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糖尿病?中醫學的辨證理論

時間: 2013-07-2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個複合病因的綜合病症,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缺乏或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島素在靶細胞內不能發揮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質及脂質代謝紊亂的一種綜合徵。其特徵爲血循環中葡萄糖濃度異常升高及尿糖、血糖過高時可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即多飲、多尿、多食及體重減輕,且伴有疲乏無力。嚴重者可發生酮症酸中毒、高滲性糖尿病昏迷,且易合併多種感染。隨着病程的延長,其代謝紊亂可導致眼、腎、神經、血管及心臟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若得不到及時恰當的治療,則可發生心臟病變、腦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雙目失明、下肢壞疽等而成爲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

在古代醫學文獻中,以中國傳統醫學對糖尿病的記載最爲詳細。在世界糖尿病研究史上,中國傳統醫學最早詳細記載了糖尿病的症狀及併發症;最早提出營養豐美及肥胖與糖尿病的發病有着密切關係;最早發現糖尿病人尿甜的現象。在治療方面不僅最早提出糖尿病的飲食療法及體育療法,而且在千百年的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內容極爲豐富的藥物療法、鍼灸療法、氣功療法、推拿療法、心理療法等。系統整理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對當今糖尿病的研究及防治,無疑具有極爲重要的現實意義及臨牀實用價值。

什麼叫消渴病,它與糖尿病有何關係?

消渴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爲主要特徵的綜合病證。若做化驗檢查其主要特徵爲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胃、腎,基本病機爲陰津虧耗,燥熱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則陰損及陽,熱灼津虧血瘀,而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絡脈瘀阻,經脈失養,氣血逆亂,臟腑器官受損而出現癤、癰、眩暈、胸痹、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兼證。

根據臨牀表現,中國傳統醫學的消渴病與現代醫學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中醫對糖尿病的病因病機如何認識?

我國傳統醫學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稟賦不足,五臟虛弱;精神刺激,情志失調;過食肥甘,形體肥胖與消渴病的發生有着密切的關係。此後歷代醫家在此基礎上不斷補充發揮,使消渴病病因病機理論爭鳴發展,內容日漸充實,現綜合古今文獻將消渴病病因病機概述如下。

(1)病因

①素體陰虛,五臟虛弱:素體陰虛,五臟虛弱是消渴病發病的內在因素。素體陰虛是指機體陰液虧虛及陰液中某些成分缺乏,特別是腎脾兩髒的虧虛在消渴證的發病中起決定作用。

②飲食不節,形體肥胖: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失司,積熱內蘊,消谷耗液,損耗陰津,易發生消渴病。目前已公認肥胖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生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近年國內外大量流行病學的調查資料表明,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於長期攝取高熱量飲食,或過多膳食,加之體力活動的減少,身體肥胖,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增高。這與傳統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③精神刺激,情志失調: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情志不舒,或鬱怒傷肝,肝失疏泄,氣鬱化火,上灼肺胃陰津,下灼腎陰;或思慮過度,心氣鬱結,鬱而化火,心火亢盛,損耗心脾精血,灼傷胃腎陰液,均可導致消渴病的發生。

精神神經因素在糖尿病發生及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近數十年來已被舉世公認。現代醫學認爲伴隨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及突然的創傷等,可引起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增加,而使血糖升高。

④外感六淫,毒邪侵害:外感六淫,燥火風熱毒邪內侵散膏(胰腺),旁及臟腑,化燥傷津,亦可發生消渴病。如秦景明在《病因脈治》中將消渴病根據病因不同分爲外感三消(燥火三消、溼火三消)和內傷三消(積熱三消、精虛三消)。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⑤久服丹藥,化燥傷津:在中國古代,自隋唐以後,常有人爲了壯陽縱慾或養生延壽而服用礦石類藥物煉製的丹藥致使燥熱內生,陰津耗損而發生消渴病。許多古醫籍中都有嗜服丹藥發生消渴的記載。現代醫學認爲,確有一些化學毒物如四氧嘧啶、鏈脲菌素、吡甲硝苯脲以及某些藥物如口服類固醇避孕藥、腎上腺皮質激素均可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⑥長期飲酒,房勞過度:中國曆代醫籍十分強調嗜酒及房勞過度與消渴病有關。認爲長期嗜酒,損傷脾胃,積熱內蘊,化燥傷津;或房室不節,勞傷過度,腎精虧損,虛火內生,灼傷陰津,均可發生消渴病。

(2)病機

綜合中國傳統醫學古今文獻及分析消渴病從發病至死亡全過程的臨牀資料,可將消渴病漫長病程中的病機特點歸納如下:

①病變早期,陰津虧耗,燥熱偏盛。中國曆代醫學文獻在論述消渴病發病機理時大多以陰虛燥熱立論。消渴病早期,基本病機爲陰津虧耗,燥熱偏盛,陰虛爲本,燥熱爲標。燥熱愈甚陰津愈虛,陰津愈虛燥熱愈盛,二者相互影響,互爲因果。消渴病的病變部位雖與五臟有關,但主要在肺、脾(胃)、腎三髒。

