”症狀。最麻煩的是,由於患者前期缺乏治療意識,或沒有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由此引起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精神病變、視網膜病變和足潰瘍等併發症,而一旦出現併發症,治療起來就更麻煩,患者往往要忍受長期的病痛折磨。
其實,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其引起的併發症。由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後果相當嚴重。如足病(足部壞疽、截肢)、腎病(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腦病(腦血管病變)、心臟病、皮膚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嚴重併發症之一,它已成爲糖尿病的主要死因,約佔糖尿病患者總死亡率的50%,在糖尿病致殘原因中所佔比例更大。而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也高達80%,糖尿病患者10年內發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與冠心病患者相當。另外,這幾年糖尿病併發症還出現了手潰爛的情況。
對於兒童糖尿病患者,其中大約有40%以上的患者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一名醫生告訴記者,青年期發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歲時有40%發展爲尿毒症,需要血液透析和腎移植,否則只能面臨死亡,同時這個數字會隨着糖尿病的年輕化逐步提前和增加。
中途停止治療加重病情
目前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只佔所有糖尿病患者人數的一半,也就是說還有50%的人仍沒有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這類潛在人羣是非常危險的,而且人數還有激增的趨勢。除去潛在的糖尿病患者外,已知的患者中有很大部分中途放棄了治療,也就是說真正能接受系統治療的人不多,這部分人羣治療的難度最大。這就意味着,患者中途停止治療,自行吃藥和控制飲食,會加重病情,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更有甚者,中途停止在醫院的治療,偏信一些所謂的“祖傳祕方”和“大仙”的藥方,自信治療,最後花了錢,病情得不到控制,也加重了患者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目前世界上仍然沒有根治糖尿病的藥物。在未來的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也很難出現 。因此,“不要相信那些‘根治’、‘包治’、‘治癒’的誇大和虛假宣傳,也不要迷信,應該相信科學,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
另外,由於肥胖者尤爲受到糖尿病的“青睞”,體重“超標”人羣一定要控制飲食,但不能隨意吃減肥藥,盲目進食減肥藥不僅會有副作用,而且還會影響食慾,往往適得其反。
還有,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情緒,保持平靜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例如醫生曾經救治的一個糖尿病併發症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調整,該患者病情已經穩定,本來準備第二天辦理出院手續的,結果前一天晚上,因爲患者的妻子送晚飯時來晚了,患者發起了脾氣,於是引起了中風……其實,無論什麼時候,平和樂觀的心態,真能驅趕病魔的入侵。
適度飲食與運動利於治療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當血糖降低得太快便發生了低血糖症。成人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因爲省略正餐或延遲用餐時間,或激烈運動而引發低血糖症。輕微低血糖症的症狀包括嘴巴麻痹、皮膚溼冷、胸部有顫動的感覺和飢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人的飲食要注意,只須服用現成的糖類,並隨身攜帶一兩小塊的糖果,以防萬一。但一定要記住,糖果不宜多吃。
糖尿病的飲食應該均衡,不代表什麼都不吃或者絕對的限吃,只要血糖正常的話,在適度的前提下,不需要特別的戒口。現在市面上有不少針對糖尿病患者的一些專門的飲食,但我覺得這沒必要,在血糖穩定的前提下,患者不用過於刻意去‘挑食’,而是應該遵從醫囑的情況下,限量地‘雜食’,這樣對疾病的控制和治療更有好處。
對於糖尿病患者,每日的營養能量搭配應該遵循“60/25/15”法則,即是攝入蛋白質佔15%、脂肪佔25%、碳水化合物佔60%。
其次是運動,建議糖尿病人堅持做一些運動,如游泳、太極。但不建議赤腳走鵝卵石,由於部分糖尿病患者已經出現足病併發症,皮膚已經非常敏感,因此不能再讓外物刺激足部皮膚。
另外,運動的時間應有講究:從吃第一口飯算起的飯後半到一小時開始運動。因爲此時血糖較高,運動時不易發生低血糖。每次運動時間:約60分鐘,包括運動前準備活動時間及運動後的恢復整理時間。其中達到運動強度後,應堅持運動30分鐘。一天中較適宜運動的時間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後進行,不宜在飽餐後或飢餓時運動。
運動後最合適的心率=170-實際年齡,所以不宜運動過量,應該量力而行。而運動後也不要馬上說話或進行冷、熱水浴,而應把汗水擦乾,待脈率恢復到正常時再進行溫水淋浴。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相關鏈接
●肥胖——超過理想體重的20%。正常體重(KG)=身高(CM)-100,結果允許上下浮動20%。
●遺傳——親屬中有糖尿病的人羣,應該引起重視。
●高血壓、高血脂羣體,曾有血糖增高、尿糖呈陽性等情況。
●曾分娩過體重超過4KG的嬰兒。
●年齡——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祖國醫學防治糖尿病的 6個觀點
●調理飲食,固護脾胃
●運動養生,流水不腐
●既病防變,用藥宜慎
●順應四時,起居有常
●修心養性,清心寡慾
●日常所用,舒適爲度
糖尿病人食譜
◎南瓜百合粥
原料:粳米3兩(150克)、南瓜1/2斤(250克)、鮮百合1兩(50克)、水2000ml。
製作流程:
1、米洗淨,水燒滾,將米放滾水內,改用中火煲40分鐘。
2、將南瓜切片,續煮20分鐘。
3、最後放入鮮百合瓣,翻滾便成。
注:此分量供3人份均分食用。
◎沙蔘玉竹煲老鴨
沙蔘30~50克,玉竹30克,老雄鴨1只,蔥、姜鹽少許燜煮,熟後食肉飲湯。適用於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蚌肉苦瓜湯
苦瓜250克,蚌肉100克,共煮湯,加油鹽調味,熟後喝湯吃苦瓜蚌肉,適用於輕型糖尿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