②病程遷延,氣陰兩傷,脈絡瘀阻。若消渴病早期得不到及時恰當的治療,則病程遷延,陰損耗氣,燥熱傷陰耗氣而致氣陰兩虛,同時臟腑功能失調,津液代謝障礙,氣血運行受阻,痰濁瘀血內生,全身脈絡瘀阻,相應的臟腑器官失去氣血的濡養而發生諸多併發症。

③病變後期,陰損及陽,陰陽俱虛,人之陰陽互根,互相依存。消渴病之本在於陰虛,若病程遷延日久,陰損及陽,或因治療失當,過用苦寒傷陽之品,終致陰陽俱虛。

另有少數消渴病患者發病急驟,病情嚴重。迅速導致陰津極度損耗,陰不斂陽,虛陽浮越而出現面赤煩躁,頭痛嘔吐,皮膚乾燥,目眶下陷,脣舌乾紅,呼吸深長,有爛蘋果樣氣味。若不及時搶救,則真陰耗竭,陰絕陽亡,昏迷死亡。

中醫是怎樣對糖尿病辨證分型的?

中醫對糖尿病的辨證分型至今尚缺乏統一標準,主要分型有:

(1)根據臨牀主要症狀分類。在中醫文獻中常把消渴病分爲上、中、下三消論治。上消主症爲煩渴多飲、口乾舌燥;中消主症爲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結;下消主症爲尿頻量多,尿如脂膏。這種分類方法有些片面,因爲臨牀上三多症狀並不是截然分開,往往同時存在,僅表現程度上有輕重不同而已,故治療上應三焦兼顧、三消同治。《醫學心悟·三消》篇說:“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可謂經驗之談。

(2)根據陰陽偏盛偏衰分型。分爲陰虛型、陽虛型、陰陽兩虛型。中國中醫研究院分爲陰虛熱盛型、氣陰兩虛型、陰陽兩虛型。

(3)陰陽辨證與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相結合分型,分爲陰虛型、陰虛火旺型、氣陰兩虛型、氣陰兩虛火旺型、陰陽兩虛型、陰陽兩虛火旺型、血瘀型共七個證型治療。1991年全國中醫糖尿病學會辨證標準協作組通過1504例糖尿病臨牀觀察分爲五期五型論治,分期爲糖尿病前期(Ⅰ期)、糖尿病症狀期(Ⅱ期)、合併症早期(Ⅲ期)、合併症中期(Ⅳ期)、合併症重危期(Ⅴ期)。

Ⅰ期:糖尿病前期。

形體多數超重或肥胖,食慾旺盛,貌似健壯,精力體力有所減退;

無典型的糖尿病症狀;

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後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異常,血脂多數偏高;

可伴有Ⅰ期高血壓,無其他血管神經併發症;

病機特點:陰虛爲主。

Ⅱ期:糖尿病症狀期。

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如多飲、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

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紅蛋白均高,血脂多數偏高;

可伴有高血壓,無其他血管神經併發症;

病機特點:陰虛化熱。

Ⅲ期:合併症早期。

出現臨牀血管神經併發症,具有下列一項者即可:①早期神經病變。電生理檢查運動或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植物神經功能檢查異常。②熒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鏡檢查,視網膜病變Ⅰ~Ⅱ期。③早期糖尿病腎病。在排除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發性高血壓、運動等情況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30~300mg/24h )。④可伴有大血管病變:如高血壓、冠心病、下肢血管病等。

病機特點:氣陰兩虛,絡脈瘀阻。

Ⅳ期:合併症中期。

合併症加重至功能失代償,具備下列一項即可: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Ⅲ~Ⅴ期。②臨牀糖尿病腎病(尿蛋白>0 5g/24h)至腎功能失代償。③糖尿病性心臟病至心功能失代償。④典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表現,如肢體麻木疼痛,肌肉萎縮,頑固性腹瀉,陽痿,神經源性膀胱等。

病機特點:陰損耗氣及陽,而致氣陰兩傷或陰陽兩虛,絡脈瘀阻,痰瘀互結。

Ⅴ期:合併症晚期

合併症嚴重,或臟器嚴重損害,或器官或肢體殘廢,具有下列一項即可: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失明。②糖尿病腎病腎衰進入尿毒症期。③糖尿病性心臟病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嚴重心律紊亂、心力衰竭,甚至猝死。④糖尿病合併急性腦血管病。⑤嚴重的糖尿病性肢端壞疽。

病機特點:氣血陰陽俱虛,痰溼瘀鬱互結。

在上述分期中,合併症早、中、晚三期劃分主要依據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的嚴重程度來劃分的,大血管病變則作參考。

上一篇:糖尿病足的原因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7-22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歷史源遠流長,只是古代沒有“糖尿病”這個病名,中醫學將具有多飲、多食、多尿,久則身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爲主要症狀的一類病症稱爲“消渴”。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的範疇,現代中醫學將糖尿病稱爲消渴病。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精髓,遠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論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並由此產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隨着中醫學不斷髮展,現代中醫學對糖尿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觀點已逐漸被臟腑辨證的理論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臨牀實際。根據消渴病的病因病機分三期論治:一期爲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發展爲消渴病。該期的主要病機特點是“陰虛”。形成陰虛的原因主要是稟賦有...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7-22
秀得亮是用紅光放在鼻子上照,就可以治糖尿病的併發症。